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阶
四川省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基本上与山区重叠,在发展格局上绝大多数具有山区属性。山区民族地区,既是资源相对富集区,又是生态敏感区、生态功能重点保护区,更是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如何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又负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功能和责任?如何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同时,又保存、继承和发扬各民族的文化特色、聚落特色、社会特色和生态特色?
可到外地建立“飞地”工业园区
工业布局要避开生态敏感区,不能遍地开花,要建立工业集中区。在生态敏感区、限制开发区,建议联县以州市为单位,到外地建立“飞地”工业园区。
把发展农业放到突出的地位
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应发挥山区优势和民族特色,重点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并大力实施集约化、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模式,提高农业效益。山区大量的生物资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开发潜力,民族地区将会成为现代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基因、功能团、药物成分、香料、油料、燃料、染料、饲料、纤维、花卉、保健品等等发展的宝地。需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
旅游业应作为支柱产业
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除风光、风情、民俗等外,要发展各民族特有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提高经济效益。民族山区要抓住机遇,在发展观光业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度假、疗养、运动、生态等旅游新产品。
尝试建设民族特色城镇
民族地区在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中,通过劳动力输出、转移、逐步减少山区人口和农业人口,并向城镇和工业园区聚集,是应该肯定的方向。只有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山区人口压力,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生态系统才能保持良性循环。应该鼓励各族民众敢于投身到全国的发展大潮中,到各地去建功立业。同时,为保护各民族的聚区特色、民族集中和凝聚力,在民族地区可尝试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城市、集镇、聚落、社区,保持民族文化和民族集聚区的完整性,继承性。
生态补偿政策要跟上
国家要加快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真正做到按服务功能提供的价值进行补偿。与此同时,建议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等种植业的补助力度,既提高民族地区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又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
总体来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并存,多种自由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