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红
(南充日报编辑部 四川 南充 637000)
2013年5月8日,南充市小龙镇一村民向《南充日报》报料:这里的养鸭基地5天死了1万多只鸭子!
记者火速赶到现场,了解到几天死了1万余只鸭子是事实。为防止传染,当地已组织人员对死鸭进行了打捞、填埋,对养殖场进行了消毒,同时捕杀了目前存栏的10万多只鸭子,对养鸭基地内的所有养鸭户下达了限期搬迁通知书。
这样的新闻怎么做?如果要让新闻“抢眼”,用《高坪一 夜捕杀10万只活鸭(主题)基地养鸭户全部被限期搬迁(副题)》无疑是较能吸引读者的;内文再把“死鸭”事件始末细细写来应该也是读者希望了解的事件真相,也符合新闻真实的原则。可这样的“快餐式”新闻会不会引起恐慌?南充日销售鸭子过万只,尤其是地方名吃“红灯笼”卤鸭畅销国内外。这样的报道一旦见报,市民是否以为“禽流感”再度来袭?是否会担心卤鸭是不是死鸭子加工的……生产方面,养鸭是南充畜禽业支柱之一,9县(市、区)的养鸭基地每天有成千上万只活鸭,近百万枚鸭蛋运往全国各地市场……想到这些,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不能单纯的只顾“抢眼”,必须通过客观真实的报道来消除市民的疑虑和恐慌。于是,我们要求记者要在稿件中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是不是“禽流感”?有没有传染扩散?是否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其他地方是否还有发病现象?
记者按照这一要求写回稿件。编辑从客观、真实、稳妥的角度出发,在标题制作上没有采用“捕杀”这类比较刺眼的用词,而是做了这样的标题:鸭瘟袭击养鸭基地(主题)经解剖鉴定为普通鸭瘟。养殖场现存栏活鸭全部无害化处理,没有发现鸭瘟蔓延(副题)
这样的新闻,我们认为是一篇负责任的新闻。媒体既尽到了社会了望者的义务,及时报道了事件真相,也通过客观真实科学的报道,回答了读者所关心、疑虑的问题,避免了有可能造成的恐慌,消除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随着民众政治参与的扩大,人们的自主意识也在增强,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要求更加强烈。过去,媒体受到种种干预和限制,很多突发性、灾难性公共危机事件不能及时报道,以致社会上小道消息以讹传讹,造成不稳定因素。同时,新闻报道的不及时不准确给民众给社会带来的误导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事实证明,政府要获得民众的信任,必须要让民众知道政府的所作所为。只有保证民众知情渠道畅通,才能取信于民,在舆论上真正获得主动。所以,媒体在突发公共危机来临时不可缺位、不可回避,及时出击、准确报道、解惑释疑,才是媒体应尽职责。
以2003年国内媒体对SARS疫情报道为例,有专家对这一报道进行了阶段划分:淡化处理阶段、“有限”报道阶段、趋向客观报道阶段。媒体报道逐步走向理性,在“正面宣传”和“疫情准确报道”间基本实现了平衡。每天报纸电视上都在报道哪个地方发现SARS疫情、发现几例、死亡几例、治愈几例等等,客观理性的报道不再让人从相反方面去读解官方媒体透漏的点滴信息,人们才对媒体产生了信任感,并通过媒体了解疫情发展动态和防治知识,不再因此茫然、恐慌,社会才渐渐平静稳定下来。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新闻记者、媒体应该负起什么样的职业使命,发挥怎样的社会功能?从SARS疫情报道前段媒体的缺位与后一段的准确客观报道这一过程,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新闻媒体是公众认知世界的桥梁,监督社会的公器。在每一次公众危机到来的时候,媒体人都应认真审视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操守,是否是以对社会、对民众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危机事件的报道?在对新闻的处理上,是否考虑到既尊重事实又有利于稳定民心?因为稳定民心就是稳定社会,正确处理好突发公共危机报道对维护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新闻主管机构也应当反思自己的新闻政策,不可一味束缚媒体手脚,而应鼓励、保护、支持媒体真正履行社会了望者的责任,以“政治家办报”的要求来对其进行经常性的约束和规范,使之把“大局意识”贯彻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把及时与真实,稳定与和谐有机结合起来。
在灾难面前,大众媒体应当是保障社会稳定、民心安定的“稳压器”,是调适社会各系统动态平衡的“协调器”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器”。这一观点目前已经基本形成共识。
如何实现“稳压器”的功能?一是告以实情,二是解释实情。告以实情比紧捂灾情更能维护社会安定。从这几年媒体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报道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从SARS来袭,到汶川大地震,从煤矿事故公开,到重大的水灾、火灾、车祸报道的透明,自然灾害、疫情报道也有了明确的保证公民知情权的告知制度。媒体报道从遮遮掩掩到客观真实,充分显示了政府和媒体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以及对事实的尊重。同时我们也看到,正是媒体及时准确地报道了这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才让民众了解了实情,解除了疑惑,民心得以安定,社会得以平稳。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需要媒体把握的就是要处理好客观、真实、及时、准确与帮忙不添乱、维护稳定、维护和谐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以平民的心态去捕捉新闻,以政治家的警觉去处理新闻,用大局意识克服“快餐新闻”的莽撞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形态,需要一定的舆论环境和舆论形态相适应。和谐社会需要的是对各种社会舆论的整合,是对复杂的社会群体利益诉求的疏导,更是对建设和谐社会方向的引导。突发性公公危机来临的时候,民众的诉求是知晓真实情况,媒体只有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事实,适度地把握报道的方式、重点和程度,解惑释疑,才能疏通社会心理,理顺社会情绪,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因此,面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公众需要的是解惑释疑的舆论,而不仅仅是一厢情愿的舆论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