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髋螺钉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4-08-13 06:43李宝怀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导针螺钉股骨

李宝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 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 导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渐上升,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的功能障碍, 尤其是老年患者, 多合并一些内科疾病, 临床上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上首选手术治疗[1]。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 加之老年患者多伴随内科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 容易引起肺炎及压疮等并发症,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随着医学的发展, 临床骨科医师越来越多的注意到微创手术的优点, 本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9月来本院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4例, 其中男41例, 女33例,年龄56~78岁, 平均年龄(66.92±11.51)岁, 左侧36例, 右侧38例;致伤原因:摔伤50例, 高处坠落伤12例, 交通事故5例, 其他7例;合并疾病:高血压33例, 糖尿病17例,心脏病11例, 脑梗死或脑出血后遗症3例;根据(OA/ASIF)分型A113例, A252例, A39例。将上述74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随机分成两组,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及合并疾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仰卧位置于骨科牵引床, 患肢轻度外展内旋, 臀下垫高, 在X线C臂透视下牵引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 在股外侧肌与股骨干之间建立隧道, 将锁定钢板置于股骨大粗隆外侧, 钢板上缘与大粗隆上缘相平,先打入股骨颈导针1枚, C臂显示位置良好, 将2枚股骨颈导针打入, 置入锁定螺钉, 皮肤作小切口置入远端股骨干螺钉, X线C臂透视下位置满意, 可进行缝合[2,3]。

1.2.2 实验组 麻醉方法及卧位同对照组, 在C臂透视下牵引复位, 位置满意后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 铺治疗巾, 将动力髋钢板放在患者髋前方皮外, 透视下确认钢板及套筒位置正确后, 透视下经皮向股骨颈内打1枚导针, 保持135°外翻角及10°左右前倾角, 导针固定于股骨颈中央部位, 将另1枚导针沿股骨外侧垂直进针, 打入进针点, 将动力髋钢板外侧贴于皮肤, 根据钢板决定所需切口长度及位置,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分离股外侧肌, 将动力髋钢板沿导向针方向将滑动螺钉拧入, 将动力髋钢板贴附于股骨干外侧,使用长度合适的皮质骨螺钉, C臂透视下骨质位置良好, 冲洗缝合伤口, 皮下置引流条。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药物,有其他症状者给予对症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 疗效评定: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包含疼痛、功能、下肢畸形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等):优:90~100分, 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总优良率=(优+良)×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 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对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随访情况比较 实验组优良率72.98%, 对照组67.58%, 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力髋螺钉是至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经典手术方法, 动力髋螺钉的滑动加压利于骨折的愈合, 便于操作, 有效的减少手术时间, 但术中出血量较多。由于老年人多伴有内科疾病, 缩短手术时间能有效见对患者的刺激, 利于患者耐受手术, 减少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多有骨质疏松, 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 易产生肺部感染、压疮及肺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甚至有报道显示, 骨折后长期卧床引发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国外报告死亡率为10%~20%, 且长期制动, 肢体的功能尤其是髋、膝关节永久性活动限制和髋内翻也较为常见。临床上有较多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需要医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保证安全及功能恢复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随着BO学派的发展, 微创的概念为临床医师认可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定位导针和导向导针, 确定了所需切口的长度, 避免了盲目切口而影响术后的愈合。老年患者常合并糖尿病, 术后治疗首要考虑血糖情况, 控制血糖, 有效避免切口愈合不良。术后不仅仅要应用药物, 还要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 股四头肌舒张锻炼和髋关节及膝关节的主动运动, 能够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不仅仅促进了髋关节的功能恢复, 对术后患者独立生活有很大益处, 判断手术成功与否不仅仅看当时手术的成功, 还需要看患者恢复后的功能情况。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提出多年,相关文献报道较多, 本手术方式通过定位导针和导向导针,确定了切口长度, 为现今小切口微创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切口长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确定方法,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尤其是皮下脂肪较厚者, 皮下软组织可沿身体纵轴向上牵拉,减少了盲目切口的弊端, 有些老年人伴有糖尿病, 不利于切口的愈合, 在临床治疗中还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 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促进康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对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良率72.98%, 对照组67.58%, 实验组略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锁定钢板手术及动力髋螺钉均能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且术后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 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也不明显差异, 但动力髋螺钉手术时间较短, 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但术中出血量较多, 需要临床医师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1]欧阳永生, 黄善武, 李加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及并发症分析.微创医学, 2013, 8(5):641-642.

[2]曹华, 吴世良, 张勤忠, 等.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浙江实用医学,2013, 18(5):319-321.

[3]刘长城, 刑文钊, 李勇, 等.应用微创手术动力髋螺钉治疗稳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9, 7(6):363-364.

猜你喜欢
导针螺钉股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股骨髓内钉导针导向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髓内钉治疗:新设计的具有远端导针定位器的导向开口器的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内固定治疗的导针定位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