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解决途径探讨

2014-08-15 00:42郑荣伟张晨辰王树仿
戏剧之家 2014年8期

程 静,郑荣伟,张晨辰,王树仿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水利系,浙江 杭州 311231)

一、引言

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发布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适用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既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更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事业发展任务艰巨,迫切需要大批基层水利技术技能人才。然而由于水利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还不能适应水利跨越发展的新要求。一方面水利建设、管理单位需要大量的人才,一方面水利类高职毕业生却认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样的矛盾亟需解决。因此,如何结合水利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其就业的若干因素,切实寻找解决水利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合适途径,这是在培养和就业指导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二、水利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生源质量不理想

生源是提高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的基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高类毕业生和职高类毕业生,基本上属于普招的最后一批。虽然高考分数不能完全说明能力的高低,但不可否认,高职院校的生源教育基础相对较差。同时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学生整体素质明显的下降,只要过了专科提档线的学生就可以上高职学校,因此这些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文化课基础与本科生相比相距甚远,主要表现在自我约束力较差,基础偏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有限。生源的不理想无形中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和毕业后就业的难度。

(二)自我认知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认知存在两个极端,一部分学生眼高手低,过于自负,一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自我认知的不明确已经成为大学生择业中严重的心理问题。

眼高手低的心理在大学毕业生中存在广泛,他们择业时往往期望值很高,把待遇高低作为评判工作好坏的首要标准,很容易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使择业目标与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同时,有的毕业生自命不凡,眼高手低,极易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的印象,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自卑也是高职生中常见的一种自我认知偏差,常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低估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拘谨,无法较好的展现自我,错失工作良机;或因高职毕业的学历缺乏勇气,悲观失望,不敢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

(三)择业观和能力有待提高

择业观念是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很多毕业生对毕业后的工作以及生活缺乏计划性,对就业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味等待机遇主动找到自己或寄希望于学校、家长推荐工作,从而错过很多好的就业机会。或者受家庭影响,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选择回生源地工作,不愿到离家较远或者比较偏远的地方就业,偏离自己最初的目标,又丧失专业对口工作,陷入无业可选的尴尬境地。已就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也存在“骑驴找马”的择业观,对就业岗位认识不足,盲目工作、盲目就业、频繁更换就业岗位,忽略自身能力和职业兴趣,造成较高的离职率,对自身、对用人单位都造成了损失。

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虽然可能具有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但并不等于他们具有良好的择业能力。以水利类专业高职毕业生为例,就业方向主要是施工员、监理员等,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较高人沟通交流的水平。因此,水利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尤为重要。

(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目前高校毕业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大部分也都算优越,从小没有经历过艰苦生活的历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大多数在远离城市的地方,生活条件艰苦,尤其是对于女性,生活及其不方便。因此大部分女生甚至男生不愿到工程一线去工作,在这种怕苦心理、工作条件限制的双重影响下,水利类高职毕业生可选择职业的数量偏少,造成就业困境。

(五)社会的认可度不高

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负面评价声音又渐渐响起,认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能获得一技之长,就业面窄,多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就业,从事基础、简单、重复性强的工作,晋升机会少、福利待遇缺乏,属于“劳力”的角色,这是对职业教育的沉重打击。社会认可度不高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提升水利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水平的对策与途径

(一)改进培养机制,加强就业基地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基础偏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有限等特点,首先采用德育考核、家长联系等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提高其自我约束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守时、遵纪守法等基本的职业素养;积极推进教改进程,将授课方式由传统的讲授逐渐转变为案例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充分接触工程实例,并充分参与其中,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牢牢掌握日后工作中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利用顶岗实习环节、校企合作、就业基地建设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为毕业后尽快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打好基础。同时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为教学资源的积累、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学生就业的促进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充分分析学生的就业心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不盲目自信也不妄自菲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分析就业形势,充分认识和建立就业的正确概念,使学生意识到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服务社会取得合法收入即为就业,同时认清自身的优缺点,建立合适的就业目标,客观的去选择就业方向和岗位。不一定一步到位,遵循先生存后发展的套路,逐步实现最初的梦想。

适时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通过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正确面对竞争,做好思想准备,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寻找合适的工作。

