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寄鸥的传奇创作及其戏曲史意义*

2014-08-15 00:44左鹏军
文学与文化 2014年2期
关键词:传奇

左鹏军

中国近代戏曲乃至近代文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较少被知晓,更少被认可;中国近代戏曲和近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掘和发现一些有意义、有意味、值得记忆、值得深入研究的作家与作品、现象和问题。本文拟讨论的蔡寄鸥及其戏曲创作,可能就是一个这样的问题。无论是从蔡寄鸥个人生平经历、思想变迁、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从地方戏曲与文学、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中国近代戏曲史、文学史、报刊史的角度来看,对于蔡寄鸥及其戏曲创作与相关著述,确有予以更多关注和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 蔡寄鸥及其著述

蔡寄鸥(1890-1961),原名天宪,又名乙青,号乌台、藜阁,笔名崎岖、济民。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世代业儒,至其父时开始衰落。十四岁中秀才,同年父病故,往亲戚家教读并刻苦自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考入两湖师范学堂。因生活困难,开始向《汉口中西报》等投稿,稿酬补贴家用。其时结识詹大悲、胡石庵等革命党人,由蒋翊卉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为国民党党员。1911年秋于两湖师范毕业。1912年任武昌《民心报》编辑,兼为《中华民国公报》写小说。因发表《哀大江报》一文开罪黎元洪,次年该报被查封。同年秋任《震旦民报》编辑、主笔,发表社论、小说讽刺黎元洪,使该报又被查封。1914年在汉口德隆纸号教馆,同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又在汉口租界办《汉口上报》,参加讨袁运动。袁世凯死后,写《坠花楼》(后改名《瀛台梦传奇》)嘲笑其帝制自为,被时人誉为“讽时事、正社会之佳作”。1916年后,先后任《大汉报》、《正义报》、《崇德公报》编辑,其间还曾任天主学堂校长。1926年北伐军入武汉,即赴南京、上海。1928年返回武汉,先后在《湖北日报》等报刊任编辑。1929年起先后创办《光明报》、《水晶宫报》和《震旦民报》;其中《震旦民报》为时最长,从1931年创办起至1938年武汉沦陷前停刊。诸报刊对各系军阀头目均有评诘,唯对段祺瑞、萧耀南、汤化龙等有褒扬之语。1939年3月,任汪伪《大楚报》编辑主任,半年后报社改组,辞职以写小说为业。1943年写成武汉第一部新闻史专著《武汉新闻史》,以“秋虫”笔名在《两仪》月刊连载,并出版单行本。1944年回黄安、麻城,为宗族修族谱。日本投降后复归武汉,以为《民风报》、《正风报》、《汉口导报》等小报写稿谋生。

1949年以后,蔡寄鸥因日军侵华战争中的行为被判处死刑,获赦免后在湖北省文工团工作。1950年起,蔡寄鸥在武汉,一边学习,一边为救济院盲艺人编写剧本,旋至湖北省文教厅巡教团任研究员,从事戏剧与曲艺创作和研究。作品编为《解放曲》、《翻身谣》、《红革调》等,并写有剧本《李闯王》等。1953年参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地方志研究与编写工作。后任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和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参加《湖北省自然灾害历史数据》的编辑工作。1954年7月,结合自身经历写成《鄂州血史》,1958年由香港龙门联合书局出版。此外还著有《水镜》、《豆棚瓜架下》、《王妈妈的裹脚》、《癞痢头上放霞光》、《杜鹃魂》等作品。回忆录《四十年来闻见录》亦为其重要作品之一。其戏曲创作除传世的《秣陵血传奇》、《瀛台梦传奇》(含《瀛台梦传奇续编》)二种外,尚有《华胥梦传奇》(载《民国日报》),《国耻图传奇》(载《大汉报》),《莲花公主传奇》(载《大汉报》),《新空城计传奇》(载《震旦民报》)。后四种笔者未能获见,似均未有传本,详情待考。

二 《秣陵血传奇》与反清思想

《秣陵血传奇》,全名《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载《崇德公报》第五号至第三十二号,中华民国四年六月二十七日(1915年6月27日)至洪宪元年一月二十三日(1916年1月23日)出版。作者署“乌台”。

