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独立是做父母最要紧的事

2014-08-14 06:03孟迁韩铭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4年8期
关键词:麻烦妈妈孩子

孟迁++韩铭

孩子为什么爱依赖大人

一位妈妈正给她的孩子穿衣服,

孩子说:“我自己能穿。”

妈妈说:“你能什么能,上次还不是弄掉了一个扣子。我帮你吧。”

穿完衣服,妈妈又要给孩子穿鞋子,

孩子说:“可以让我自己来吗,我一定能穿好。”

妈妈说:“你是能穿好,可是太慢了,等你穿好了,我们就会迟到的。别废话了,有人帮你穿还不愿意,真是的!”

熟悉这样的场景吗?您的亲子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时刻吧?这类场景在我的成长中十分常见,我清晰地记得当初自己学包饺子时听到的声音:行了,你别包了,你包的饺子太难看了,一下锅就破。于是,我罢手。可是,谁天生就会呢?

“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不够快,所以不如我们自己来做”,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熟练和巩固一种技能的机会,而且抑制了孩子自立的愿望和尝试的热情,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认为“我做的不如妈妈好,那就让妈妈来做吧”,以及“我这样做会让大人不开心,或许我一开始就不该自己做事”。

如果孩子不听从父母,父母就不赞许孩子,他们不知道,当父母不赞许孩子时,孩子肯定也不会赞许他们自己,因为人幼年的价值观是依赖于父母的态度的。这样孩子就接受了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依赖心理。但是我们常做的事:当孩子形成了依赖习惯之后,反过来说“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依赖别人,真没办法”。

教孩子独立比替孩子做事更麻烦

如果看着孩子笨拙、缓慢地做事,滋味很难受的话,那么,教孩子做一件他还不会的事就更麻烦。

首先,你需要给他讲,但你讲他不一定就明白;终于明白了,他需要亲身去做,其间犯的错误花样翻新常超乎你的预期;学会了还要练,一遍两遍肯定不够,多少遍够不知道……这还不算孩子学习做事的过程中伤到自己或者毁坏东西。

再比如早上教孩子起床。训练孩子自己用闹钟提醒自己起床比直接把孩子叫起来难多了,很多父母也做过尝试,讲过道理也发过火,可是并不见效,然后就放弃了。

事实上,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把闹钟放在孩子床边,让他自己为自己的时间负责,起晚了就迟到,总迟到我们就拒绝送,耽误上学、被老师批等后果让孩子来承担。但是这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多地等待和沟通,以及担心。这个过程比直接叫孩子起床复杂、漫长,父母们不愿意这样做,实际上就是一种“拈轻怕重”的惰性。

毋庸讳言,帮助孩子自立要比单纯做一个提供者和代劳者麻烦得多,它需要花费更多的甚至是成倍的时间、精力和耐心。没有人喜欢“麻烦”,人们天生拈轻怕重。可是,这个麻烦确实值得,甚至是超值的。如果我们能够耐住心,需要多少时间就用多少时间,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不去对孩子的表现和状况做好坏的评价,一切根据孩子的基础和进步而来。现在不怕麻烦,未来我们就会越来越省心;现在图省心,未来我们就会越来越麻烦。

家长要相信孩子乐于尝试,甚至乐于助人

如同海明威所言“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孩子也不是生来依赖别人的(很多时候人们把孩子的需要误解为依赖),他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也比大人们积极的多。

有的父母觉得孩子离了自己肯定不行,以为孩子喜欢和需要我们去照顾他、为他打算,其实往往只是做父母的不放心,如果真的是依赖你,那也一定是你造成的。我见过一位孩子高三了还喂饭的妈妈,她给我解释说:不是经常的,是有时候,比如他左手拿着馒头,右手夹着菜,这时候,他想喝口汤,我除了帮他还能怎么办?一个简单的循环被无限次的重复着:你总为他做,他就不需要自己做,渐渐习惯了你做成为依赖,然后你认为他需要你为他做。

我始终认为每一个人从孩提时代起就是喜欢自立的。一开始,孩子们对身处的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热情和主动,他们能拿动筷子,就试着自己吃饭,看到大人洗脸,自己就用水抹脸;他们也热衷于“帮助别人”,比如抢着接电话、按门铃,吃饭时热情地帮你夹菜或加饭,当你回家进门的时候帮你拿拖鞋。一个小小的事情,都能让他们满脸是笑,每当做了让别人称赞和感谢的事,就更“美”的不行,乐此不疲。孩子们面对世界的态度是那样的积极而开放,什么都想自己试一试,乐于学习,有时候聪明得让你“汗颜”。一个朋友的女儿不满两岁就能从一大堆钥匙中准确地找出防盗门的钥匙,没有人教她,重新配一把不同颜色和质地的钥匙她还认识。

做不到放手时,请父母试着自我觉察

没有哪一位父母不懂得自立的价值、不希望孩子能独当一面,但是人类经常处于矛盾当中,爱恨交织、喜忧参半、既拿不起又放不下、贪图高回报又不想冒风险、渴望成功却不愿操心费力……这样的时刻数不胜数。当我们做了父母,自相矛盾“明知故犯”,明明不应该偏偏舍不得的时候就更多。有时候,我们能觉察到,有时候我们根本处于无意识的自发或者惯性当中。

为人父母的这颗心,复杂、微妙又深邃,如同一个洞穴,蜿蜒曲折充满玄机,一眼望不到底。但是我们必须更多地深入和看清这个洞穴,若无所了解,便无从把握,若知之甚少,也就所能有限。若要做一个不妨碍孩子的父母,不妨先静心觉察一下自己为人父母的心思。

当我们的孩子,有一天走出家门独自生活,我们已经帮不上他们甚至连提醒和叮嘱也不能,那么,我们的孩子记得点什么、懂得些什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们才能放下那颗悬着的心?

如果我们的孩子,面对和别人的差距以及自己不具备的能力和知识,不叹气不自卑,而懂得这些是可以学习和增长的,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如果我们的孩子,在陷入困惑、烦恼和迷茫时,能够苦苦思索并依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求助;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挫折前逆境中,不怨天尤人自我怀疑,而是懂得坚持和忍耐;如果我们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懂得主动适应,理解和关心他人,能够随缘地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如果我们的孩子懂得自我克制,在诱惑和欲望面前,牢牢掌握生活之舵;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和我们一起的时候得到了诸多的锻炼,让他们比同龄人更自觉、更有底气和信心……我们是不是可以对孩子的未来更有信心?

人的心智成熟不会像身体发育那样随着时间的延伸而自然获得,所以不要说“等他长大了就会了”。就像房间里的某个角落,如果我们不收拾,永远是脏乱的,就像屋后的菜园,如果不播下种子,春来春去多少回,也不会出现我们期待的发芽和生长。

那么,面对一天天长大的孩子,我们正在为孩子将来离开我们的那一天做着什么?

我认为,这是做父母最要紧的事。endprint

猜你喜欢
麻烦妈妈孩子
糟糕!我有大麻烦了
“能麻烦你一下吗”“不能”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
彼此麻烦,才有感情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