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辉
(唐山师范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英语基础、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心理、使用网络开展自主英语学习情况等方面上具有诸多自身的特点,但同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师资等其他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一)英语学习者——学生层面表现出其英语学习状况不是很理想
一是从课前预习情况来看,真正开展课前预习的学生很少,而且参差不齐。大多数情况下女生优于男生,大部分学生认为预习没有必要,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从学生课后复习的情况来看,每天复习不足半小时,甚至很多学生从不复习。这更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明显不足,很难保障其学习英语的效果和水平。
二是从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功底上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英语学识底子薄。对英语单词、短语、句型和语篇等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掌握不牢;对涉及英语话语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与语言文化现象等知晓不多;习惯中学应试教育思维,实践创新应用的思维力度明显不够。
三是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简单、机械,并且他们还是停留在中学阶段应试的学习模式上,还没有养成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习惯,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是学生对英语教师上课内容的要求因个人情况而异。过了四六级的学生希望教师课上多讲解一些异域文化背景与风土人情知识,但也有很多学生希望看视频打发上课时光,这些凸显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不足,没有真正明确学习动机,缺乏持久学习的长效机制。
五是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英语情况非常令人担忧,一些学生不会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很多学生利用网络看电影或者玩游戏等与英语学习无关的事情,而一些学生更因为自制力不强不敢上网学习英语,这些均彰显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互联网络与英语学习关系处理不当,掌握英语学习方式方法的信息化能力不强。
(二)英语学习指导者——教师与教学方面也存在不理想的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教师和其他师资一样建设力度不够,从数量到质量上都显现出其缺乏和薄弱的一面,再加上英语教师大部分都是中青年教师,个人素质、教学经验、职称和学历等都有待提高。
二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英语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实情。比如个别课程角度单一,脱离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生活,缺乏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社会素材;课程难度掌控不当,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吃力;教材用语一般均是采用的汉语话语解释英语语言系统,对汉语基础差的少数民族学生理解记忆起来非常困难。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在教学上,少数民族地区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覆盖率较低,导致网络教学资源利用不多,在课上很难扩充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信息量;同时个别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流地位,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也会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
总之,以上方面的情况展现了目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整体上看均不是很理想,这些问题有待高校、教师、学生和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去解决。
导致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制约因素较多,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和教学层面的问题,更有少数民族地区各种文化与语言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本人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等因素;教师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模式陈旧、教育定位单一、教学内容脱节和教师本身素质的问题;少数民族地区自身各种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足等都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具体表现为:
(一)学生本身心理与动机方面的制约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很多学生由于心理自卑、羞涩等症状而出现的极大落差,再加上英语学习动机与目的迷茫,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与英语世界的文化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发的不适感,具体如下:
一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身来自于落后或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山区,对于大城市的现代化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城里的学生比较起来英语学习环境差距很大,导致其自卑的心理状态。二是心理障碍的出现,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英语文化知识,每当进入英美文化的异域文化领域课堂,显得非常不适应,难免会出现英语学习障碍。三是英语学习动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机制不健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习英语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典型的功利性动机状态,而主动交际性的动机明显缺乏。因此,持久学习英语的动力机制尚未形成,这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英语学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师教学层面的制约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师在教学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是教学定位上,教学目标始终还局限于应付各种大学英语考试的视角上,没有真正转变到切实面向地方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生本人就业的层面,导致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导向性不科学不完善。
二是教学模式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没有重视到面向所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行业、企业等建立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重视大量的英语实践实训教学模式。
三是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上,教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充分。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所涉及到异域文化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供给不充足;同时教师话语系统一般采用英文与汉语,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来说,不同于本族语的汉语话语系统也影响着他们的英语学习。
四是教材使用上,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一般还是采用普通院校采用的教材,这些教材原本就没有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思维等情况。同时又缺乏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和社会题材,从内容上来看难度可能偏大,很难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不完善,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资源受限,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上很难与发达城市同步,如何开设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成长与就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英语课程已经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重点。
(三)少数民族地区环境的制约因素
