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技术训练及心理调节分析

2014-08-15 00:42刘春艳
戏剧之家 2014年8期

刘春艳

(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 抚顺 113006)

钢琴是表演艺术,它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钢琴表演作为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演奏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大脑神经系统协调作用的状况。钢琴技术水平的高低,同钢琴本身以及乐谱关联不大,其归根结底取决于弹琴人的钢琴技术。而在钢琴技术基础训练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控制手法以及掌握手臂技巧。若想控制好手法以及掌握手臂技巧,就必须掌控好人的大脑、思维、感知、意识等心理因素,以及更深层次的性格、情绪、教育等诸多客观因素。因此,钢琴技术训练时既要注重控制手法以及掌握手臂技巧,同时也要注重思维、感知、意识、性格等心理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调节。

我们可以把钢琴技术训练及其心理调节分析概括为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肢体控制及其心理调节,二是情感情绪控制及其心理调节,三是思维意识控制及其心理调节。本文就此进行探讨分析。

一、肢体控制及其心理调节

就钢琴弹奏而言,其需要协调好手指、手臂以及身体等肢体动作,因此钢琴技术训练某种程度上也是肢体控制能力的训练过程。

钢琴弹奏动作实际上很简单,无需特殊训练人们均可以做出弹奏动作,比如连奏里的抬指和落指动作,如同平日里人们拿东西张手动作一样,断奏里的抬指和落指动作与手自然垂落一样,而跳音抬起动作与平时接触炙热物体时迅速抽回手动作一样。这些动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平日里的动作都是“无意之举”,而钢琴弹奏则是“有意为之”,因此弹奏人本身的心理因素会在期间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手指可能紧张或者存在一些外力因素等。

速度练习方面同样如此,我们经常遇到,越想快弹时可能欲速则不达,相反却可能因快速弹奏让手法更加僵硬,或者变形,虽然速度很快然而弹奏的效果却是一塌糊涂。对此的解决方法就是开展慢速练习训练,以及开展心理调节,如此方能达到理想的速度和效果。究其根本,当弹奏速度变快时,人的心理因素影响会使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其可能因弹奏不熟练而引起,或者因思想情绪以及心理素质较差等原因导致,而这种紧张心理会导致肌肉僵硬,从而使弹奏动作变得不协调。因此,开展慢速练习训练能够使动作变得协调,而心理调试则能够使弹奏者加快演奏速度,达到理想的弹奏效果。

有研究表明钢琴弹琴动作的肢体训练,并非单纯为了练习动作幅度,也不是为了练习肌肉的收缩速度,而是要通过肢体的反复练习来达到“有意的自然”。动作幅度、肌肉收缩速度通常由神经反应速度所决定,而与肌肉本身并未多大关联。因此肢体控制训练需要经由神经系统刺激肌肉加以实现。我们反复进行肢体训练其最终目的是促使肌肉动作更加自然、连贯和具有记忆性,可以真正实现通过神经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弹琴的状态就是要保持自然的状态,弹奏的主要任务就是始终保持手处于自然状态之中,进行钢琴弹琴时,不管乐曲再难,谱例再复杂、跨度再大,均可视为自然状态下的考验之一。钢琴弹奏时的重心移动实质上是要手找到最自然状态下的弹奏。所以,肢体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寻求“有意的自然”。以手型为例:弹琴的手型就是手的放松自然状态。我们可以把手自然下垂时的状态置于琴键之上,以此自然随意的手型状态作为钢琴弹奏时的手型,并且其与手腕平、手心空弧形、手指立住键盘之手型要求相符,我们不要过分要求把手指分别放在五个琴键上。人手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人放在琴键上自然就是五个琴键的位置。手比较小的人这样要求就必然造成手的僵硬。这样给弹琴制造障碍。违背了寻求“有意的自然”的状态。

在肢体控制方面我们除了要进行反复练习和一定时间的慢速练习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心理调节:

(一)弹奏中要排出杂念全身心投入音乐之中

正式弹奏时,弹奏者必须排出杂念全身心投入音乐之中,使自己的紧张心理转移到音乐体验的兴奋当中,使全部情感和注意力都投入演奏曲目之中。在手指奏响音乐之前,首先要让思维进入音乐。坐到钢琴前,先在内心歌唱所要演奏乐曲的开头几小节,然后再开始演奏。经常发生的弹几个音后卡壳现象,通常是因大脑未完全投入音乐而手却先进行动作所引起的。

(二)弹奏前自身进行临场心理调节

选择安静的地方边活动手指,边读谱。应用呼吸调节的方法通常缓慢而深入的呼吸来使情绪稳定,解除紧张心理状态,让心绪变得平和而稳定。或者通过暗示的方法,通过默念一些正面的肯定的如“没问题、我能行”等自我暗语进行临场心理调节,切忌不宜使用“千万别弹错”“我不能紧张”等消极语言。

二、情感情绪控制及其心理调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是感情动物,人类无论从事何种行为,都带有一定的情绪、情感色彩。反之,情绪和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肢体的行为方式。

