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中父爱缺失的分析与思考

2014-08-13 11:44:39赵洁琳
考试周刊 2014年43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父爱家庭

赵洁琳

摘 要: 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父爱对儿童的健康全面成长、儿童心理性别的形成、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爱缺失会使其产生心理不良等表现,原因主要在于时间投入少、教育观念陈旧。家庭中应明确文化父爱意识,掌握正确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 父爱 儿童教育 家庭

父爱缺失指由于分居、离婚、死亡等原因导致儿童缺少父亲的关怀,缺少父爱的现象。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起不同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父亲角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历来受到重视。但近些年来,父亲的重要角色渐渐被人们忽视。由此,社会展开了诸如“父亲为何淡出家庭教育”、“怎样做父亲”等热烈讨论。跨入新世纪,终身教育与毕生发展理念日益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等综合素质,某些素质的提高必须从儿童抓起,需要父亲这一特定角色的投入与参与。

一、父亲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父亲的关爱和照顾对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建设意义

父亲在家庭成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向儿童呈现外在世界的关键性人物,他能激发儿童对外界的兴趣,能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事物。父亲要像母亲一样精细、勤快、有耐心、有爱心,儿童喜欢跟父亲一起相处。在儿童时期,孩子对父亲的接纳反应比母亲更积极。孩子对父亲显现出的直接接纳行为比对母亲的更多,因为父亲比母亲精力更充沛、更勇敢,能带儿童玩得更忘我、更开心、更过瘾。特别对于一些内向性格的儿童,父亲能帮助孩子学会坚强和勇敢等。

(二)父亲的教育对于儿童心理性别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阶段是孩子心理性别形成的重要时期。许多心理性别出现偏差的人,大多与小时候心理成长过程有关,因此,儿童心理性别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男孩和女孩来说,父亲阳刚的气息和母亲温柔的气质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的带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孩子对于来自父母双方的意识是十分敏感的,只有父母双方共同关注和培育,孩子才能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弗洛伊德将父亲描述为儿童眼中的保护者、教育者和自己未来理想化的形象,儿童的认同作用(指个体潜意识地模仿别人的过程)会使儿童将父亲视为榜样进行模仿,使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像父亲。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同性别父母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父亲为男孩提供了一种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使得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做自己未来发展的模型而模仿父亲。可以说,父亲的很多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的身上体现出来;对于女孩,父亲身上的男性品质使她在今后的生活中有了参照,青春期的女孩往往把父亲看做异性伴侣,甚至是未来丈夫的模式。从女孩的情感发展来看,她们对父亲的依赖性和爱戴心理往往更强,从父爱中获得安全感和特有的保护性心理。认知观点强调儿童在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中会通过处理大量不同的与性别有关的信息而形成对性别角色的理解,父母只是信息的来源之一。有研究指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将会发展出不同也可能更少的传统性别图式,父亲存在家庭中的男孩在很小时候就表现出拥有更多性别类型活动的知识。

专家提示:儿童长期生活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男孩子仅仅在母亲的抚养下,性格会女性化而变得缺乏阳刚气;即使是母亲抚养女儿,孩子的性格也很有可能走向极端。有些妈妈将希望寄托在学校,但实际上,父爱是无法替代的,学校同样不能替代父亲这个角色,学校里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能给予孩子的是母亲的那种温柔的爱和老师的那种理智的爱,而父亲那种阳刚而厚重的爱,孩子们是无法得到的。为了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为人父者谨记尽到责任。

(三)父爱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父亲的知识面要比母亲的宽。例如:大多数父亲都会关注政治、军事问题,而母亲很少关注,大多数父亲会对逻辑性极强的游戏感兴趣,(如侦探游戏、迷宫游戏等),所以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知识面会更宽广,逻辑性思维能力会更强,智力得到发展。很多儿童专家通过观察和研究证明,父亲教育与母亲教育孩子智力的影响是有差异的。父亲对女孩子的影响力大于对男孩子,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女儿数学成绩更佳,父亲的教育方式富有想象力、创造力,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推动孩子的智力发展。

二、父爱缺失的表现和原因

(一)主要表现

1.性格缺陷

缺乏父爱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产生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害羞胆怯、情绪沮丧、不求上进、沉默寡言、缺乏自信、过于内向、感情冷漠、游离集体、不喜交际、反复无常、害怕失败、自私自利等。

2.心理影响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师针对哈尔滨市855名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82人心理有问题,包括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和恐惧等10种。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师们表示,不良的家庭因素对孩子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尤其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常被父亲拒绝、否定的孩子,容易焦虑。调查同时发现,父亲暴躁,孩子心理有问题的几率大约是32%。嗜好多的父亲容易沉溺在自己的嗜好中,无暇照顾或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也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父爱、母爱不均衡,导致孩子产生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学家甚至指出男孩的“父爱饥渴症”,即男孩在青春期,往往疏远甚至厌恶父亲,这种疏远和厌恶掺杂得不到父爱的失望与凄苦。他盲目地尝试种种可能补救的办法,包括抽烟、喝酒甚至性放纵或吸毒。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层的心理需求。男孩与父亲在一起,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和对个人前途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认为,父爱是帮助男孩走向健康之路的起点。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指出,在孩子成长中,父母因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应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不同的教育任务。一般来说,母亲偏重于生活和情感,父亲偏重于精神和心理;母亲强调稳定,父亲强调创新发展;父亲传递给儿子的是坚强、勇敢、承受力强等阳刚之气,母亲传递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的一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

