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2014-08-15 00:53张红伟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8期
关键词:校徽校训符号学

张红伟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且深远。首先,和谐社会应该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其次,和谐社会应该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够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要求以法治和制度来治理,也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来疏导。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二、对于符号学理论的理解

“符号”是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能够作为某一事物标志的,都可称为符号,一般指文字,语言,电码,数学符号,化学符号,交通标志等等。符号是人们共同约定用来指称一定对象的标志物,它可以包括以任何形式通过感觉来显示意义的全部现象。符号学(Semiotics或Semiology)是人类有关意义与理解的所有思索的综合提升,符号学就是意义研究之学。

三、文化符号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

1.静态文化符号教育研究

高校静态文化符号通常指识别系统,如纪念性雕塑、景观石,水文化符号,标志性建筑等。这些符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如校徽、校训是一所高校言、象、意的结合体,是学校身份的象征,是一所大学灵魂和精神的表征,更是贵族文化符号,反映着一所大学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因此,我们说校徽、校训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用校徽、校训来渗透德育教育是借助文化符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涵教化,端正思想。从内涵的高度深刻理解校徽、校训的精髓,无疑会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目标意识,端正其思想,培育其品格。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要重视校徽、校训的深刻、详尽解读,尤其是可以考虑由校内德高望重、与学校共同成长多年、熟悉校史的老专家或老同志亲自为学生解读校徽、校训,从而激发学生的爱校思想、奋斗意识。

(2)导向激励,坚定信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校徽、校训的结合体,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生存的目标、方向的确立都在起着导向作用,如哈佛大学的“真理”观;清华大学的“君子”观等等,这些文化符号都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学生。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潜移默化将这类文化符号所象征和代表精神,传递给学生,形成激励效应,坚定学生信念。

(3)影响熏陶,升华精神。校徽、校训是大学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在用一种无声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在校园内凝聚一种强大的信念力量,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精神。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要注意这类文化符号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认真为学生解读,用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方式为学生解读,避免让学生对校徽和校训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图文表面,浅尝辄止,不详要义,进而提升大学的精神文化。

2.高校动态文化符号教育研究

高校动态文化符号通常指典礼活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校园品牌活动等等。典礼活动在精神上具有凝聚共同体情感的功能,具有感化功能,是高校动态文化符号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相比之下,品牌活动作为另一类文化符号更具有随机性、针对性、灵活性的特点。其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共同体情感。在盛大的典礼过程中,我们要看到每一个环节(起立、注目、升国旗奏国歌等),每一个文化符号(国旗、国歌、校歌等),每一个语言符号(致辞、发言等),还有舞台符号、服饰符号等等无一不在短时内给参众以认同感、归属感,即共同体情感。所以,我们说一次成功的典礼,其实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过程,而最终铺垫成功的恰恰就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文化符号,还有组织者们详细周密的活动策划。

(2)统一思想,激励奋进。在一次典礼上,在一次品牌活动的动员会上,致辞这一语言符号,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致辞的抑扬顿挫、逻辑性、互动性、创造性把握得好,都将给人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激励价值往往会直接表现为迅速实现思想的统一,迅速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奋斗意识。这同样给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深刻启示。

(3)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强化集体荣誉概念。一个品牌活动的创立和健康开展,是多人协作的结果。在这其中,品牌活动,这一文化符号,是直接维系一个团体的轴心。在品牌活动的进行中,协作成就了参与者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并在打造精品目标的敦促下、在品牌活动的彼间竞争中,强化了集体荣誉概念。因此,作为文化符号的品牌活动,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积极作用。

当然,除此而外,我们还要在工作实践中注重通过文化符号展开的隐性教育;提高高校文化符号的质量;深入挖掘文化符号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甚至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符号。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文化符号的教育意义,结合静态文化符号和动态文化符号的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符号的所指功能,充分发挥文化符号的教育功能,积极推进高校文化符号建设。

[1]熊家顺.现代符号文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2009(09):59-61

[2]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王杰.符号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05):99-103

猜你喜欢
校徽校训符号学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校训展示墙
校训展示墙
我的心爱之物
全国应用符号学与多模态研究论坛征文通知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火了高校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