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戏曲表演的技巧性

2014-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4年8期

刘 红

(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52)

戏曲是一门具有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是经过一代又一代表演艺人所传承下来的,同时,随着对于戏曲研究的深入,其表演模式和表演技巧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戏曲表演的技巧性作为塑造人物形象、性格等的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戏曲演员终有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戏曲的程式、技法、舞蹈词汇和音乐词汇,才能从根本上进行艺术创造。假如一个戏曲表演者缺少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功,就会完全丧失创作的手段。

一、 戏曲表演技巧性的含义和特征

(一)戏曲表演技巧性的含义

戏曲表演的技巧性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从狭义角度讲,戏曲表演的技巧性主要是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难度系数较大的技巧和技能,如翎子、出手、水袖、翻跌等,这些技巧和技能都凸显了戏曲表演的技巧性。但是,从广义角度讲,其包括乐队伴奏组成的声音系列,演员的行腔念白以及舞蹈式所编排的动作系列等多种手段和表现形式,其中都包含着高度的技巧性。

(二)戏曲表演技巧性的特征

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高超的舞台表演技巧和精炼的程式化表演成为了东方之国一道亮丽的风景。戏曲表演的技巧性同程式化具有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人物的类型化和行当的划分就形象的体现出戏曲程式化这一特点,并且每一个行当都会具有自己一套表演形式和表演技巧。

我们通常所说的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主要有“四功”(唱、念、做、打)和“五法”(手、眼、身、法、步)等,同时这些戏曲表演艺术作为戏曲表演的基础,是戏曲演员所必须具备的艺术表演手段,也是其基本的艺术修养。通常所说的:“先看一步走,再听一张口”,“行家一出手,就只有没有”等艺诀,都是从戏曲艺术角度对戏曲进行的高度高度总结和反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

二、戏曲表演的技巧性

戏曲表演的技巧性包含在多种表演手段和艺术中,比如我们经常所说的戏曲中的基本技能——唱、念、做、打。

(一)“唱”在戏曲表演中的技巧性

所谓的“唱”是指戏曲表演中的唱腔,其在戏曲表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唱”是戏曲表演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表演艺术和技巧手段之一,和其他表演艺术手段相互依存,相互映衬,为塑造人物提供更好的帮助。对于擅长唱的剧种,少则三五十句,多则过百。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声、用声方法和高度的吐字润腔技巧,很难生动地把唱腔体现出来。鉴于不同演员具有不同的表演技巧和修养,对同一剧目中的同一角色的唱法和处理技巧可能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表演艺术也具有高低之分。此外,唱腔会造成流派划分的区别,不同的唱腔造就不同的戏曲流派。演员自身的行腔习惯和嗓音条件都会对演员的演唱风格具有很大的影响,如艺术表演名家桑振君最初学习的是河南坠子,她独创的把河南坠子的行腔技巧和豫剧唱腔进行了融合,并逐渐的形成了“闪滑抢离、字乖音巧”的艺术风格。又如艺术表演名家唐喜成和王善朴在《三哭殿》中饰演的唐王,由于二者的嗓音条件不同,在行腔和音乐旋律上都具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这就造就了不同的演唱风格。

(二)“念”在戏曲表演中的技巧性

戏曲中的“念”主要指的是对于音乐性的念白,是通过与唱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来表达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在我国的戏曲中通过借用念白来表现人物内心思想和情绪的有很多。例如,《秦雪梅》中表现秦雪梅性格和情绪的祭文,《七品芝麻官》中唐成的念状子等。这些通过念白的表演技巧可以生动的彰显演员的性格、心情及情绪。念白大体上分为两个大类:第一类主要是以民间的各种方言为基础,和生活语言所接近的“散白”;第二类主要是指韵律化的“韵白”。无论是散白还是韵白,都需要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使其接近与朗读,并且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念起来乐律十足,铿锵悦耳。鉴于念白也是音乐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唱和念很好的编排和组合,经过两者的协调配合,使其成为表达角色情感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念白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很好地掌握口齿的力度和亮度,还需要根据待表演剧目中的情节和人物的特点来开展,妥善处理扬抑顿挫、轻重缓急的节奏强弱、快慢的变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做”在戏曲表演中的技巧性

“做”主要是指一些具有特定性的形体动作和舞蹈动作,是戏曲区别于其它表演艺术和表演形式的一个主要标志。在戏曲中,“五法”(手、眼、身、法、步)各有自身的程式,生、旦、净、末、丑等行当也各有自身的规范技巧。因此,一个戏曲演员要想表演好,必须从小就开始训练手、腿、腰、臂、颈、头的各种基本功。此外,在表演中需要根据戏剧中的情节和人物的要求,详细地揣摩人物的形象特征,通过灵活运用这些具有程式化的舞蹈动作和词汇来突出人物年龄、身份和性格上的特点和特征,以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

就戏曲中“做”的具体表现而言,在多种步法中,表现狼狈挣扎的形象需要走跪步,表现少女欢乐的状态,则需要甩着辫子走碎步,通过这些细节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对于翎子功而言,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特点也各有不同,有的表现轻佻、有的表现英武,有的表现愤怒,有的表现急躁。对于其他“做”的表演技巧,如帽翅、髯口、水袖、甩发等,也可以表现特定的内涵。一个优秀的演员在表演的时候需要兼顾内心和外形,只有这样,才可以把角色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香囊记》中“坐轿”、“梳妆”的动作,《大祭桩》中“路遇”、“哭楼”的动作,《挂画》中的椅子功、手帕功、水袖功等等,都是我国戏曲中比较经典的“做”戏。又如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在《花打朝》中所饰演的程七奶奶一角,其所表现出的大大咧咧“吃鱼”的形象,毛毛躁躁“三进三出”的形象,无法无天“打朝”的形象和无拘无束“斗奸”的形象等,通过这些动作将程七奶奶这一形象生动地刻画成一个为人忘我、粗中有细、大智大勇的草莽女形象。

(四)“打”在戏曲表演中的技巧性

“打”主要是指翻跌和武术方面的技艺,是戏曲中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生活中格斗场面的艺术提炼和总结,也是将传统武术舞蹈化的结果。其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把子功”,一类是“毯子功”。所谓的“把子功”主要是指独舞或者使用兵器进行对打。而“毯子功”主要是指在毯子上进行的跌、扑、翻、滚等技艺。而对于旋子、拿顶、刷刀花、小翻、耍花枪等技艺也是戏剧演员初学时就要掌握的基本功,需要戏剧演员勤学苦练。然而,技术功底作为创作的素材,必须要善于灵活运用那些难度系数较大的表演技巧,以更加准确地凸显人物的精神气质和面貌。

总而言之,我国戏曲谚语中所谓的“无戏不服人、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正是对戏曲表演技巧真谛的最好概括。因此,戏曲演员需要从戏曲剧情和角色的特征出发,灵活运用表演技巧来凸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人物形象刻画得逼真、惟妙惟肖,进而达到深化主题和增强人物艺术魅力的效果。

[1] 李玲.浅谈戏曲表演的技巧性[J].戏剧文学,2010,(07):80-81.

[2] 李如艺.漫谈戏曲表演的技巧[J].艺术殿堂,2010,(10):64-65.

[3] 詹俊芬.关于戏曲表演艺术技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1):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