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军
在中国书画艺术中,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繁盛,促使了闲章的出现与发展。闲章最早由何人开始使用,已无从稽考,据说与秦汉时期的吉语印不无关系。在书画中,作品起首位置的闲章称“起首章”,钤在左下角或右下角起协调稳定画面的叫“压角章”,一幅作品上,可以钤一枚闲章,也可以钤几枚闲章,多根据作者本人及画面本身的需要而定,并无定式。
明清文人印章数量庞大,品类多样,既有“文何派”、“浙派”、“皖派”等流派的名家治印,也有晚清印坛宗师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的经典之作。这些印章中有相当一部分文人闲章,既有直抒胸臆的内容,又有彰显妙思的文字,各家风格鲜明独特,精妙绝伦。从这些包罗万象的闲章中我们大概能够看出来印家的心绪、品位和情怀,他们根据创作的内容和心情钤上不同的闲章,与画面相互映衬,熠熠生辉。
明代中期,民间艺人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文人与工匠之间的关系密切起来,例如张岱与海宁刻工王二工,魏学洢兄弟与常熟微雕艺人王叔远等都友谊深厚,甚至汪道昆与墨工方于鲁还结成姻亲。开文人治印之风的文彭早年也常常自己篆文后再交由金陵刻印匠人李文甫镌刻而成。后来当文彭发现在冻石上自己便能自由镌刻时,从此自篆自刻,操持着过去被文人所不齿的印活,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志趣、心态等注入到方寸中去。
“结屋三间藏万卷”和“陶写性情”两枚闲章均为文彭以青田石所刻。前者反映了印家对理想生活和文化的追求,后者则反映了印者对理想心境和闲适心态的向往。“结屋三间藏万卷”以白文呈现(图1),印风典雅庄重、秀丽工美,章法取法汉印,古朴浑穆、格调高雅,字体横细竖粗,稳健平和。印身边款为小楷所刻:“画竹者先有成竹于胸中,然后运笔有神,作印者亦应作是观,然首要布置得宜,须似倪云林罗罗清疏,莫比吴仲圭丛丛烟雨。”宣示了印家在艺术创作上的见解和宗旨,对印文也有注解之功。这种在印身镌刻款识的做法,亦被后人作为边款刻制的定规模式。“陶写性情”则是文彭的一方朱文印(图2),此印与“结屋三间藏万卷”印相比,显得更为疏朗圆劲。与前者取法汉印不同,此印参以小篆章法,字体工整秀丽,与汉印古朴浑穆的风貌有一定差距。印身边款也比前者简单,“嘉靖丁酉秋日,篆于玉兰堂”,仅以寥寥数字交代篆刻的时间、地点而已。
与文彭并称“文何”的何震在师承文彭印法基础上力求革新,他的篆法丰富多彩,“竹烟新月”和“鸟鸣窗外助书声”两方闲章可窥其一斑。“竹烟新月”以朱文呈现印面(图3),篆法简洁质朴,章法平正自然,运刀泼辣,冲中有切,极为猛利。印身边款异于文彭,为单刀切刀法所刻“友赠是石于江左,偶作于荷香亭中,时戊辰夏四月也。何震”,荷香亭中篆“竹烟新月”,可谓作者心志之流露。“鸟鸣窗外助书声”为何震所刻白文印(图4),印风苍润朴厚,刀痕显露,不加修饰。印身边款:“秦汉规模有原有本,妄为增损不得,印章所以难也。雪渔何震”,虽然与印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书房刻印,加之窗外的鸟鸣,几种意象的组合,便将作者刻印的时间、地点和心情都透露了出来。此外,若画新月笼罩下的竹林,配上“竹烟新月”这枚闲章;画书斋文士配以“鸟鸣窗外助书声”这枚闲章,画意即可得以衬托,相得益彰。
清乾隆年间,西泠(杭州)布衣丁敬以其独特的风范傲立群雄,开创了雄踞印坛三百年之久的“浙派”。寿山石“新荷弄晚凉”白文印(图5),印风质朴无华、格调清新,章法汲取了汉印的精髓,字体又参以隶意,简化篆法。刀法以切刀为主,显得刚劲朴拙。印身边款:“弄向东湖去,荷新绿满塘。晚来风有韵,翠盖舒初半,乌蓬在一方。雅当停桂耀,遥似冷莲房。天净悬明月,池宽走夕阳。翻翻鱼戏否,浮动鸭吞刚。叶嫩宜炊饭,简芳合举觞。趁斯游兴罢,消受好风光。己卯仲夏月,丁敬身制。”印文“新荷弄晚凉”加之边款诗文,不难看出印家对大自然的热爱,自然界一切事物在作者的眼里都是有灵性的,这与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小荷才露尖尖角”、“疏苗犹逗水光”的意境可谓异曲同工,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以此点缀画面,足有画龙点睛之妙、调控画面之功。
