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芳 金桂梅 杨艳鲜 许叁卫
摘 要 对云南保山、德宏、普洱等地咖啡病虫害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咖啡锈病(Hemileia vastatrix Berk et Br.)、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ffeanum Noack)、褐斑病(Cercospora coffeicola Berk. et Cooke)、幼苗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 Kuhn.)、旋皮天牛(Acalolepta cervina Hope)、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和根粉蚧(Planococus lilacinus Cockrell)是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其危害较重。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相应防治方法,为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咖啡 ;病虫害 ;调查 ;防治
分类号 S571.2 ;S435.712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云南是中国种植咖啡最早的省份[1],云南咖a啡主要种植在保山、德宏、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据统计,2011年全省种植咖啡6.13万hm2,产量达6.5万t,出口咖啡3.05万t,出口创汇1.34亿美元,成为全省第三大创汇农产品[2]。随着新品种的引进和种植面积的扩大,咖啡病虫害的发生,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咖啡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笔者于2012~2013年,在保山、德宏、普洱等地开展了咖啡主要病虫害调查,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结合一些病虫害防治文献[3-8],提出防治措施与方法,为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1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采用5点调查法,每点调查30株,实地调查了德宏州芒市红木园村、飞虹村、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瑞丽)基地、普洱思茅区南屏镇、保山潞江坝省农科院基地等咖啡种植基地。每到一个调查点,均走访咖啡种植户,了解病虫害的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病虫害
通过调查发现咖啡主要病害有11种,分别为枯枝病、轮纹病[Pestalotiopsi theae(sawada) Steyaert]、细菌性叶斑病(Pseudomonas gracae do Amaratl Teix. et pinh.)、小叶病、茎干溃疡病(Gibberella stilboides Gordon ex Booth)、病毒病、烟煤病(Capnodium brasiliense Pullemans),其中为害较重的为锈病、炭疽病、褐斑病和幼苗立枯病(见表1);咖啡旋皮天牛[Acalolepta cervina (Hope)]、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 quadripes Chevr)、根粉蚧(Planococus lilacinus Cockrell)小绿象甲(Platymycteropsis mandarinus Faimaire)、咖啡绿蚧[Coccus viridis (Green)]、咖啡盔蚧(Parasaissetia takahashi sp.)、柑橘粉蚧[Pseudococcuscitri (Risso)]等主要害虫45种,其中为害较重的有咖啡旋皮天牛、灭字虎天牛、根粉蚧。
随着近年来咖啡种植的扩大,病毒病、乌黑副盔蚧、柑橘粉蚧等病虫害在一些咖啡种植区有零星发生;炭疽病、咖啡根粉蚧等病虫害有蔓延发生的趋势。
2.2 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5-9]
2.2.1 咖啡锈病
2.2.1.1 发生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及枝条也有极少发病。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浅黄色水渍状小病斑,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病斑扩大到5~8 mm 时,病部从气孔长出橙黄色粉状孢子堆,随着病情的发展,形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病斑中央干枯变褐色。病害一般在每年9~12月份发生盛行。病害的发生与空气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空气湿度越大,发生越严重。
2.2.1.2 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力较强的优良品种,如小粒咖啡中的卡狄莫、阿拉巴斯塔等品种;药剂防治根据具体情况和发病程度,采用适量波尔多液喷雾处理,或10%苯醚甲环唑2 000~2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对咖啡植株喷雾防治。