《崇德公报》在武昌出版发行,由廖辅仁任总理人,徐侗、我闻任主任,刘炳先、徐毓黄任编辑,湖北官纸印刷局印刷,天主堂文学书院发行。每逢星期日出版,每月出版四期,全年四十八期。笔者所见该刊唯缺第二十九号。《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发表于《崇德公报》时署名“乌台”这一事实本身,即已可基本确认是蔡寄鸥所作。再从有关事实来看,蔡寄鸥当时正在武汉,且在其担任《崇德公报》编辑期间;剧作所表现的内容主题也符合当时蔡寄鸥的思想特点。综合以上情况,可确认这部连载于《崇德公报》、署名“乌台”的《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为蔡寄鸥所作。这一戏曲史、文学史事实以往并不为研究者知晓,也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故特作此说明。

《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所见各出为:首为《起讲》、第一出《野吟》、第二出《家语》、第三出《视狱》、第四出《寄书》、第五出《离家》、第六出《堕网》、第七出《私瘗》、第八出《魂归》、第九出《血书》、第十出《义养》、第十一出(笔者按:此出未刊出目,当系漏载)、第十二出《入宫》。所缺之第二十九期当即第十三出之开头部分,出目未详;第三十期至第三十二期所载也当系此出内容,第十三出未完。《崇德公报》最后一期即第三十二期刊出此剧之后,仍标明“未完”二字,可见此剧篇幅颇长,全剧出数未详。

剧写清兵南进,明朝覆灭,南明王朝成立于南京。侨居南省之山东郯城人氏余醒初,为东林党人,复社成员,富有才华,不思利禄,曾与陈定生、吴次尾等人辱詈阮大铖,与之结怨。阮大铖重掌朝权,余醒初遂辞去,与妻子、锦衣侍卫张薇之女张隐娘在城外桃花庄上种田灌园闲居,然依旧心怀国事,忧患时局。阮大铖为报旧日仇恨,罗织罪名,在蔡益所书局中将吴次尾、陈定生、侯方域三人系狱。虽经张薇周旋,然亦无法放人。张薇前往探望,吴次尾将书信一封托张薇转交余醒初。张薇见事已难为,遂以养病为由,杜门不出。余醒初得吴次尾书信,悲愤之极,即前往南京城营救,在城门口即被宰相马士英、兵部尚书阮大铖手下抓住,严刑拷打。余醒初大义凛然,当面痛骂马士英、阮大铖之奸恶,被断舌毕命。马士英府内一下人将余醒初尸骨掩埋,又将阮大铖派去欲杀余醒初妻子之人杀死,并前往告知消息,设法营救张隐娘。张隐娘得知余醒初被杀的消息,即决定前往复仇,手刃奸贼,遂将孩子弃在旷野之中,留下血书一封,说明前因后果,身藏宝剑,入京寻仇。余醒初之子被隐居的一位六十多岁的原禁中老狱卒在秋野中捡到,并大义收养。张隐娘乔装成卖花女,混入南京城,方得知父亲已经去职,乘阮大铖为皇帝招募歌伎之机,进入阮府,得见阮大铖。阮大铖见张隐娘之美貌,欲将其据为己有,因二夫人反对,才决定将张隐娘送入宫中。张隐娘要求阮大铖亲自护送,并准备入宫之后,寻找机会在殿前刺杀权奸马士英(笔者按:因缺部分曲文,此处情节不连贯)。清军南下,南京城危在旦夕,皇帝不思国事,沈酣歌舞,粉饰太平,仅杨士骧拥兵全力镇守。众官员投降,满军进入南京城内。剧本刊载至此而止,从《起讲》中概述故事情节的【沁园春】词和定场诗中可知,此后尚有许多情节待展开。