“握月担风”印(图6),是丁敬所刻的另一方寿山石白文印,“未了春前乐,秋来乐且眈。月拼双手握,风雨一肩担。挂席凌波拾,披襟振策琛。酒杯人影共,樵担叶声酣。掬水光无定,桃琴韵自含。笑辞攀桂客,倦歇听松庵。洒落胸原异,清华品共参。输他吟弄辈,微哂此狂谈。乾隆己卯仲秋月,仿六朝印法,龙泓山人丁敬作。”此印古朴劲健,虽基本承汉印风貌,但他并不墨守成规,隶篆笔法融合得浑然天成。正如诗中所言“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法”。在这种艺术思想的支配下,丁敬的创作才既不拘泥于某家,又不墨守汉法。“握月担风”印将作者淡泊名利之性情展露无遗,属印家言明心志的一方闲章。此外,也有表达作者喜好的闲章。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梅竹吾庐主人”印就是一例。丁敬又号梅农,终生不求利禄功名,钟情于画梅花和修竹。这枚印章即表明了作者的这种喜好。此外,丁敬的后继者赵之琛有一方“文字饮金石癖翰墨缘”印(图7),此印正是赵之琛一生癖好金石文字之学,热衷山水花鸟绘画的忠实写照。
晚清印坛宗师倍出,吴昌硕尤为突出。其篆刻早年初师浙派,后又融合浙皖两派之长,归其本于秦汉,既能融会前人法度,又善于变化,绝不为清规戒律所囿。他是一名多产的篆刻家,其已发表的作品数量达2249方(据黄华源《吴昌硕印谱校勘》统计),寿山石“癖斯”朱文印(见图9),章法上奇绝中复归均衡。此印“癖”、“斯”二字部首构成的五道充满动感的神来之笔,经过作者的长短曲直的“深加工”,取韵石鼓,笔力劲骏,飞临印中央,构成了全印中心,形成全印气韵之机关所在,最后反作用于四方,达到调盈剂虚的功能;全印有如几何图案,虚实搭配,极富现代抽象块面艺术的表现力,但又显舒展渊雅,气势高古。由边款“甲午十月,画须老友持赠此石即刻之。仓硕记”,可知此印为吴昌硕1894年的作品,时年51岁,其中“即刻之”三字透露了印家刻印时极佳的心情,也与“癖斯”二字字意相符,只有爱石成癖,意兴飘举,方能盎然波及石上,也由此为印坛留下此款“癖斯”佳作。
除以上言志明心和衬托画意的闲章;还有以闲章来反映作者的艺术追求,和表明印家对人生看法的作品。如赵之谦的白寿山石“法古”朱文印(图10),寿山石“养心莫善于寡欲”朱文印即属此类。“法古”印边款留有“清风万古,同治甲子春二月仿元人印法。赵之谦”,从此款识不难看出印家师法自然,师法古人的艺术主张,与赵之谦将其在碑帖学、金石学的修养融入篆刻的艺术实践是相符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印则反映出作者淡泊名利,通透洒脱的人生态度,结合赵之谦的别号“梅庵”、“笑道人”等,进一步证实其人生态度和生命追求。当然还有通过闲章表明身份和抒发幽古情思的,如黄易的“十四载铎关小使”、无名篆刻家的“清风明月系吾客,江树青山合有诗”印,“一觞一泳足以畅叙幽情”印均属此类。“清风明月系吾客,江树青山合有诗”印配以印身仙风道骨的人物和茂密的奇松怪柏,作者隐逸之心便展露无遗。“一觞一泳足以畅叙幽情”印,印文加之边款所配《兰亭序》全文,让人不禁对文人雅集之向往。总之,篆刻家们的闲章有很多种,篆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与印家的功力、学力、才力、悟性、心境共臻,恰到好处地叙写着自身的情怀,真可谓印家“心之声也”。
可以说明清玺印中的闲章显示了文人的情趣,它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书画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促进了文人思想情感和艺术审美更加全面深入地表达,篆刻玺印这种被文人冠以“奇技淫巧”标签的劳作,由于精英文化的介入而变得雅俗共赏,文人的清雅与民间的世俗之间的界限也逐渐淡化。(本文藏品图片均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