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洪+冯福志
石为开先生总结打太极拳九字要诀为:敬、静、定、慢、匀、柔、圆、松、整。太极拳十三势为: 、捋、挤、按、 、 、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无论是石为开先生的九字要诀,还是太极拳十三势,都把“定”放在重要位置。
何谓“定”?“定”即“中定”。二程子解读《中庸》时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偏不易即为中定。《中庸》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要求不可偏,偏则不中;“定”要求不易,易则不定。“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宇宙间一切变化,都是从“中定”中孕育出来的。张肇平先生说:“惟有中,才能产生一切好的行为,惟有定,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打太极拳要求一身中定,不中则倒,不定则倾,不中不定,则不攻自败。
太极拳之“中定”,我们的理解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言其内,一言其外。内即言心,外即言形。
就内言,“中定”是指打太极拳必须做到心态放松,心神安定。石为开先生说:“定乃形体中定,精神安谧,气势沉稳,灵明在心。”也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打太极拳必须洗心涤虑,摒除一切杂念,使躁动不安的心绪安静下来,专注于打拳。《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里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打拳一定要先正其心,至其诚,静其神,达乎“中定”,然后才能专心演绎。所以,从预备势到起势之间,有一个求正至静、以静清浊的过程,只有达到至诚至静、稳静安舒的内心境界,然后才能开始打拳。不定则乱,如果心不安定,始终处于焦虑躁动不安的心境,那如何能专注于打拳?自己心乱如麻,怎么能专心思考和品味太极拳内在至理?有了内心的正、诚、静、定,以致“中和”,才会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杨澄甫公云,“有了定,就有自信心,与敌交手,从容应对”,则可“稳胜”。有了内心的中定,就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才能产生“一切好的行为”,产生“伟大的力量”。
就外言,“中定”是指打拳人之“形”而言,要求立身中正,重心稳定。有人从生理学意义上说,人体的重心在脐线间,即丹田之所处,重心就是太极拳之谓“中定”,因为拳论有“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意在腰间”。而有的人则指出,“中定”系指全身重量的中心点,这个点在脚下,也称为“根”,太极拳经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之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所以老师教拳总是要你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目的在于使气沉丹田,上体之重量寄于下盘,使两脚“着地如生根”。这便是“中定”。我们认为,两种说法都没有错,因为两种说法没有本质区别。刘锡亨先生说:“中定,简单地说,就是重心的安定,也就是气沉丹田的功夫,此种气沉丹田的中定,是永恒不变的,不能一时或失的。”吾师陈龙骧大师常要求我们打拳一定要保持“立身中正”,“重心稳定”,他对我们说,师爷李雅轩大师打拳,往那里一站,就有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泉”的气势,使人不寒而栗,望而生畏,原因就在于他立身中正,脚下有根,重心稳定,不可撼动,由此而演化的一切行为,便望风披靡,无坚不摧。
中定是永恒的。太极拳十三势,势势有中定,有中定,然后生其余各势。前十二势都是可变的,唯中定不变,“ ”可以不 ,“按”可以不按,但是“中定”不可以不中定,因为“不中则倒”,“不定则倾”,不中定就会自乱阵脚,不攻自破。太极拳之“舍己从人”,唯“中定”不可。没有“中定”的“舍己从人”,就是自乱阵脚,一击就倒,必败无疑。就是在阴阳转换之间,也须保持中定,比如欲前行,须先将重心移至一脚,稳住重心,然后在定力的支持下,另一脚才得以轻松灵活地迈向前方,这就是“动中有定”。张肇平先生云:“惟有中,才能产生一切好的行为,惟有定,才能产生伟大的力量。”澄甫公说:“有中定,就有自信心,与敌交手。从容应对,则会稳胜。”此皆为至理名言,我辈当时刻牢记。
打拳有一个由不正到正、由不定到定的过程,我们深有体会。一开始,做一个“搂膝拗步掌”也左偏右晃,更不要说蹬腿踢脚的金鸡独立了,那是站也站不稳,重心不定。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才慢慢做到重心的稳定,以至脚下生根,产生气沉丹田的定力,如此基本上才可以做到行拳平稳,重心稳定,平衡能力增强,“立如平准”,“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拳艺才会有大进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太极拳十三势 、捋、挤、按、 、 、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有它自己运行的固有规律,这种规律我们归纳为“定有不定”、“不定有定”。怎么理解呢?说“定有不定”,是说我们在保持立身中正、重心稳定的同时,身体重心也要随着其他十二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所处的位置。只有适时调整身体重心的位置,才有可能做到“得机得势”,与敌交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在向前时,先把重心移至一脚,这就是在调整重心位置,只有把重心调整到一脚,另一脚才能轻松灵活地向前迈进。说“不定有定”是说无论其他十二势如何变化,都必须保持立身中正,重心稳定。调整重心要坚持“无过无不及”的原则,“过”与“不及”同样活不起来,“过”就会“舍己从人”,为人所制。“不及”则接触不到对手,达不到制人的目的。所以我们说,打太极拳只有时时中定,遵循“定有不定”、“不定有定”的规律,才会脚下有“根”,才会有“头顶青天,脚踏黄泉”之虚无气势,才会产生伟大的力量,才会有与敌交手时做到“稳胜”。张肇平先生说,为什么江河里的水特别清净,江河里的鱼特别活跃、鲜美?是因为江河中的水在不断地流动,是活的。打太极拳也是这样,活则生机无限,产生伟大的力量,僵则死。无论太极拳的哪一势都必须保持中定,保持活力,只有由中定演绎和幻化出其余一切势来,太极拳才会有多姿多彩、生生不息的力量,这就是太极文化宝贵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