叶佳春 陈青源
(1.广东嘉应学院体育学院 广东梅州 514015; 2.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 浙江杭州 3100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有八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过多、投入较少;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随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农村的建设尤其要受到关注,和谐农村对巩固基本政权建设,促进农民奔小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体育部门为此进行较大规模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通过修建篮球场,配送体育器材等措施,在农民体育发展方面,努力促进着农村的和谐建设。伴随着后奥运时代的到来,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梅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力争为梅州市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提供发展思路与建议。
随机选取梅州市内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村的村民共180人为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知网及相关网站查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数据和文献资料。
一是对梅州市体育局主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项目的负责人进行调查访问,了解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配套和资金的投入状况;二是针对农民的《梅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使用情况调查表》(发放180份,回收173份,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92.8%)。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邮寄和约定时间回收等方式。
通过对在梅州市经常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民的调查访谈得知,34.33%的村民没有将乒乓球和篮球这两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主体项目作为自己参与锻炼的首选,而是更倾向于通过参与健身路径来锻炼身体。分析得知,这部分村民认为篮球属于集体性锻炼内容,参与此类锻炼一般难以凑足人数,乒乓球技术难度又比较大,这些原因是制约造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另外,通过对如何以健身工程为载体,组织农民开展一些具有民间性、传统性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发挥健身工程的杠杆效应,促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持续健康建设,各村各社区想法不多,措施不力。
政府出资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安装体育锻炼设施,目的是为了让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进一步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选址大多以户外为主,因此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器材,必须要加强管理,落实好日常维护和养护的责任,制定管理规则,避免造成体育公共资源的闲置或破坏。调查发现,梅州市仅有34.5%的行政村都有专门针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制订《健身器材维护保养制度》、《村级体育健身工程乒乓球室管理制度》、《村级体育健身工程篮球场管理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从当前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太理想。
体育活动经费是保障群众体育持续发展基础。通过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筹资情况的调查表明:梅州市用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资金主要来源有四个:一是政府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的专项投资;二是广东省农业厅每年的投资;三是依靠发展体育彩票事业;四是来自企业、单位以及个人的赞助。但是由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单位基数较大,各健身工程单位能分到的资金也相对有限。因此,资金来源渠道少、投资数量低已经成为制约梅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的主要原因。
调查表明,梅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来源于基层体育教师、教练及业余体育爱好者,专职的社会体育指导是寥寥无几。有的乡镇,甚至完全没有此类人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缺乏,综合业务能力低是广东省群体工作普及的一大障碍之一。另外,从梅州市农村农民数量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率上来看,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农村体育健康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全市7个主要行政县市区的调查表明:梅州市农民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内涵的认知程度还不够,大多数人参与该工程的动机是增进健康,约占53.1%,兴趣爱好占21.7%,调剂生活占32.6%,增强体力占13.1%,美化体型占3.9%。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农民认为直接参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这部门村民认为促进身体健康的首要因素在于进补饮食,他们普遍认为与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不大。还有部分村民还认为用打扑克、麻将方式进行娱乐健身就可,无需亲自直接参与健身运动。
对利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参与体育锻炼居民的年龄和活动频率调查显示:在参与日常锻炼的人群中,青年少及老年人锻炼的次数较多,约为77.4%,而中年人只为22.6%,这表明目前中年人的健身意识较薄弱。所以积极引导中年人参加直接健身活动最应值得重视。
通过对梅州市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形式的调查显示:梅州市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有:1~2人占32.3%,3~5人占28.5%,5~10人占25.8%,而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只有6.7%。调查表明,这些组织形式受客观物质条件、经费和组织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对群众体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并未得到发挥。这也表明了梅州市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民对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行为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体育消费行为。特别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群众体育的正确导向作用,通过宣传窗、黑板报等途径向大众提供体育健身的知识,发行一些适用于各层次对象阅读的普及性、实用性、科学性健身指导书刊,加大对社区体育特点的信息传播量,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年人群体的健身知识教育,进一步促进社区各年龄层次和健身意识的提高,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健身活动。
在进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硬件建设的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推进农村各类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站建设,培养和建立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农村体育骨干队伍,发挥其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争取达到每一个行政村都能至少配备一名体育健身指导员的目标。同时各有关部门也要通过引导农民朋友在体育健身活动中互助协作、互教互学,推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
首先,保证扶持资金和配备的器材及时到位,取信于民;其次,严格执行资金使用监督与审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签订援建协议书,使实施对象认真履行权力和义务,确保建设质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项目。最后,将援建资金、设施和器材切实规划到单位产权管理范围,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其完整与安全,并承担起维护和管理的职责。
首先,体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编发简报,及时交流各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经验与进展情况;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和汇总实施情况;最后,还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对实施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程实施过程中消极怠工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1]王绍军,邹平.江西省新农村建设中“新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12):23-25.
[2]尹少丰.城镇化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研究——以广州市番禺区钟村镇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4):25-27.
[3]白海波,李相如.沈阳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