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本次研究病例来源于本院近年来收治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150例, 分别给予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股动脉穿刺平均止血时间和局部血肿发生率等,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150例, 均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确诊,并排除既往心脏手术史, 凝血功能障碍及肝素过敏者。入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低分子肝素组(7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4例, 女31例, 年龄40~81岁, 平均年龄(53.72±6.30)岁, 依据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 II级33例, III级42例;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中男42例, 女33例,年龄41~82岁, 平均年龄(53.84±6.32)岁, 依据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 II级36例, III级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冠心病对症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普通肝素2000U静脉滴注, 术中追加120 U/kg;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1 mg/kg应用48 h以上, 并于最终次皮下注射后8 h内行介入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随访1~2年, 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例数, 包括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脑卒中;②记录股动脉穿刺止血时间和局部血肿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02和SPSS15.0,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低分子肝素组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
2.2 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平均止血时间和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平均止血时间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7.45±6.20)min, 18.67%(14/75);低分子肝素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平均止血时间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0.17±5.33)min, 4.00%(3/75);低分子肝素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平均止血时间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冠心病介入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性诊疗手段,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治疗中;但介入治疗后血栓出现的风险提高已被明确证实, 严重影响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1,2]。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溶栓抗凝效果与介入治疗预后改善密切相关[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冠心病介入术后 24 h血栓出现率接近1.0%, 且术后 1 年血栓性疾病死亡率高达15%~20%。
低分子肝素是经普通肝素降解后产物, 分子量一般低于5500Da, 但仍保留具备可被抗凝血酶Ⅲ识别得五聚糖片段,Xa因子抑制作用明显。相较于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具有以下优势:①抗凝强度较普通肝素增强 3~4 倍, 凝血酶合成抑制效果强于活性抑制;②低分子量不易被细胞外受体结合或代谢, 血浆半衰期明显延长;③有助于降低内皮细胞NO、内皮素分泌水平, 抑制氧自由基对内皮细胞损伤。
本次研究结果中, 低分子肝素组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低分子肝素在降低心脏介入术后不良时间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低分子肝素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平均止血时间和局部血肿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与普通肝素相比, 低分子肝素在减少穿刺血肿, 加快止血方面具有优势;而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既往研究不符, 可能与样本例数较少和个体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相较于普通肝素可有效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穿刺血肿发生风险,减少穿刺出血时间,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梁滨.低分子肝素在冠卜病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11):135.
[2]刘泽霖, 贺石林, 李家增.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 2010:61-70.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4):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