在情绪和情感上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性格的不同。大体可分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向和外向两种性格,这两种性格的表现形式差别很大。外向型性格的人,情感比较外露、性格开朗大方。在弹琴的表现上,容易用力,动作偏大。内向型性格的人,情感比较内敛,性格温和稳重。在弹琴的表现上,容易懒散,动作偏小。

在情绪方面,人不是生活在一个独立的环境中而是社会的大家庭,每个人每天都要面临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于是随之也就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情绪。遇到喜欢的事情就会高兴,遇到不喜欢的事情就沉闷,这些情绪会直接影响弹琴的效果。

感情、情绪,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在影响弹琴者,一是弹琴的动作,另一个是音乐的表现。具体地说情绪和情感通过影响弹琴的动作变化,来影响了音乐的表现力。当人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情绪沉闷弹琴时,会造成弹奏速度不稳,音量、音色不平均等这些弹琴动作的变化,这样就会直接影响乐曲内容和风格的正确演绎。如果遇到喜欢的事情情绪高兴时,就会用稳定的弹琴的动作控制了情感和情绪对弹琴的影响。

三、情绪、情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调整

(一)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

学琴的初期,可以通过慢速练习和大声数拍子来达到调整的作用,慢练可使情绪稳定,大声数拍子能提起精神,使人状态兴奋起来。大声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达到兴奋的状态,开始练习时要通过不停的调整来进行。情绪过于兴奋就用慢速来稳定,情绪过于低沉就用大声来提精神,最终达到平和、稳重、积极、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

(二)通过统一动作标准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既然情绪和情感的变化直接影响弹琴动作变化,我们就可以通过统一动作标准,来达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动作标准指的就是把连奏、断奏、跳奏的动作固定化,即抬落的高度、速度都用固定幅度的动作,这样不仅会统一演奏的声音,还会起到稳定情绪和情感的作用。这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比较艰苦的练习才能达到的。

除此之外,在弹奏中还应做到创造热情的激发与控制。富有激情的弹奏才能引发听众的情感交流,冷冰冰地难以激起听众的热情。过分的激动无法控制创造热情的激发与控制问题。弹奏的时候,必须能随时激发、调动创造热情,必须具有控制感情强度与变化幅度的能力。使激情永远保持在美的规范之中。

四、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与心理调节

人的任何行为都要通过大脑的思维意识来计划和实施的,集中的思维意识,能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不集中的思维意识,会产生心理紧张情绪,影响和削弱人的意志力。人的性格不仅分为内向和外向,人还存在感性和理性之差别。理性的人,逻辑思维强,肢体的控制能力也强,但感受能力较弱。这种人初学钢琴时认谱较快,较容易入门,动作也容易做标准,但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费力。感性的人,情感较丰富,做事易情绪化,逻辑思维及肢体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初学钢琴时认谱较慢,动作也极不容易做标准,进度也比较慢。涉及到音乐感受时就比较容易。思维意识的差别造成了人对感性和理性的不同。而感性和理性对弹琴的主要影响就在于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放松状态上。

五、关于注意力的集中和弹奏的放松状态上的心理调节

(一)通过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同步运动来集中注意力

在弹琴的动作中,需要参与的器官主要是手臂、眼睛、嘴(数拍子),如果这三个器官是同步的运动就可以使注意力集中,弹琴时要求,眼睛盯住手腕使其保持相对不动、嘴数拍子的同时手才能动。我们通过手腕稳定的训练,来杜绝弹琴中用力砸琴的问题和寻求注意力集中的情绪状态。即小心又兴奋的状态。在弹琴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手腕的稳定,就必须极其小心的去控制手腕,这就达到了注意力集中一点的目的。当经过练习使这种状态稳定成为定势后,弹琴时就只要能找到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可以。

(二)通过放松状态的训练来减弱心理问题对弹琴的影响

情绪的变化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力量的变化是通过肌肉来完成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的。肌肉的紧张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肌肉的松弛神经系统也会得到放松。在弹琴时肌肉紧张弹出的音色尖利刺耳,还会造成弹奏速度和灵活度的下降而肌肉松弛弹出的音色就柔和。所以我们强调肌肉放松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柔和、优美、灵活和快速的声音。以上是对钢琴技术训练内容的基本分析与心理调节。我们从肢体(动作、神经)控制与心理调节、情绪、情感(性格)控制与心理调节和思维意识(注意力、心理)控制与心理调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强的表演艺术,我们只有正确分析钢琴技术训练内容与心理作用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打好钢琴弹奏的基本功,提高钢琴弹奏技术水平。

[1]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贯禾心.从运动心理规律试论钢琴演奏技术的教学与训练[J].中国音乐,2007.

[4]河北省廊坊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王知音;试论钢琴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N].云南经济日报,2011.

[5]蒋琴.钢琴教学中的心理分析与心理训练[D];湖南师范大学,2004.

[6]涂爱萍;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教学目的、内容及方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

[7]金恩惠;论钢琴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作用[J].艺术探索,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