除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教学层面的因素外,少数民族地区本身也有诸多影响因素[2]。比如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的话语系统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心理与语境的障碍掣肘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本身的生活环境影响等。具体如下:
一是多种语言系统混杂的障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面对着的是三种话语系统的交融状态,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深蒂固的本民族语言系统形成了其英语学习的语言土壤,这对英语环境的营造是非常不利的;再加上英语教师课上教学使用汉语系统的一系列解读,导致汉语话语系统又混杂其中。这三种话语交相融合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到纯正的英语话语系统。
二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心理与文化语境的巨大差异,形成了诸多的学习障碍和交流阻隔。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等;但一些来自闭塞、边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文化心态上表现得非常保守和传统,很难敞开心扉接受世界的外来文化。同时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习英语面对的是三种话语系统,三种话语系统也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与生活环境。这些不同的文化语境形成了天然的文化阻隔,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来说,其他文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等是很难短时间内驾驭的。
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生存状态也影响了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实行的都是自治管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来说已习惯了一种本民族语言与文化共存的生活状态,不愿意主动接受外来文化,对学习英语、走向世界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
鉴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该调动各方力量使高校、教师、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等通力合作以解决各类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一)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层面上,各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指导、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障碍、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科学规划。
一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双师型英语教学人才,尤其是英语、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话语系统教育与转换能力,奠定指导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语言功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面向社会的针对性和开放性的教育模式,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践性与实用性。二是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充分开发网络英语学习资源,让大学生享用国际化网络英语学习带来的便利,在全校形成课上英语教师网络在线教学、课下网络自主学习英语的MOOC式的网络在线教育平台。三是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障碍、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等方面的科学规划。其一,英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元认知策略等学习策略,充分调动认知、情感因素在学习英语中的积极作用;采用文化交际的学习方法,提升对英语学科的跨文化掌握与对比学习[3]。其二,通过开展各种英语方面的课外活动,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以便产生持久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其三,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少数民族特色的英语面试活动,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减少个人的自卑心态,为大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扫清障碍。
(二)从学生层面上,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应该针对自身英语学习情况、时代的需要和就业走向,不断加强自身英语学科学习的习惯、能力、方法和心态培养与训练。
一是注意制订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利用寒暑假参与到地方社会实践中去,将英语学习与实践实训相结合,建构起开放式的英语学习模式。二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务必从英语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开始,通过各种措施全力培养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5],养成早读英语的习惯、早晚坚持英语听力训练的习惯、养成每周写周记的习惯以及勤于实践训练的习惯等等。三是积极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主动学习先进的学习方法,注重英语语言学习策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互联网资源,扩大英语学习的信息量,不断拓展自己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力。四是大量阅读英语与汉语文化知识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尽力减少不同文化给英语学习带来的不必要的冲突与阻隔。五是树立起远大理想与目标,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减少差距,克服自卑,改变对英语的功利性学习,力求长久持续个人全面发展的发展型英语学习动机。
(三)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层面上,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基础,各级政府要积极加大区域内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现代文化与思想,推动区域内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和发展,让区域内的人们接受和感悟现代文化的洗礼。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政府要支持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合作培养教育模式,全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如何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制约因素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时代课题,期待各个层面的努力和关注。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储备。高校应该尽可能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各种先进的软件与硬件环境设施,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加强英语师资的培训,力求对学生英语学习带来科学和常态化的指导,同时还要加强英语课程的调整与设计开发,采用高校与地方合作式的开放性教育模式,立足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定位。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该积极改变单一民族语言文化的使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引进现代化文化气息,改变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所在地区的封闭式文化生存的语境与心态。只有这样我们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才会逐渐改善,才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种丽霞.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2,(3).
[2]何克勇.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及其问题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12).
[3]彭晓兰,彭 霞.民族地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障碍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2).
[4]景 婧.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级焦虑感问题探讨[J].商界论坛,2013,(21).
[5]杨儒平.论边远民族地区高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习惯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