《起讲》首先以【满江红】开场:“奔走廿年,消损了眉痕几许。做一个随风飘泊,落花无主。蜀鸟啼残归去血,楚骚赋罢离忧句。叹大千世界一身微,无容处。 贫且病,家难住,愁且恨,口难述。把亲恩国耻,两肩担负。游子梦回边塞月,词人泪尽寒江雨。暂携将檀板觅渔樵,相容与。”其次以【沁园春】叙故事梗概云:“奸佞当朝,贤良匿迹,宗社为墟。有壮士冲冠,捐躯报国。深闺饮恨,啮指成书。匕首轻携,尺孤何托。寒雨连江夜入吴,英雄事,这江东独步,不让专诸。 夷军所至皆屠,看赤血横流白骨枯。叹昔日偏安,堂前燕子,今朝变起。釜底游鱼,卖国争功,断头食报,到此思量悔也无?林泉下,有归来逸叟,弹铗长呼。”标目为:“虎口轻投,断送了金刚百炼的鲁男子;蛾眉倒竖,恼煞了剑气昂藏的聂隐娘。无地自容,气坏了腼颜事贼的大奴隶;戴天不共,结束了血书包裹的小儿郎。”

《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开头《起讲》,末扮五云山人道上场诗及自我介绍,此“五云山人”似为作者别号,这段文字或可作为考察此剧作者及其创作观念的材料,录之如下:

国魂今夜宿谁家?托彼东方不可些。读罢大招归未得,空将血泪洒天涯。俺乃五云山人是也。一身落拓,四壁凄凉。学书学剑,都缘画虎不成;填曲填词,尚是倚马可待。承鼓客之遗风,半皆传恨;扫教坊之旧习,生恐诲淫。现值此纳币议和之日,正吾人卧薪尝胆之时。可笑隔江商女,犹弹玉树遗音;谁怜避乱昆生,唱尽秣陵哀曲。咳!中国之大,同胞之众,难道说就是这样的信水流舟么?俺虽白面书生,未获从戎万里;尚有生花妙笔,借他横扫千军。翻开历史,写将爱国男儿;编入词场,藉作惊人棒喝。现在《秣陵血》一部,业已告成,经本园排演熟了,蒙诸君厚意,踊跃争观,老夫兴会淋漓,不免拨冗登台,替诸君略谈梗概也。

《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借历史故事传达时代精神,表现革命激情,反映了年轻的革命党人鼓舞同胞、反清革命、民族觉醒的热切向往,也反映了近代传奇杂剧雄浑刚健、激越遒上风格的一个重要侧面。因此,当视之为近代传奇杂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惜其全貌已难获见。关于此剧及其作者的情况,希望能有更多发现。

除《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外,蔡寄鸥还以“乌台”之名在《崇德公报》发表过如下作品:第八号载其新乐府《部长逃》一首;第十六号载其新乐府《六君子》一首,又有寓言《老妇泪》、《职蜂》、《杜鹃》三则;第十九号载其《寄拥香居主(自述也)》诗一首,又有杂俎《知事病》、《犬巡查》二则;第二十二号载其寓言短篇《嫠妇之一悲一喜》。由这些作品中可见蔡寄鸥思想、性情、创作特点之一斑,亦可见他参与编辑《崇德公报》的同时也作为该刊作者的若干情况。

由于多种政治文化原因,蔡寄鸥其人及其作品已多年不为人们所注意。发表于《崇德公报》的这些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值得重视。其《部长逃》诗云:“堂堂乎部长张,一心干禄何猖狂。国帑尽是民膏血,任尔吸取如贪狼。下民易虐君可欺,文人笔锋安可当?铁面御史立朝纲,皇皇章奏惊君王。君恩断绝不能续,火车翩翩辞陛去。宦囊差可营菟裘,觅得爱姬租界住。讵知御史意未足,二次飞弹如雨注。九重宫殿降纶旨,一路警侦皆网布。坐对绿珠泪暗垂,虞兮虞兮奈何许?茫茫宇宙宽,无地容吾汝。仰首徒为项羽歌,问心安用石崇富。看来宦海苦无涯,朝为权势炙手热,暮作英雄失路嗟。御史铮铮真可夸,借尔弹力惩群邪。吁嗟乎!还恐群邪惩不尽,朝中岂少刘绵花?”其《六君子》诗云:“昔时变政六君子,出师未捷身先死。今日变政六君子,十目所视手所指。时欤势欤两不同,宪政主张如一致。彼为宪政杀其身,此为宪政败其名。败名博得一时宠,孰若杀身千古荣?世间有幸有不幸,一生一死为关津。君不见海外逋逃称贼子,又不见烈士祠中三烈士?”凡此均可见作者对当时时事的强烈关注,与《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所表现的内容与思想有明显的一致性。

