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霞
本次研究病例资料来源于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 分别给予急诊护理常规和改良流程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总住院时间、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及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等, 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用于急性心肌梗抢救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收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 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1]。入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流程优化组(7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9例, 女21例, 年龄44~73岁, 平均年龄(61.23±7.15)岁, 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平均(3.07±0.74)h;流程优化组患者中男52例, 女18例, 年龄44~72岁, 平均年龄(61.30±7.16)岁, 发病至接受急救时间平均(3.10±0.7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护理常规流程干预;而流程优化组患者则给予急诊护理优化流程干预:接听急救电话后保证在5~10 min内由医院出发[2], 在行驶途中与家属密切联系, 指导其进行力所能及的有效抢救;到达急救现场后给予心脏全面支持, 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返回医院途中应向准备接诊医生介绍患者详细症状、体征及监测指标水平;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应贯彻首接负责原则, 在安排患者及早实施抢救同时, 还应抽血进行心肌损伤各项实验室指标检测;患者确诊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服用ADP受体阻滞剂及抗凝药物, 并向患者家属介绍手术必要性及原理, 以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取得谅解配合。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急诊抢救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随访1年, 记录术后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1和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55.75±8.30)min,(12.47±3.41)d;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39.84±6.53)min, (9.94±2.76)d;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比较 流程优化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比较[n (%)]
作为内科常见急重症类型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病情进展迅速, 致死致残率高, 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0%死于梗死出现后2 h。已有研究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抢救以促进心肌供血供氧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主要通过对院前抢救、转运、接诊和手术准备等环节进行改进, 在有效缩短急诊抢救时间, 保证及时接受心肌再灌注治疗, 积极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实施科学合理急诊护理干预, 减少术前准备时间, 从而达到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时机的目的。
本次研究结果中, 流程优化组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加快抢救进程, 促进病情康复方面具有优势;而流程优化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和经皮冠状动脉二次介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则证明急诊护理流程改良有助于改善抢救效果, 降低复发和二次手术率。
综上所述, 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性心肌梗抢救时间, 降低复发和二次手术风险。
[1]高润霖, 朱文玲, 胡大一, 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29 (12):710-725.
[2]程宝珍, 张小红, 牛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 2012, 5(7):8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