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给生命添色

2014-08-13 19:00:28马学连
考试周刊 2014年43期
关键词:人格中考语文

马学连

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科技腾飞的时代,面对一群“90后”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对新课程改革,怎样让学生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充满理想和激情地生活成为新的话题。这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就是怎样在新的形势下提升学生的人格,给他们的生命增添一抹新的光彩。而语文学科恰恰可以完成这样一个任务。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格呢?

一、从我做起,强化教师思想意识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把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当成长远目标。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全国优秀教师李镇西主张:“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而是思维的工具,做人的工具。唯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由此可见,提高人格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而且新课程特别强调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尊重他们的生命体验,引导他们从教材中、书本外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地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为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奠定良好基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塑造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的不对,可能万象同毁;刀法用的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能思维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在语文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第一位,激励学生积极地求真、扬善、审美、探索、创造,并且用理性的眼光看他人、看社会、看人生,进而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他人,影响社会,发展这种美好的理性和情感,达到改造人、改造社会,也改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

二、积极创新,以摇曳多姿的语文课堂为人格提升开道

(一)教师要营造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美的熏陶,为人格提升搭建舞台。

不管是课前还是导入新课,或是课堂总结、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创设适宜的情境,为人格的提升做好铺垫渲染。比如我在教《绿》一课时,以配乐欣赏美图导入,让学生给这组图画命名。在学生命名后总结:同学们拟得各具特色,不难发现的是,无论怎样拟,都是紧紧围绕生命的色彩绿进行的。绿是婴儿的眼睛,给我们以希望;绿是青年的臂膀,给我们以坚强;绿是溪水的源头,给我们力量;绿是滴翠的叶片,给我们以昂扬,让我们随着朱自清的脚步一起去看梅雨潭的《绿》。在悠扬的音乐中学生听我朗诵,看着学生微笑的脸庞,我知道他们进入了意境,得到了美的享受,爱上了绿。

(二)教师要注意个性积累,强化读写结合,让学生深入思考,加速人格提升。

思考是人格提升的必经阶段。外在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如果得到内化,则对学生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动机与主观能动性上鼓励学生捕捉学习信息,比如开设周周阅读课、准备素材本、不定时美文美读等,让学生多积累,多品悟,多表达,并把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写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将个性阅读导向深入,而且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经历一次心灵的颤动。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仿写,这里应更关注学习的积累、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学生用自己的笔与作者、文本、生活对话,敞开自己的心扉,展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笔触见证成长。

(三)教师要个性化教学,体现教学特色,给学生全新的感受,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我的课堂幽默风趣,又不失小桥流水的优雅。比如我在教《陋室铭》一课时以网络上流传的又经我自己改编的诙谐的《陋室铭》开篇,学生哄堂大笑,继而提问:在古代有一位文人真的居住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可他却发出“何陋之有”的感慨,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兴趣大增。当悠扬的古筝配着我抑扬顿挫的朗诵在教室里响起时,万籁俱寂。到结束时,我提问:“请你用发帖的形式评价刘禹锡。”学生很惊讶。他们觉得老师是古板的,可我们是现代的老师,不是吗?所以文化传统的精髓我们要有,现代的潮流我们要懂,学生喜欢的我们要了解,这样教师的人格魅力将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比如比较周杰伦和古代诗词、《阿凡达》和现代环保,等等。如果教师可以这样的话,那么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即完美的人格塑造,怎不有望提升呢?

(四)教师要适时链接现实生活,提升学生的认识深刻性,为人格提升积淀。

教材上的文章固然经典,在阅读和写作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和时代接轨的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的基础上,找到教材与现代生活的接点,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比如在教《藤野先生》一课时,讲到鲁迅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弃医从文,我就想到学生不是正要中考吗?于是,我说:“有人说: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中考对你们而言就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看了鲁迅的转变,结合你自己,你怎样看待转折点,你将怎样赢在转折点呢?请你写下来。”学生在短暂的思索后开始写。从他们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信心和坚韧,看到了他们对中考的深刻认识。他们说中考是人生的路程中精彩的一站,经历就不后悔,但是我要用它检验我的意志品质,我能赢。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生人格要在阅读中微笑,在写作中形成,在活动中升格,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完美,这正是生命中最美的色彩。语文老师可以实现这样的理想,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给生命添色。

猜你喜欢
人格中考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漫画之页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