20世纪初,反清抗敌、民主革命思潮兴起之后,出现了愈来愈多的揭露满清血腥统治、宣传民族觉醒的各体文学作品,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文学创作高潮,引起了当时文坛主潮和创作风气的显著变化。在这种政治思潮和文学创作思潮的影响触发下,近代诗词、文章、小说、戏剧中都有许多此类题材的作品。仅就传奇杂剧创作而言,蔡寄鸥的《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虽然产生的时间并不早,但以其对明末反清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与描绘、清晰的民族意识和坚定的反清思想、坚毅犀利的文风和深沉悲壮的气势,仍然显示出独特的思想追求和艺术价值。因此,在蔡寄鸥及其戏曲创作尚未受到充分关注的当下,此剧值得予以应有的重视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 《瀛台梦传奇》与民初政坛

《瀛台梦传奇》原名《坠楼花传奇》,初刊《大汉报》,刊出时间未详。汉口震旦民报社民国二十一年九月(1932年9月)初版,为“寄鸥丛书之二”(“寄鸥丛书之一”情况未详),分为两部分:前为《瀛台梦传奇》,剧名前有“最新实事小说”六小字,署“寄鸥”;后为《瀛台梦传奇续编》,署“黄安蔡寄鸥著”。二者合订为一册。

全书卷首有蔡寄鸥、陈孝芬等人序文四篇(其中序一、序四为蔡寄鸥所作,序三为陈孝芬所作,序二不署作者姓名)。

陈孝芬序文中写道:“记岁在癸丑,寄鸥时主《震旦民报》笔政,著有《新空城计》传奇小说,叙事多涉黄陂。黄陂以为张其丑也,始以利诱,继以威胁,卒不为动,曰吾头可断,吾口不可钳。书成,海内遂无不识寄鸥者。兹寄鸥垂老矣,犹复贾其馀勇,续成《瀛台梦传奇》,所举之人之事,均于民国历次变迁攸关。以司马之奇才,谱遏云之逸韵。铿锵协律,比之《西厢记》而无惭;慷慨悲歌,方之《桃花扇》以何愧。世有董狐,当以此书为可采矣。”从中可知蔡寄鸥创作此剧的部分情况、相关史事,特别是此剧以纪实笔法描述民国初年重要史事人物的用意;亦可见陈孝芬对蔡寄鸥传奇的高度评价。

《瀛台梦传奇》,凡三十二出,前另有《破题》。出目为:第一出《家宴》、第二出《春愁》、第三出《悲世》、第四出《拒奸》、第五出《笔诛》、第六出《威胁》、第七出《访美》、第八出《赎身》、第九出《筹安》、第十出《对泣》、第十一出《智逃》、第十二出《义举》、第十三出《削号》、第十四出《养疴》、第十五出《警讣》、第十六出《葬花》、第十七出《追悼》、第十八出《喜延》、第十九出《私会》、第二十出《闹院》、第二十一出《倒阁》、第二十二出《会议》、第二十三出《乞和》、第二十四出《饯别》、第二十五出《入京》、第二十六出《解会》、第二十七出《复辟》、第二十八出《死谏》、第二十九出《矫令》、第三十出《潜逃》、第三十一出《客泪》、第三十二出《馀韵》。

