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课程与虚拟体验教学平台整合设计与研究

2014-08-12 08:14苏一冯晓玲
考试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英语写作建构主义

苏一++++冯晓玲

摘 要: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构建虚拟体验教学环境成为可能,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辅助手段。文章针对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创新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论述虚拟体验教学平台的建构原则、结构功能,设计虚拟体验英语写作课程,总结虚拟体验英语写作教学的特色和效果。

关键词:英语写作 虚拟体验 建构主义 课程整合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外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使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成为现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至少可有三大突破:(1)打破了课本为知识唯一来源的局限;(2)能创设理想的外语学习环境;(3)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陈坚林,2006)。虚拟体验教学环境在提供丰富教学资源、创造交互环境、创设真实写作情境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虚拟体验教学环境下的写作教学过程、写作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培养等,都是传统课堂写作环境无法完成的。

1.英语写作课程的创新理论基础

1.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既不可能像行为主义者提倡的那样是简单知识的机械记忆,又可能不像认知主义者倡导的那样仅仅给学生提供或引导他们体验认知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将原有知识和当前经验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Gredler,2004:264)。因此,该理论倡导重视学习者自主、积极建构知识的能力,要建立仿真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自主的、交互的知识建构过程和环境。

乔治·凯利(Kelly.G.)的个人构建理论强调,每个人对世界的个人理解或个人构建都是建立在他个人过去经验基础上的,因此,有意义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对现成事实的接受,而是新的个人意义和个人理解的建立。这对写作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个人知识建构的过程和环境,还要考虑建构的知识价值问题。在设计写作任务时,不仅要考虑到作文形式的学习,更应注重通过对写作题目、写作内容的思考和讨论,把写作过程变成建构学生积极人生意义和所需知识的过程。

1.2过程法写作理论

过程法教学理论认为,写作是以完成针对特定读者的社会交互任务为最终目的的复杂信息处理、知识创造、知识表达的思维过程。其写作过程不是简单的、直线型的,而是复杂的、迂回与反复的。好的作者不仅具有作品所需的广博知识和素材,还善于对内容进行回忆、组织、编排或推断,在高一层次上能够进行有效的分类、归纳、评估;同时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文章、段落的正确结构和技术细节,还能够在写作中通过创造、构思、起稿、修改、校读几个步骤,自如运用篇章、段落、句式、短语等正确表达形式完成书面交流任务(祁寿华,2000:65)。因此,过程法反对只重视语言形式、只关注学生完成作品传统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通过有效指导进行“创造、构思、起稿、修改、校读”过程体验和练习,引导激发学生自信地走向有效进行独立写作的良性循环。

2.虚拟体验英语写作教学平台的建构

近年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体验学习和体验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界得到了普遍应用,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具体体验发现语言使用原则,并能够应用到实际交流中的教学方法。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将体验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Kolb模式的精髓在于: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在经历了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这一循环的过程之后达到的。

外语课程的整合框架含有一个信息化学习环境,这里所说的信息化环境,不仅仅指硬件系统,更是指硬件软件和人机环境三者有机组合的综合系统。在此系统中,教师、学生、学习内容、计算机网络相互作用而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陈坚林,2005)。

2.1构建原则

允许老师创设各种体验情境,老师能开出相关班级的写作课程,进行各种类型的远距离网络课程交互。允许学生参与到虚拟情境中,登记注册的同学进入各自学习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允许学生独立完成特定的任务,也允许多个学生共享同一虚拟情境。

2.2建构框架与功能

虚拟体验教学平台采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客户端负责与学生或老师的交互,包括为学生或教师提供交互界面、接受用户的指令等。服务器端负责虚拟情境业务处理,主要包括接受用户指令并作出相应的反应、维护虚拟情境的正常运行、维护系统资源和信息等,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采用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技术。

2.2.1教师管理系统。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上传各种所需课程资料,包括相对固定的课程内容和随时添加的信息与材料,并对学生作文进行打分和评价;通过个人信箱、个人空间和在线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

2.2.2学生学习系统。学生可在各自学习终端登记进入学习空间,自主选择所需内容自主进行学习或写作,和老师、同学自由交互等。

2.2.3交互系统。除了可通过留言板、电子函件等进行常规交互外,该环境还有独具特色的作文交互空间:“个人空间。”该交互空间方便地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多元交互环境,进行评价、打分等即时的信息交互。

