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新课改正在全国范围深入推行中,各个基础教育学科正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着相应的改革。高中数学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意识缺乏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教学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正在求学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基础学科,在高中数学教与学的师生互动中,怎样的模式才算是高效与创新?创新就是发明创造吗?对学生本人而言,其所思所做,能有新的意义,新的质,那么他就是进行了创新。下面就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 高中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缺乏的现状
1.1 教师方面
受固有教育理念影响, 教师或未能高效地开展课堂创新教育。现代教育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客观实际进行教学,不断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学生间的差距,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以培养和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预定的最基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
1.2 学生方面
第一,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依然停留在“等、靠、要”的学习思想中,学习方法呆板、缺乏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意识。
第二,受高考指挥棒的引导,学生普遍重视的是知识的直接应用,问题的答案,而轻于对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的探究。而知识的产生与探究的过程恰恰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没有了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空谈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无本之木”。
2 创新意识培养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只有进行创新教育,才能适应数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高中数学教育中创新教育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数学教育也必须实施创新教育。数学考试尤其是高考,问题设计新颖、创新意识浓,活题、新题增多,以情境新、方法活体现对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未来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新情境加强能力训练。课堂提问既要新颖、巧妙,又要准确、易懂,使新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经验与理解的范围,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品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这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3 创新意识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培养
3.1 巧设问题情境,营造开放的思维活动空间,引发学生想创新
问题是思维的钥匙。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并巧妙地把问题契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去想象,去创造。
3.2 布置自主探究型作业,引导学生学会创新
新课程的建构性、生成性要求我们的作业要给学生合作与探究的空间,“当一个问题获得解决时,并不是问题的结束而应该是另一个新问题的开始,要做原来的问题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将原问题延伸和推广”。教师适当地,合理的设计一些自主探究性的作业,就是给学生提供新颖、独立的思考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3.3 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教师倾听,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收获创新
创新意识的萌芽关键的因素是: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景,进行角色变换,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例如,在讲到2010年的辽宁高考圆锥曲线的大题的第二问时,学生对答案的解法产生了质疑,原题是这样的:设F1,F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过F2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
于A,B两点,直线l的倾斜角为,F1到直线L的距离为。
(Ⅰ)求椭圆C的焦距;(Ⅱ)如果,求椭圆C的方程.原题答案是常规的方法:设直线并与椭圆联立,再使用韦达定理与判别式,计算量很大。这时,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可以联系2009年全国卷Ⅰ第12题的解法。当时教师是采用三角形的平行成比例来解决的。学生认为可以“如法炮制”。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学生肯动脑筋,敢于提出问题的好学精神,然后激发学生们进行讨论:
学生解法是:如图所示,分别过点A,B两点作右准线的垂线,垂足为A′,B′。过B作AA′的垂线,垂足为H,不妨设,由椭圆的
通过课堂上学生们热烈的讨论,得出了结这一系列题目的方法与技巧。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大胆让学生去创新,去研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性”,还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标新立异、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探寻知识的真理。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生的灯塔,是一个人具备开拓精神、善于解决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质。”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动手操作达到培养其创新意识,竭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化。教师还应尽力从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中,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等,再通过引趣导思,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多动、多猜想、多发展、多创造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孔企平,张伟忠,黄荣金:《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金马:《创新智慧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简介
苏昊,女,专业: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