《破题》以【江红】(笔者按:即“满江红”)开场:“侬岂无家?恨只恨匈奴未灭,叹年来书剑飘零,历尽磨折。壮志难期天下雨,梦魂飞破关山月。把亲恩国耻担双肩,何时歇? 补不得,金瓯缺;看不尽,红羊劫。最伤心好好男儿,都无遗孑。国破还容吾舌在,凄凉檀板声声血。剩兴亡旧话付渔樵,同君说。”其后以【沁园春】述剧情大意云:“彼美人兮,笑可倾城,貌可羞花。叹红颜沦落,命同飞絮。青衫写恨,曲诉琵琶。蝶去蜂来,倩谁管领,义士从无古押衙。多情者,有江州司马,同是天涯。 皇恩九锡频加,笑王氏当年挽鹿车。怅雀台春锁,周郎短气,侯门路绝。萧史兴嗟,恨海难填,冰山易倒,一世英雄安在耶?从今后,问乌衣燕子,飞到谁家?”《破题》之末有标目云:“媚上司的恶都督搜罗美女,管闲事的弱书生误入官牢。蓄豚尾的活天师肆行无忌,戏貂蝉的小吕布窃负而逃。”

第三十二出《馀韵》作者总结作意云:

我看古来政治之兴亡,都脱不了美人的关系。一幕帝制的活剧,有一个小凤妹做线索;一幕复辟的活剧,又有一个王克琴做线索。正如《桃花扇》传奇题中所云:一代兴亡,都系诸桃花传底。可见妇人魔力,足以左右江山。我虽然没有孔稼轩那种才调,做一本可歌可泣的《桃花扇》传奇,但是帝制与复辟的事实,天然结构却与《桃花扇》传奇一般无二。我也不免学丑妇效颦的故事,谱成一本传奇。虽则昆曲已废,广陵散非复人间,而据事直书,成一部稗官小说,也可作为豆棚瓜架酒后茶馀之谈助。词句工拙,我又何暇计及哉?主意已定,我就此着手编辑起来。因为帝制与复辟,都是做梦一般,这一部传奇的命名,正用得着瀛台梦三字。我就用这个名色,作为全书的纲领吧。书童,快取张笔过来,待我谱一曲长歌,作为此书的结论。(杂取文具上)(生作吟哦书写状)哈哈,曲已谱就,我且放歌一回。

【摸鱼儿】二十载江湖落拓,书剑一肩来去。桑田沧海悲无限,阅尽兴亡几许。繁华处,空剩取青青十里随堤柳,水畔渔樵,梨园子弟,旧话已尘土。 瀛台梦,一幕又添一幕,都道江山有主。渔阳鼙鼓催人急,惊破霓裳歌舞。伤心处,偏不许温柔乡里人住。浮生若梦,叹梦去无踪,梦来无迹,尽是痴心人语。

哈哈,看起来天下之事,无非大梦一场,必至身死之时方才是梦醒之日。一般政场人物,争权夺利,杀戮相寻。他们那里知道富贵繁华,却是一(引者按:此处疑脱一“场”字)春梦也啊!

【尾声】笑争权夺利人无数,却不道眼前富贵无凭据。这正是梦中蕉鹿醒时无。

上引文字中,至少如下一些方面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此剧的用意是表现袁世凯帝制活动和其后的张勋复辟事件,具有明确的以戏剧存信史、反思历史兴亡成败经验教训的意图;对于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表现,采用《桃花扇》“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剧结构,亦可见《桃花扇》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

《瀛台梦传奇续编》,凡二十二出,出目为:第一出《开场》、第二出《植党》、第三出《舌争》、第四出《访菊》、第五出《治游》、第六出《私逃》、第七出《阻驾》、第八出《非攻》、第九出《撤防》、第十出《诱擒》、第十一出《疑案》、第十二出《惩祸》、第十三出《祝寿》、第十四出《秘戏》、第十五出《集会》、第十六出《拒婚》、第十七出《偕遁》、第十八出《分金》、第十九出《却媒》、第二十出《捧场》、第二十一出《迎美》、第二十二出《放歌》。

