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昭
微软于7月17日宣布了其39年历史中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将在未来3年裁员1.8万人(占微软员工总数的14%),而在被裁队伍中,有多达1.25万人是来自刚刚被收购的诺基亚设备和服务业务部门,占诺基亚加入微软人数的一半之多。另外,同属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管理的Xbox业务也是本次裁员的重灾区,有多达75%的Xbox欧洲、中东、非洲全职工作岗位的人员将被裁减。无论是刚加盟的诺基亚旧部,还是嫡系Xbox团队,被裁掉部门都属于微软设备集团,换句话说,都是做硬件的。
毋庸置疑,微软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IT公司之一,在PC软件领域始终占据领导地位,但却一直做不好硬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有一颗太软的“心”——作为优秀的软件公司,微软的身体中充满了软件基因,使得硬件产品设计的初衷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展现其软件价值,而没有在硬件本身的应用体验上下足功夫,这才是直接导致其硬件产品总是叫好不叫座的原因。
想想当年微软如日中天时,凭借其自身强大的软件平台尚难推动其硬件成功,那么今天在本已落后的移动互联领域,想依托收购而来的诺基亚手机去挑战市场就更难取胜了。因此,业界普遍不看好微软并购诺基亚,不看好两个昔日豪门的弱弱联合。此外,微软硬件产品的营销策略一直很“独”,除了早期的Windows Mobile/Smart Phone采用了贴牌形式之外,更多的时候会与其OEM伙伴形成竞争关系,大大挫伤手机厂商推动Windows Phone发展的积极性。所以我们看到,在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Lumia品牌手机在Windows Phone市场中的占比再创新高,而Windows Phone的其他主要合作伙伴都没再推出基于此系统的重量级新产品。再这么下去,微软就要和苹果一样实现产业链的全整合了。
在与OEM伙伴的合作关系处理上,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通讯的Google就显得聪明很多。在榨干摩托罗拉的专利价值后,Google很快将这个老朽的品牌抛弃,用丢车保帅的方式打消了合作伙伴的疑虑,令接盘者联想以及整个Android生态圈皆大欢喜,用专利弹药给Android带来更广阔自由的发展前景。
然而,微软的心态要复杂得多。作为行业领导者,其开发硬件的真正目的是运用自身资源推出示范型产品,为行业指明前进方向,然后及时从前台退居后台,推动整体市场繁荣。想法虽然很好,但纵观微软39年历史,只有鼠标和人体工程学键盘做到了这一点,后来的一代代产品都落入了“炒股炒成股东”的尴尬境地,从这个角度看来,微软想在本就不占优势的移动互联领域获得成功恐怕是一厢情愿。
如今,曾经依附于软件体系的硬件产品,和软件整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如何整合软硬件平台打造出杀手级的应用体验,才是决定软硬一体的产品是否会被市场所接受的关键。回顾历史,除了鼠标,微软几乎没有创造过新的产品门类或使用模式,因此仅凭跟随加优化的方式,即便是Xbox、Surface都难以超越竞争对手,在残酷的手机市场上微软体系的Lumia恐怕也不行。
所以,即便收购了诺基亚,微软也应该用更加长远和大气的心态看待智能手机市场,比如,干脆放弃硬件买卖,转而推动基于Windows Phone的产品研发,吸引更多的专业公司加入自己的阵营,这样不仅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有望放手一博,而且将为自己全平台操作系统、云服务、办公应用带来新鲜的活力。从这个角度而言,Kinect for Windows的模式值得借鉴。
毋庸置疑,这是微软的一次“硬着陆”,其中的艰难只有其自己知道。我们只能希望,在“硬着陆”之后的微软能够调整好步伐重新启程,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新微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