(三)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1、建立建全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成立专门的就业工作指导小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其工作保障。开设就业指导类课程,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就业工作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将就业指导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充分了解课程的学习在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目的性。

2、及时了解毕业生求职意向

为了使就业指导更加有针对性,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就进行初步的求职(实习)意向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针对意向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获取途径(自主联系或统一安排)、毕业后打算(就业、专升本、创业等)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充分了解各班学生的求职意向,有针对性的安排顶岗实习岗位。同时也是为学生提供一次了解意向岗位的机会,帮助其尽快寻找到自己有兴趣的岗位。

3、建立校企合作、就业基地企业库

建立和完善水利行业相关的就业单位信息库,平时不断联系,掌握其用人信息,及时推荐毕业生;发动全体教职工特别是专业老师在行业内挖信息、找岗位;在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中,注重保持与企业密切联系,收集新的就业信息。

4、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完善就业信息的采集与发布

设置专门的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通过校企合作企业联系、学院老师推荐等渠道,多方面收集、筛选、整理招聘单位信息,通过就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给学生们。同时每班指定毕业班联系人,确保各项信息能通过网络迅速传达给每一位毕业生。

5、加强求职应聘的技巧教育

通过简历制作指导、模拟招聘会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实战演习”的机会,邀请专业人士对求职材料进行审阅和修改,并对模拟面试过程进行深入点评,让学生了解招聘的流程、面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应对技巧,积累宝贵的面试经验,提高求职主动性、增加应聘的专业性,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职业竞争力,增强自信心。

6、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以及社会招聘会,重点组织小型招聘会、企业宣讲会。从校企合作企业库中筛选出往届学生中口碑较好的企业,邀请至校园内进行小型招聘会或企业宣讲会,通过规模较小的这种招聘会形式,使企业与学生之间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其提供更直接更充分的交流机会。同时提前将相关信息发布给学生,引导学生提前做好简历,为参加招聘会、提高应聘成功率提前做好准备。

7、加大指导力度、加强创业教育

选拔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实训培训,为学生提供接触真实商业环境和商业行为的机会,为自主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从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ppt制作与汇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举办就业创业讲座,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使学生尽早了解就业方向、就业环境,为今后的创业和工作提供新思路。

8、重点帮扶、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

及时掌握“双困生”的信息,对应届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排查,建立就业困难与家庭困难学生档案,并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关注其就业情况。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的“双困生”,主动帮其联系就业单位。在关注“双困生”的就业情况的同时,及时了解其心理动态,必要的时候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减缓就业带来的压力。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孤儿及身体参加的且有就业意向并积极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做好求职补贴申报服务工作。

(四)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由于水利行业工作条件艰苦,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已成为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重要指标,因此要将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贯穿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学习的过程、日常行为的引导、实习纪律的严格要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广泛收集了名人、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榜样,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开辟人生之路”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逐渐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五) 增加社会认可度,打造职业教育品牌

社会认可度是指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所持的心理态势,反映了社会大众高职学生的支持与认同的程度。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及“精英式”培养模式思想的普遍存在,完全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整个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及我国经济建设中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空缺,引导大众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专业课程教学紧贴水利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将专业能力测评和职业岗位资格考证内容纳入其中,毕业前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一本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关键岗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或水利工程建设监理监理员等,做到毕业后直接持证上岗。积极参加各级水利类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通过社会媒体广泛宣传,提高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程度,打造出具有强大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

四、结语

职业教育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近年来,由于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办学效果显著,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高职院校本身并未完全做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竞争力不足,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尤其是水利类职业教育,存在企业需求与学生就业机会不对等的尴尬局面。这就需要水利职业教育者积极改进培养机制,加强学生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多方面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增加社会认可度,打造水利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相信我国水利职业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很多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注释:

[1]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1/content_1803158.htm

[3]杨海军. 把握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J].农产品加工,2010,(10):114-115.

[4]钟小立 谢国创.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25):178-179.

[5]冯燕芳.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离职率的思考[J].高校管理,2013,(8):250-251.

[6]高金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13.

[7]吴伯顺.浅谈培养职校生吃苦耐劳精神的有效途径[EB/OL], http://www.lszjzx.com/Item/699.aspx.

[8]赵丽梅.浅谈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问题[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185.

[9]李晓娇,吴穹.浅析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4,(1):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