第一出《开场》以【高阳台】开场云:“十年读书,十年磨剑,平生一事无成。老去填词,偏教浪得虚名。绿深门户啼鹃外,小窗间书架纵横。尽萧闲浴研临池,泼墨堆云。 瀛台梦醒人何处?怅秣陵秋老,铜雀春深。景地依然,江山局局翻新。旧时曾写《桃花扇》,笑谈时玉麈风生。最难忘敬亭檀板,昆老瑶琴。”其后以【沁园春】述剧情梗概云:“猗欤休哉,宰相合肥,民瘠且贫。有椒房亲戚,貔貅坐拥;长江都督,牛耳同盟。密订连襟,个中握手,不爱江山爱美人。浑难料,待一成一败,乃见交情。 被人唤作猪群,枉说是罗汉巍巍八百尊。笑登台傀儡,被他抬出,捧场胡调,猎艳驰名。费尽心机,自惭形秽,人面终归崔姓人。凄凉处,叹曲终人杳,江上峰青。”此出之末有标目云:“曲为老不敌直为壮,座上客变成阶下囚。象坊桥竟作猪屎臭,虎狼将岂是燕莺俦。”

第二十二出即最后一出《放歌》,不仅为《瀛台梦传奇续编》之收束,而且可看作全剧的总结,对深入认识此剧的作法用意与思想主题极有价值。录之如下:

(末扮漱石山人上)

【蝶恋花】少年填词填到老,老去填词,毕竟无佳稿。握管自惭才尽了,不堪重梦江花绕。 世界兴亡侬看饱,政局如棋,断送人多少?闲时且唱莲花闹,一曲未终都叫好。

俺乃漱石山人是也,只为《瀛台梦传奇》一书,累得我伏案填词,费尽了许多心血。上篇早已排演,续编又快要成功。我在这里笔不停挥的编,那一般政治大家,又是一幕一幕的,不住地在那里演。哈,这一场大梦,不知道几时才醒;这一部歌剧,又不知道几时才完。真正累煞我了!今日闲下无事,我不免将全书大意,做成鼓词一段,随作随唱,学一个打鼓说书的柳敬亭。各位听者:

说书人不住的冬冬鼓儿响,讲一段官场梦细听端详。新换旧旧换新人来人往,海变田田变海变幻无常。说不尽历史上的公侯将相,看不尽世界上的成败兴亡。那从前专制史权且不讲,这民国十几年硬是戏场。第一班便是那辛亥年间革命党,一个个是开国元勋气焰难当。你争权我夺利自投罗网,癸丑年都变作海外逃亡。第二班便是那洪宪年间帝制党,一阵阵劝进表拜上袁皇。只道是封爵位子孙同享,又谁知云南军逼进川湘,一个一个望风降。第三班便是辫子军前复辟党,穿朝靴着补套拜贺清王,一批的龙诰凤恩从天降。没来由讨虏军杀进朝堂,只落得荷兰瓶内渡时光。第四班便是太平湖上的安福党,握政权握兵柄势力无双。办那举(引者按:那举疑为选举之误)清一色丝毫不放,办外交守秘密独自主张。实只说四万万无人敢讲,又谁知讨逆军杀伐用张。逼着一个一个抱头鼠鼠(引者按:鼠鼠当作鼠窜)在他方。看起来做官人傲不可长,转瞬间却变作大梦一场。有万顷好田庄也不过日吃三顿饭,有千间好屋宇也不过夜眠七尺床。劝世人把名利关头看破,到不如一张琴,一枕书,一局棋,一壶酒,终日醺醺在醉乡。诸位们莫笑我胡言乱讲,这却是官场一曲续黄梁(引者按:梁当作粱)。

用鼓词形式概括全剧内容,出之以说唱结合的方式,增添了戏曲的趣味性与灵活性,这也是以往传奇中常用的手法。而作者对于民国初年各种政治人物、复杂政治事件、纷繁政治局面的忧虑和评价也寄寓其中,反映了作者的政治见识。

《瀛台梦传奇》从支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赞同民主共和道路的角度出发,写民国初年时事,辛亥革命之后的重要事件几乎都有所表现,如湖北都督段祺瑞封闭武昌《大汉报》,袁世凯准备称帝,筹安会杨度等人为之奔走,蔡锷、李烈钧起兵讨袁,袁世凯忧惧而死,黎元洪继任总统,蔡锷、黄兴去世,张勋复辟,黎元洪受张勋挟迫解散国会,徐世昌、康有为等拥溥仪复位,以及复辟风潮平定后,总统冯国璋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主和与主战的争论,各派军阀之间的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联合对付南方革命党,直皖战争,曹锟贿选,等等。作者在表现如此复杂纷繁的历史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当时各界人士的许多风流韵事,如张勋买伶人王克琴为妾,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高昌镜带王克芹潜逃,曹锟与妓女小鸭子交好,吴光新征歌逐色,曹锟与伶人刘喜奎的故事,崔承炽与刘喜奎逃往天津,吴景濂与名伶倾心、捧名伶碧云霞,河南督军寇英杰迎娶碧云霞,等等。