2.2.2 咖啡炭疽病
2.2.2.1 发生特点
除为害叶片外,也为害枝条和果实,是咖啡种植中参见的病害之一。侵染叶片时,多在叶缘发病,呈现出不规则的淡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斑受叶脉限制,随着病情的发展,能汇成大病斑,病斑中央白色,边缘黄色,后期灰色。枝条受害后,呈凹陷病斑,随后枝条枯死。成熟浆果和绿色浆果受害后,浆果表面初时呈现近圆形水渍状小斑点,随后病斑变成凹陷,暗褐色至灰黑色大病斑,其上长出粉红色粘状物。病害在冷凉及高湿季节,特别是干旱后的雨季发病较重,一般11月中旬发病,翌年1月后病情逐渐稳定。
2.2.2.2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中耕除草,行间覆盖,清除枯枝落叶,控制结果量,使植株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药剂防治可选用苯醚·噻霉酮24~30 mg/kg喷雾或50%咪鲜胺锰盐250~500 mg/kg喷雾。
2.2.3 咖啡褐斑病
2.2.3.1 发病特点
该病害在云南常年均有发生,叶片受侵染后,病斑近圆形,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在潮湿情况下,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状物。浆果受侵染后,形成近圆形病斑,可覆盖全果,引致浆果坏死、脱落。云南一般多发生在11~12月份。
2.2.3.2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和适当荫蔽。在雨季病害严重时,可喷洒1%波尔多液或80%多菌灵667~800 mg/kg。
2.2.4 咖啡幼苗立枯病endprint
2.2.4.1 发生特点
主要为害与土壤交接的茎基部或茎干,受害部位出现环状缢缩,叶片枯萎凋零,直至植株死亡。该病害在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苗床上发病较重。
2.2.4.2 防治方法
苗床不宜连作,播种前对苗床进行土壤消毒处理。药剂防治可选用甲霜·福美双0.8~1.2 g/m2进行苗床拌土消毒;或20%萎锈灵乳油900~1 000倍液喷洒畦面。
2.2.5 咖啡旋皮天牛
2.2.5.1 发生特点
危害咖啡树干,当植株直径达1.5 cm 时,天牛就可产卵危害,产卵部位距地面10~20 cm处,被害植株外表呈螺旋状伤痕,植株呈枯萎状,重者死亡,轻者开花结果受到影响。云南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上越冬,次年3月下旬化蛹,4月上旬羽化飞出,一般1株咖啡树产卵1~2粒,最多时超过5粒,树的向阳面产卵多于背阳面。
2.2.5.2 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在4月中旬之前,采用水+胶泥+石灰粉+40%毒死蜱+食盐+硫磺粉=2∶1.5∶1.2∶0.005∶0.005+0.005的配比,混成浆糊状,涂于离地面50~80 cm的树干上。
2.2.6 咖啡灭字虎天牛
2.2.6.1 发生特点
以幼虫钻柱咖啡枝茎,先在表皮下蛀食,随着虫龄增大,潜入木质部和髓部沿树心上下蛀食,向上则植株枯萎易断,向下蛀食根部,则导致植株枯死。卵散产,一般3~8粒一排,产卵量80~150粒。在云南一般3月份气温回升后出现成虫活动,5~7月为活动高峰期,是防治该害虫的最佳时间。
2.2.6.2 防治方法
合理密植,适度栽种龙眼等荫蔽树种,药剂防治可选用3%噻虫啉10~15mg/kg喷雾。
2.2.7 咖啡根粉蚧
2.2.7.1 发生特点
主要以若虫和雌虫成虫寄生在咖啡根部,起初在根颈部2~3 cm处为害,以后逐渐绵延到主根、侧根,吸食液汁,使植株早衰,叶黄,最后根部发黑腐烂。主要依靠蚂蚁传播,蚂蚁分泌的蜜露能对其产生保护作用。在云南一般1年发生2代,以若虫在根部越冬,第二年春天3~4月为第一代成虫期,5~7月为第二代成虫期,世代重叠。
2.2.7.2 防治方法
根粉蚧寄主范围广,应做好寄主的根粉蚧的防治,及时消除虫源,同时注意传播媒介蚂蚁的防治工作。药剂防治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喷洒。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新品种引进、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因素,云南咖啡病虫害有所增加,为害程度不断加重,但云南咖啡主要病虫害为咖啡锈病、炭疽病、褐斑病、幼苗立枯病、旋皮天牛、灭字虎天牛和根粉蚧等“四病三虫”,调查结果与王万东等和丁丽芬等[10-11]的研究结果相似。调查中发现病毒病、乌黑副盔蚧等新病虫害在部分咖啡产区有零星发生。随着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咖啡产业的发展,需要警惕咖啡绿蚧、叶蝉、小绿象甲等病虫害的发生。在主要病虫害的防治上,采用栽种抗病抗虫品种、选择适宜荫蔽树种等与施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相结合,促进云南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 媛,朱 鹏. 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J]. 科技广场,2011(4):97-100.
[2] 云南年鉴编辑部. 云南年鉴(2012年) [M]. 昆明:云南年鉴社,2012:202.
[3] 刘春华,李春丽,徐 志. 咖啡种类及其病虫害研究[J].
(下转第85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