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张利
摘 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条件和关键途径,本文重点结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重点讨论介绍了工程应用型基地建设方案、实施方法、建设内容、基地特色以及工程应用型基地需思考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实训模块;实训课程
1 楼宇智能化专业现状与背景
在2004年高职规范专业目录出台前,高职院校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设置比较杂乱,专业名称不统一,出现过“楼宇自动化”、“智能建筑”、“楼宇智能化”、“楼宇自动化管理”等多个名称。2004年以后专业名称统一为“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由于各高职院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历史沿革不同,导致各学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大不相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不规范,与智能建筑的迅速发展对楼宇智能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与系统运行维护新职业专门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智能楼宇管理师”是2004年3月国家公布的第三批新职业资格之一,2006年国家公布该职业资格标准。智能楼宇是一门工程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现代检测技术、楼宇自动化、自动控制技术等多个技术领域,并且该专业对实践教學环节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建设一个实用、先进、高效的智能楼宇工程应用型实训基地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的环节。
楼宇智能的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必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满足企业日益提高的业务能力要求。因此,培养面向企业的智能楼宇工程技术人员是提高学生就业、增强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靠理论教学难以实现,需要相对应的实训室、实训基地的配合,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切实需要的人才,因而,建立工程应用型的实训基地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2 建设方案及实施方法
2.1 建设方案
①明确培养目标
实训基地建设要按照学院“守类型、稳规模、强内涵、调结构、促合作、探贯通、办特色”的办学思路,培养面向建筑和工程领域,从事楼宇智能化系统和工业控制相关工作的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②研究培养模式
在总结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加适合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尤其是基于工程应用型专业实训环节的课程模式和培养模式。
③丰富实训内容
注重学生的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开设大量思考性、方法类的实训课程,以解决目前重知识、轻方法的问题;开设一些公司化任务型的课程,实训内容更注重企业项目型教学。强化专业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和培养。
④改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能激发学生潜能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式。部分课程实行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部分课程实施了讨论式教学模式;部分课程采取实验教学模式。使知识依托某个项目载体,通过完善项目获得技能。
⑤推行新的考核体系
积极探索和推行实训课程及模块的评价体系,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实训考核体系,改变传统实训报告形式,重点以考核该模块所要达到该岗位的技能和能力要求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2.2 实施方法
实训基地建设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坚持培养面向建筑智能化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做到实践技能强、职业道德高,因此,实训室定位于工程应用型。由于智能建筑涵盖子系统很多,而且还在不断扩容升级,不可能实训室建设一步到位;先制定实训室建设的总体规划,再根据资金情况和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选择相应的楼宇各子系统设备,逐步建设和完善。
智能化综合实训基地是基于实际项目的工程应用型系统,利用最新的产品构建的智能化系统,各系统具有技术的先进性、系统的复杂性、工程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由真实应用的工程系统和学生实训的工位系统组成,既达到了学生的实训实践功能,又增强积累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各系统超过大部分实际工程项目的先进性,并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
3 建设内容
实训基地项目具有集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职场体验、技术服务、短期培训、应用试点6大功能于一身的“楼宇智能化综合实训基地”。建有安全防范系统、停车场系统、门禁系统、可视对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系统集成、巡更系统、数字会议及智能灯光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恒压供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消防系统、CATV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供配电系统、电工实训室、机房工程实训室、CAD实训室等十多个综合实训室。
依托建立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智能楼宇实训基地,开发并建设以工程项目应用型的实训课程及模块,通过体系化的实训课程模式的培养,公司化的工作方式及评价管理,多系统多任务多工种多岗位的形式,以实际任务为载体,最终结果为依据,使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知识,积累经验、增加技能,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4 实训基地特色及创新
①实训模式的突破性
改变以往实训以讲解、演示、操作、考评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短时间掌握完成内容的技巧,而无法获得技能和积累工作经验的缺点,首次提出以公司化的任务要求设置实训模块,按项目的要求进行实训内容,进行任务完成的过程考核和结果验收的培养模式,达到实训的技能和工作经验积累的目的。
②实训体系统的系统性
根据实训基地智能化系统开设更多适应公司需求,满足学生技能发展的以“职业发展为中心”的实训课程及模块,保证实训内容的完整性,开发设置的各个实训模块满足不同系统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健全实训课程体系。
③人才培养的广泛性
本项目的实训模式不仅仅针对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开展,而且可以面向想从事本领域工作的所有学生,即使没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通过训练同样达到相应的技能和能力,这为对外进行社会服务奠定了基础,从而面向社会培训。
5 建设成果与思考
建成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创新的楼宇智能化工程实训方法及模式,建立工程过程中的“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块化实训基地,培养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创新性应用人才。
实训基地运行须思考和解决:按实训体系设计开发基于工程项目应用的实训课程,按实训课程的设置建立高效、公司化项目训练的实训模式及考评体系;根据实训课程开发设置符合实际项目工程应用的实训模块,建立以公司任务形式的实训模块、配套完成相应的考评标准;如何设置满足公司不同岗位、不同工种要求的实训模块,同时,如何保证通过实训模块的训练使学生达到此岗位的技能和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内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千家网,2010-11-29.
[2] 冯旭敏,温平则.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基本模式的构建[J].职业教育,2005(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