从创作构思的角度来看,此剧将重大政治事件与各种风流韵事结合穿插来表现,明显丰富了戏剧内容,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后者实际上已成为戏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从作品思想意义的角度来看,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展示了民国初年政治上的混乱纷纭,你争我夺,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局势再现出来,固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政治人物在政治舞台上表演背后的种种内容,特别是对某些重要政治人物与妓女、伶人关系的表现,实际上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和政坛风气,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民国初年政坛的真实状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瀛台梦传奇》所反映的内容极其复杂,时间跨度也较大,但作者比较注重通过一些关键性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表现这些事件,传达作者的认识。如第十三出《削号》写袁世凯得知各省纷纷独立,不得不取消帝号,呕血而死的情景,云:

(杂扮侍卫上云)小臣跪奏,吾皇万万岁!(花面)又是那路的军机?(杂)四川、湖南两省都宣布独立了,国家大事,小臣不敢隐瞒。此时满朝文武,个个心惊,恭候圣裁。吾皇万万岁!(花面)咳!他们两个将军,都是孤家的死党。如今见势不好,一个个背主投降,气煞我也!

【叨叨令】你看他函儿电儿,一谜价重重迭迭的劝,哄着我心儿意儿,一会里忙忙碌碌的乱。谁料他兵儿马儿,一哄中喧喧腾腾的叛,吓着我手儿脚儿,一霎时惊惊惶惶的战。兀的不气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气杀人也么哥。只望着天儿地儿,一个人口口声声的叹。

咳!陈将军呀!咳!汤将军呀!

【脱布衫】我将你倚作屏藩,你将我认作冰山,只望你妙手龙攀,谁识你雄心虎变?

你们从前看着我的权势熏天,便会崇拜我。你如今看见护国军的势力大,你又去投降护国军。自古道降将无出头之时,恐怕护国军也不肯容你呢。

【小梁州】你从前想公侯伯子男,怎贪着降将头衔?纵然降了也徒然,再来时终不值一文钱。

罢了,罢了。川湘既失,撤我屏藩,江山大事,已不可问。我只得取消帝号,与南方议和了。侍卫何在?(杂上)(花面)这有申令一道,传谕文武百官,废除洪宪纪年,停止大典筹备。如有抗议,国法难容。(杂下)

【上小楼】皇图万里,昙花一现。古今来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那像我八十二天的洪宪?史册流传,还逃不得大书特书的一个篡。

俺七十老翁,奄奄待死。死了到也干净,此后那有面目见人哉?

【四边静】听楚歌四面,好一个垓下的英雄空仰天。禁不住心酸,似这般世界休留恋。

(呕血介)(白)这到是俺袁某做皇帝纪念也呵,一阵阵血涌如泉,血涌如泉,留作千年化碧花犹绽。通过这一场面,将袁世凯逆历史潮流而动,企图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声讨,竟至四面楚歌,最后在惊恐孤独中狼狈死去的场景充分表现出来,确有大快人心之概。同出还有一个各国公使前来找袁世凯的场面,语含讥讽,也可看出作者对袁世凯之死和当时政治局势的认识:“(生净副净扮各国公使,小生扮翻译同上)(各相对操外语介)(杂上)贵公使入宫问病么?(小生)一来问袁公的病状,二来有国际的事件相商。(杂)主公病重,不能传见。(小生)病重还是要见。(杂)病危。(小生)病危也还是要见。(杂)主公已没有气了。(小生向各公使操外语介)既是袁公逝世,大家且到黎府欢迎黎公继任了。”

