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手术治疗已经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无论何种手术, 患者在术前总会出现心理反应, 特别是接近手术日期, 焦虑恐惧失眠状态达到高峰。心理反应反过来又直接影响身体的生理活动, 表现为脉搏呼吸增快、食欲减退、小便次数增加等, 这些生理变化对术后的身体康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显示[1], 术前发生心理障碍的患者, 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增高。因此, 针对不同手术患者出现不同的心理特点, 因人而异的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干预, 让手术患者在身心平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 顺利渡过手术期。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4月份在本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能主动配合的56例手术患者。男女不限, 平均年龄47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本试验采取同源配对对照。
1.2 评定标准 对56例手术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因素评估[2],将患者情绪及睡眠质量变化作为测试指标, 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护理前后测试指标的差异进行统计。
1.3 方法 收集方法根据心理研究方法中的量表法检测[3]。①向56例患者进行调查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发放问卷共56份, 填写问卷需要时间约5 min并当场收回。
1.4 护理方法 手术前个例患者情绪表现为平静、蛮不在乎、大大咧咧外, 大多数患者情绪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因人而异, 进行术前护理干预。首先, 从患者入院服务台预检分诊处门诊开始到住院护士站, 医护人员应热情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有关医疗专家、先进仪器、团结和谐的服务团队、服务模式、餐厅超市等。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特殊环境, 尽快进入角色, 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准确了解心理动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对于风险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 介绍有关专家如何反复研究病情并最终确定手术方案的, 必要时强调患者实施手术的有力条件。提供有关医院规章制度的信息, 使患者对术后生活做好心理准备。帮助紧张、恐惧及焦虑的患者学会行为控制技术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4], 如放松练习、分散注意力、深呼吸等。必要时, 责任护士可联系手术室工作人员, 允许患者术前进入手术室熟悉环境, 此类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焦虑程度轻。病情允许时, 安排家属、朋友探视, 引导他们安慰、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条件允许时, 安排手术患者与已手术成功的患者同住一室, 充分利用病友间相互交流达到缓解心理压力及榜样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对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评定, 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1]。①睡眠好:指20 min即可入睡, 夜间睡眠良好, 起床后头脑清晰,精神饱满。②睡眠差:指难以入睡或睡眠浅、易醒。由于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首先,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休闲安全私密的睡眠环境, 根据患者需要, 提供个性化服务,尽量使病房睡眠环境接近家庭睡眠环境。护士多与患者沟通,理解其内心苦恼和需求。再次, 护理人员根据不同的手术患者, 不同的手术名称, 不同的心理变化, 给予不同的心理指导, 尽量让手术患者心理放松, 缓解对手术的恐惧、焦虑心理,纠正在睡眠认知上的偏差, 转移患者对睡眠问题的过度关注,提高了对睡眠的自信度;通过以上情感支持、心理暗示、意识转移及心理疏导方法, 大部分患者的不良情绪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能够较好的适应术前生活, 人际关系融洽, 能够坦然的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采取的各种治疗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后与护理干预前相比NOSIE中的恐惧、抑郁、焦虑、评分均分别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NOSIE评分比较( ±s)
表1 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NOSIE评分比较( ±s)
注:与护理干预前比较, aP<0.05
焦虑 15.82±3.12 9.25±5.28恐惧 16.46±3.27 8.79±3.68抑郁 9.19±4.13 2.59±2.35睡眠质量 12.38±4.20 27.24±8.12
根据身心健康相互影响的相关医学理论, 人的健康和疾病容易受生物心理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般来说, 术前轻度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 反映了患者正常的心理适应功能, 有利于和医护人员的配合。重度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使内分泌系统受到抑制, 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影响手术的耐受力, 增加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患者术前恐惧、焦虑、睡眠质量差的原因有:认为自己患了比较严重的疾病;术中安全得不到保障;术后预后效果;术中疼痛严重;患病后家庭、社会地位;家庭经济负担承受能力;病房睡眠环境等方面。通过护理干预后, 患者情绪变化结果显而易见, 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通过护理干预程度明显减轻, 睡眠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通过手术前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能让患者安心接受手术, 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张莉, 王冰峰.护理干预对手术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现代护理, 2003, 9(6):460-461.
[2]李建明, 尹素凤, 段建勋, 等.SRSS对13273名正常人睡眠状态的评定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 8(3):351-354.
[3]齐艳, 刘晓红, 邓光辉, 等.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编制及试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4(6):673-676.
[4]翟书涛.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