(二)原因分析

1.时间投入少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父亲与孩子的交往时间通常少于母亲与孩子的交往时间。父亲通常因为工作忙,无暇顾及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状况过问较少。另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离婚率不断上升,随之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单亲家庭,而离异家庭的出现造成许多孩子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很少与父亲见面。

专家指出,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因为失业或单位效益不好等原因,有些妈妈索性当起“全职太太”,而大多数父亲忙于事业分身乏术,便将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了妻子。在教子过程中,妈妈往往更有耐心和责任感。但是,家庭教育不能只靠“半边天”,父亲的言传身教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

2.教育观念陈旧

传统的教育观念信奉“严父慈母”的教育方式,很多父亲往往采用隐藏内心真实想法,以训斥、讲规矩为主的方式教育孩子,忽视儿童身心发展,导致儿童从小与父亲关系疏远。随着时代的发展,父亲不但是严厉的象征,而且逐渐融进了亲情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既是朋友,又是值得尊敬的老师,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孩子的榜样、楷模。很多成功人士在选择人生道路时都是经父亲的教育、指点,从而确定了自己所走的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父亲能给予勇气和信心;当孩子犯错误时,父亲会以理智和宽容的态度解决问题,谅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与过失,鼓励身处困境的孩子,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当妈妈对孩子过于溺爱和迁就时,父亲会充当教育的主角,采取严格乃至严厉的教育方式,最终使孩子接受正确的、健全的教育;当孩子内向、胆小的时候,父亲会以男人的阳刚之气感染孩子,带着孩子亲历山水,到大自然中磨炼孩子的性格,使孩子逐渐形成勇敢坚毅的品质;当孩子在郊游中走得累了,父亲就会背起孩子,这时父亲宽厚的脊背是孩子最好的避风港;在人多拥挤的场所,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新奇的世界却无法看到时,父亲会把孩子放在肩膀上扛着他,这时孩子会感到父亲是那样高大。在中国家庭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与中国传统和习惯是分不开的。尽管传统的父权在现代社会中的踪迹越来越淡,但是它对于家庭尤其对孩子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男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使得父亲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和传统角色观念的影响,父亲往往以事业为重,是家庭的供养者,却忽视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三、在家庭教育中提倡父爱

(一)明确“文化父爱”的意识

所谓文化父爱,即父亲对孩子的爱应以“文化自觉”奠基,对孩子不仅要具有爱的热烈情感、爱的具体行为,更要具备爱的艺术;既要重视孩子的技能培养和科学技术训练,更要重视人文知识熏陶和人文精神。弘扬、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是父亲的主要职责。教育概念首先应是“道德概念”,家庭教育应该首先是一段成功的道德养成的历程。塑造孩子的人文素质就是提高家庭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实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人的日常行为习惯直接被孩子模仿。要想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父亲必须以身作则,做孩子的优秀“模特”,还要拿出“滴水穿石”的恒心和耐心,把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作为自己的任务,做好表率,与孩子互相督促。

父亲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在如今复杂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重要。不要把孩子控制在自己设置的“小真空”里。上下学不一定要天天接送,但回家后,父亲要每天同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快乐和烦恼,做孩子情感的“仓库”。家长可以与孩子谈一谈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同评论,分析好坏,辨别是非,以此达到锻炼孩子独立适应复杂环境能力的目的。

(二)掌握教育儿童的正确途径

1.给予孩子充足时间

心理学家麦克·闵尼的研究资料显示: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儿童比起那些一星期内接触不到6小时者,人际关系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甚至冒险性。缺乏父亲的儿童情感障碍尤为突出,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低下与自制力弱等缺陷。父亲要抽出足够时间陪孩子,可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给予孩子强烈的大动作身体活动刺激,促进其身体发育。父亲给孩子的时间越多,在孩子成长中起到的作用就越大。父亲应尽量做到每天与孩子共享一段时光。安排好儿童的生活、学习,时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通过这种持续有效的亲子互动,儿童不仅能够从父亲那里感受到关爱,还能从父亲那里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吸收充足的心智发展养分。

2.利用谈话抓住教育机会

利用谈话做儿童的知心人。父亲应经常与孩子进行较深入的谈话交流。通过谈话,父子相互了解,能增进父子或父女感情,使孩子通过父亲了解外面的世界,满足其求知欲,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精神世界,逐步引导孩子走上真善美的人生轨道。

总之,家庭教育是孩子起飞的跑道,父亲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关键。德国哲学家E·费罗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父亲虽然不能代表自然界,却代表着人类存在的另一极,那就是思想境界的世界,科学技术的世界,法律秩序的世界,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等。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他指引孩子通向世界之路。”可见,父亲参与子女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重视父亲的培育对孩子今后对社会的认知、处理问题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时代的感召下,我们应深入思考父亲角色的定位,一个“新父亲时代”已经到来。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2]张兰馨,季如.父亲应撑起家庭教育半边天[J].家庭与家教,2006(5).

[3]纪成双.父亲不能淡出家庭教育[J].现代家教,2000(8).

[4]郭良菁.重新界定父亲的角色及其对教育和家庭政策的含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

[5]E·费罗姆.爱的艺术[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6]王志刚.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爱缺位”现象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2004(6).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父爱家庭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父爱
中外文摘(2021年19期)2021-11-05 07:44:08
不要让父爱成为等待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10
父爱如山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44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恋练有词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浅论文庙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形式
考试周刊(2016年22期)2016-05-06 09:52:38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