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明++赫连志巍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首先要具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质量监控和导向的作用,以确保实现县域经济的预期目标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县级政权作为调控的主体,地域特色明显和功能齐全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主要包含城镇经济和农业经济两大类,是两大类经济在县域的有机结合,具有地域性、农村性、层次性以及不平衡性等鲜明特征。当前,县域经济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构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首先要具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质量监控和导向的作用,以确保实现县域经济的预期目标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本着客观反映我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从系统角度出发,多层次、分侧面地构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尽可能地涵盖了当前县域竞争力评价的成果和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文章先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可能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因素。共计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11份,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2.5%,经汇总分析后初步确定了25项指标。接下来,邀请燕山大学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区域经济学专家对该25项指标进行打分。评分表采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设计,请专家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打分(1-5分),分值越高代表该项指标对于测量相应属性的重要程度越高。最后,相关专家确定了25项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对该25项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后,建立了本文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共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5项三级指标,主要从经济发展能力、产业资源配置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能力三方面来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其中,经济发展能力作为基础的结果导向性指标,旨在衡量各县(市)在某一阶段内经济增长和投资建设等方面情况,共包含经济增长能力、经济发展外向力和投资与开发能力三方面。三级指标在设计时选用正向指标,且多为时点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指标为阶段性指标;对于产业资源配置能力指标,旨在衡量各县(市)三大产业产出及发展能力,包含三大产业产出能力、第三产业发展能力和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三方面,三级指标为正向指标;城镇化发展能力指标旨在衡量各县(市)当前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共包含居民生活水平、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以及教育和生活配套服务能力三方面,其三级指标同样为正向指标和时点性指标。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基于上述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我国绝大多数县(市)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三项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农业产业化与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协同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县域的工业、商业以及配套的服务业也会快速发展,因而推行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协同发展将成为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县域农业转化为商品经济,推行农贸直接结合,是低级形态的结合,并且农产品在波动的市场需求中极易处于不利的地位。通过制造加工企业将在流通中退出来的初级农产品,再一次加工增值之后重新进入流通领域,可以扩大市场需求,增强地区经济增长。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协同发展有力地发挥了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以及商业的融通作用,加快了县域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形式的转化过程。
加快农村城镇化,走城乡经济互融之路。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转换是城镇化的重要内涵,而不断提高城镇经济实力,完善其功能以优化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是城镇化的基本目标。加快发展城镇化不仅可以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达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而且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扩大县域对外开放水平。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且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扩大县域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外资才能更好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并且应从以下两方面重点抓起。
一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应从管理型更多地朝服务型方向转变。首先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地区经济活力。既要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又要强化制度改革,简化政府服务企业的办公程序,实行一条龙乃至一站式的服务;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确保对县域经济的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县域经济的驱动力。不同县(市)可根据地区的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大力打造地区特色产业链经济;同时还应建立良好的优惠政策环境,加大对外商的吸引和扶持力度;此外,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也非常重要,应充分地发挥各类人才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作者宋晓明系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赫连志巍系经济学博士,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