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约翰·凯奇的偶然音乐作品《4分33秒》

2014-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4年6期
关键词:凯奇画布音乐创作

付 颖

(山东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0)

西方专业音乐发展从中世纪开始到20世纪,从传统的大小调式到解放调性的半音化和声、全音音阶、十二音体系,再到微分音、非常规音色、电子音乐,可谓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冲击与突破。直至20世纪中叶,音乐在各个方面都被作曲家控制到了极致,如序列音乐。所谓物极必反,偶然音乐这种比较自由的,作曲家放弃对其作品控制的音乐就出现了。而约翰·凯奇正是这偶然音乐的开创者。

约翰·凯奇在开始偶然音乐创作之前,先后经历了两个时期的音乐创作之路。首先是他的学生时代,由于受其师勋伯格的熏陶,这时期凯奇的音乐大多都是建立在半音体系基础上以十二音进行创作的。从30年代末开始,凯奇迎来了他音乐创作的又一个时期,这时候他开始对音乐创作中的新音响感兴趣,并发明出了预制钢琴。这时期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预制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奏鸣曲与间奏曲》。在写这首作品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东方哲学,从这之后,这种东方的音乐观念思想,完全替代了他以往的西方式音乐观念,从而成为凯奇创作的新的方向。1947年夏,凯奇作为唯一一位音乐家旁听了由日本佛学大师铃木大拙授课的禅宗讲座,他从中感受到了佛教的禅宗思想。那种自然无为、顺其自然的哲学思想让他从中得到了对音乐的感悟,从而开始了他的偶然音乐创作之路。之后,他相继创作出《变化的音乐》、《想象中的风景第四号》、《想像中的风景第五号》等偶然音乐作品,引起了当时业界不少的讨论。而真正引发音乐界大地震般轰动的,还是他最为著名的偶然音乐作品——《4分33秒》。

这首作品于1952首演,其结构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33秒,第二部分2分为40秒,第三部分为1分20秒。演奏方式如下:演奏者走到钢琴旁,坐在琴凳上,在每个部分的开始时打开琴盖,在每个部分结束时盖上琴盖,最后离开。表演时间共4分33秒,并没有弹奏任何一个音符。演出结束后,便立刻引起了音乐界的轩然大波,有人认同并赞赏他的这部作品,也有很多人说这是他故意哗众取宠之举。但凯奇回答那些抨击他的人说:“我从来不会仅仅为了引起轰动,而做些毫无意义的事情。”那凯奇创作这首没有乐音的音乐之意义又在哪里呢?

直至现在,有多学者都把这部作品归于无声音乐。其实笔者更倾向于它是一首偶然音乐。这是为何呢?其实在创作这部作品这之前,凯奇也认为声音分为有声和无声两种。但是有两件事启发了他,并改变了他的看法。一件是参观哈佛大学声音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可以让99.8%以上的声波被洗掉,但当他进入后,却清晰的听到了来自自己身体的神经系统的高音和血液循环的低音。这也让他明白了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无声。其实声音就是人大脑的意识:所谓无声就是没有意识的声音。就如一根针掉落地上,有心之人和无心之人反应也是不一的。还有一件就是参观画家罗森伯特画展:《白画》。罗伯特在房间展出了一幅空白的画布,他想传达的意思就是人投在画布上的影子以及画布上各种光的变化就是这幅画本身。这也促使凯奇产生了创作出一首《无声的演奏者》的想法,以此来突出存在于演出周围的各种声音。这就是后来4分33秒的雏形。

其实凯奇写作这部作品就是为了让观众们明白他的一个观点,就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无声,产生声音的东西时时刻刻都存在”。这个作品的音响在表面上是不存在的,但实际上,它存在于听众之中。音乐厅里发出的各种声音,比如人们的咳嗽声、呼吸声、按耐不住的窃窃私语声、爆发愤怒的喧哗声等等都被视为这部作品中包含的音响。就像罗森伯格的《白画》,空白的除了观众的影子之外别无他物,而影子和光线的变化恰恰正是这白画上的最美的图案。 凯奇正是把这些偶然的声音视为4分33秒的一部分了。他从过去的单纯在作曲中寻求偶然性到现在把偶然性扩大到了演出中,甚至到观众欣赏的偶然性,这样的安排使整个4分33秒成为一个纯纯粹粹的偶然音乐,这种结果也应征了凯奇所追求的音乐理念——“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是音乐,音乐就是生活“。就像凯奇所说,“其实,绝对的寂静你是永远听不到的,我所做的只是想在这个4分33秒内让你真正集中精力在所谓寂静里听到你自己,听到我们生存的环境里一切可能偶然发生的、但也非常习惯了的声音。这些声音每时每刻都有美妙的不可胜数的变化”。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正意义内涵。

因此,4分33秒将凯奇以东方禅宗思想为基础的偶然音乐推向了极致,让音乐与生活的界限模糊化,让一切非音乐的声音都有可能通过偶然的途径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当然,凯奇也把这个作品摆在他所有作品之前:“在我生活和工作中,没有哪一天我不用到我这部作品的意义。在我写下一部新作品之前,我总是先想想它。”《4分33秒》的作用远远的超过了音乐的功能。

我们现在的音乐生活这么丰富多彩,这与20世纪富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们的探索密不可分,每个人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对于约翰·凯奇来说,他的创造精神远远地超越了他作品本身的意义。无可否认的是,他在拓宽音乐领域和音乐意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那敢于尝试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猜你喜欢
凯奇画布音乐创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尼古拉斯·凯奇还清巨额债务
为什么要在画布上割一刀?
凯奇成长记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让鲜花在画布上盛开
消失的波娜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善待他人,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