2.2.4评价系统。除了在“个人空间”进行同学间相互自主评价外,该系统还有一个电子文件夹评价系统,主要目的是教师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和记录。每位注册学生均有一个属于本人的电子文件夹,本学期平时布置的练习、文章习作、修改稿,学习反思纪录等纪录在此。endprint

3.虚拟体验英语写作课程设计

3.1四个教学阶段

3.1.1打基础阶段:写作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方法基础等。(第一学期)

3.1.2四级考试备考阶段:应试短文精练阶段。(第二学期前半学期)

3.1.3扩展、提升阶段:扩展培养目标,扩展资料来源,扩展读者群,扩展应用空间,提升写作长度,提升写作水平要求等。(第二学期后半学期)

3.1.4综合应用阶段:项目开展,参加征文比赛,对外文化交流等。(第三学期)

3.2四种教学模式

3.2.1机辅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脱机环境)(第一、二阶段为主)

3.2.2网络环境下的过程写作教学模式。(网络环境)(第一、二段为主)

3.2.3网络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写作活动模式。(第三、四阶段为主)

3.2.4网络环境下协作项目(任务)写作教学模式。(第三、四阶段为主)

4.虚拟体验英语写作教学的特色

4.1新目标

改变单一的教学目标,除了完成大纲要求的语言交际能力任务(写作能力)外,还增加了高级认知能力、信息素养等。

4.2新思路

综合社会建构理论、程序写作法、后程序写作法、交际法等教学思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根据不同教学时期、学生不同水平,各有侧重地选择具体教学方法。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高质的资源输入,为学生积极地交互活动创造平台和机会,为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写作任务和项目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4.3新内容

除使用教材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如电子报刊中热点新闻、国外写作网站优秀范文、优秀课程等。教学内容既有基本固定教材内容,又有虚拟学习环境中随时添加变化的材料。

4.4新角色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教师的责任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协作者,是作文评判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虚拟体验教学平台则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境创设工具。

4.5新方法和新活动

除了一般课堂教学方法,如听说与写结合法、读与写结合法、诵与写结合法、思与写结合法、机辅三段式教学方法等外,还可大量使用(特别是后阶段)任务法、项目法,高级写作阶段采用跨文化交际法等。

课堂(课外)活动包括故事接力活动、互改作文活动、美文背诵活动、笔友交流活动、报刊文章编辑活动、小故事、美文搜集活动、家乡采风活动、导游材料准备活动、新生入校介绍活动等。

5.虚拟体验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5.1考试成绩

我院学生在历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作文成绩均在其他分项成绩之首。作文通过率100%,平均14.52分/20分,全国高校平均分12.72分/20分。

5.2学生反馈

学生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对网上交流,对项目、任务型作文的安排等都持肯定态度,不仅学会了写作,还学会了思考。计算机辅助教学、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协作学习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熟练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5.3省时高效

繁重的作文批改任务,通过网络教学环境的支持,通过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教师批阅和学生批阅结合、作文批阅和作文展示结合、完成批阅任务和完成学习任务结合、本班交互和不同班交互结合等,达到了高效高质的双标准。

5.4学生信息素养

学生在虚拟学习环境下进行的写作、交际、研究等,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了过程体验机会,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有通过在线环境中进行的交际、建构、研究和自主学习才能得到提高(ShetzerH.&WarschauerM.2000)。

6.结语

把网络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整合到英语写作教学中,推动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网络信息技术与英语写作课程整合,营造了新型的教与学环境。通过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方式,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Gredler.M.E.学习与教学——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64-303.

[2]Kelly G.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M].New York:Norton,1955.

[3]Shetzer H. & Warschauer M. An Electronic Literacy Approach to Networ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4]邓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陈坚林.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06(6):3-10.

[6]陈坚林.关于“中心”的辨析——兼谈“基于计算机和课堂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学生中心论”[J].外语电化教学,2005(5):3-8.

[7]黄慧,王海.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调查与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6):21~241.

[8]熊剑.基于VRML多用户环境的虚拟协作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英语写作建构主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母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写作的影响
从高考英语作文评阅看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词块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