又如第二十二出《会议》中写张勋在徐州召集各省督军开会,准备复辟,其中通过张勋的一番表白,可见其政治嘴脸。他说:“鄙人此次请各位到此,大概我不宣布宗旨,各位也早有此心。你看中国自辛亥革命以后,党争蜂起,战事迭生,政治波潮,千变万化。可怜四方的百姓,流离颠沛,不得安宁。回想我满清皇帝在位之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真与今日的世界,有天壤之别。可见共和政体,不适国情。到不如奉我前皇,仍登大宝。那一般时髦少年,讲甚么种族革命,政治革命,毕竟都是乱说八道。我也不讲甚么叫做种族,甚么叫做政治,只知道抚我则后,虐我则仇了。”作者对政治上无任何见识、军事上平庸无能、只懂得复辟守旧的张勋,也是极尽讽刺抨击,反映了当时文化界、政治界、舆论界的主流思想,对这类政治小丑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判,也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思想特点。在艺术上表现得细腻生动、深刻真切,寄挞伐之声于滑稽讽刺场面之中,达到了强调的戏剧效果,可见此剧的风格特色和作者的艺术修养。

2 0世纪初以降,如同诗词、文章、小说等文体产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动向一样,戏曲创作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一批反映民国成立前后著名政治人物、重要历史事件、影响舆论导向、评价社会状况的传奇杂剧作品。蔡寄鸥的《瀛台梦传奇》及《瀛台梦传奇续编》就是这一创作思潮中出现的重要传奇剧本。其重要性首先表现在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细致的纪实作风,作品以广泛的见闻和丰富的史料为根据,对民国初年的一系列重要人物、事件进行了具有史料价值的描绘,为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留下了重要的记录;其次表现在作者的历史观念和政治态度上,作者具有比较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态度,对复辟帝制、倒行逆施者予以犀利的讽刺批判,认为走向民主进步是中国社会正确的发展方向;再次是作品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和恰当的结构处理,民国初年复杂的人物和事件、多样的思潮和主张、多变的局势和派别,用戏曲来表现,显然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作品采用的是以男女爱情故事绾合政治事件、反映历史变迁,以主要人物、核心事件带动其他人物和事件的方式,这种艺术处理和结构安排深得戏曲的妙处,也颇见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此外,蔡寄鸥还曾自述其传奇创作曰:“以《新空城计传奇》、《坠楼花传奇》两书,为关于政治之作品。盖一则居于黎元洪势力之下,而能痛诋黎元洪;一则居于北洋军阀势力之下,而能痛诋北洋军阀,故颇能邀社会人士之注意也。”又说:“回忆二十年前,余曾作《空城计传奇》一书,自黎元洪首义起,至赣宁举事时止。其中之点缀品,则有黎本危、沈佩贞诸人。惜报纸散佚,底稿无存,此三十余出之传奇,徒耗心血,至今片纸只字,不复记忆。现正在搜罗旧报中,不获。”从中可知已经散佚的《新空城计传奇》的创作简况和内容大略。至于蔡寄鸥其他戏曲作品的有关情况,则有待于相关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探求与发现。

蔡寄鸥的戏曲作品多有散佚,今已难见其全貌;由于一些特殊时期的政治文化环境的限制,蔡寄鸥其人其作甚至已被许多人忘记。但是,仅根据现存的戏曲作品就可以认为,尚未引起足够注意的蔡寄鸥实际上是中国近代戏曲史上一位个性突出、相当重要的戏曲家。他的《明末轶史秣陵血传奇》和《瀛台梦传奇》及《瀛台梦传奇续编》,从题材选择和思想主题来看,都是反映近代政治斗争、社会变革重大事件,再现当时社会历史画卷的作品,传达出近代中国的政治风潮和时代声音,具有反映那个时代戏曲与文学主潮的典范意义;从艺术形式上来看,都是作为传统戏曲典范形式的传奇延续至最后阶段出现的重要作品,不仅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戏曲创作观念,而且具有昭示传奇杂剧最后命运的价值。因而,蔡寄鸥及其戏曲创作具有不容忽视的戏曲史和文学史意义。

猜你喜欢
传奇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千年瓷都如何再续传奇?
逍遥传奇
响灵传奇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魔虾传奇
“蛇人”部落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