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机制”等十一则

2014-08-12 05:12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4年6期
关键词:约束权力监督

建立防止权力滥用的

有效机制

一是合理分解权力。通过科学配置权力,强化权力的有效制约。二是改革反腐败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委反腐败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巡视监督。三是强化公开制度。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对每个具体问题都要分清党委、相关部门及纪委应负什么责任,健全责任分解、检查监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链条,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摘自《求是》)

在认识上摆脱“程式化”思维

一些地方和部门的谈心谈话活动日益退化成组织工作例行公事的“点缀”。这种“为谈而谈”的态度,结果往往是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要切实发挥谈心谈话在干部工作中的积极效用,关键是要走出认识上谈心谈话“走过场”的误区,真正把谈心谈话作为干部工作的一大利器,以此客观地了解干部平时表现,使组织对其做出科学准确的评价;主动了解干部思想行为状况,达到组织与谈话对象心理互动并融入关爱的效果;听取了解各类群体对组织的意见建议,作为组织决策谋划的重要参考。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使制度成为硬约束”的

内涵解读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一方面,制度要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软约束,也就是要强化制度的权威性,这主要侧重制度的形与实;另一方面,制度约束的对象是干部、党员而不是群众,明确了制度约束谁、服务谁这两个基本问题,体现了目的(联系和服务群众)与手段(约束干部、党员)的统一,标志着制度建设理念的深刻转型,即制度为民、制度治吏。 (摘自《学习时报》)

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是依靠群众

一是依靠群众的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许多创新实践经验,都是发轫于基层实践、起始于群众创造。二是依靠群众的智慧。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从基层群众鲜活生动的实践中寻找智慧。三是依靠群众的监督。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让领导干部习惯在监督的环境下学习、工作。

(摘自《人民日报》)

正确处理好“落实”与“务实”的关系

首先,必须在“落实”中“务实”。一方面,要围绕须落实的目标“真干事”,咬定“青山”说干就干,实干起步,干中求进。另一方面,要围绕须落实的目标“干真事”,就是干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事。其次,要在“务实”中“落实”。一方面,要在“务实”中“干成事”,把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好,让群众见实效、得实惠。另一方面,要在“务实”中“不出事”,既不盲目行动,又不顾此失彼。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摘自《光明日报》)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群众工作

一方面,政府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要摒弃人治思维,强化规则意识,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另一方面,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通过开展法律走近身边等活动,弘扬法治理念,加强法制教育,引导群众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办事、照章办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基础。

(摘自《求是》)

坐在办公室听不出民意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如果计划、思路、要求得不到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领导干部就应当反思是不是工作脱离了实际。群众不听“口号”看“实效”,不看“唱功”看“做功”。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群众的家门口开展活动,活动的第一课堂就是基层,第一老师就是群众,活动的主战场、主阵地就是鲜活生动的基层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走出文山会海,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才能脚踏实地地践行好群众路线。 (摘自《红旗文稿》)

干部学先进要触及灵魂

干部学先进,绝不是简单模仿、照搬做法,关键是要触及灵魂。这就要求干部学先进得立足本职、不搞噱头、不做表面文章,尤需深入学习先进人物身上所富含的“精神钙质”。干部要以高度自觉的精神,真学真信,学习先进典型的精神与品质,对照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识,把学先进与摆问题、找病灶与反“四风”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在学中干、干中学,见人见事见思想,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严防学习实践走过场。 (摘自《人民日报》)

对“镜”自省的力度

决定解决问题的深度

以先进典型为镜,对“镜”衡量出自己的不足后,要认识到查摆问题是基础,解决问题是目的。要锤炼党性修养,深刻领悟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化为自觉行动。要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当作亲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把整改贯穿活动全过程,切实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困难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从群众工作方法上察“能”

运用群众工作方法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间接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成效,特别是矛盾多、问题多的地区,更需要党员干部拥有高超的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因此,从践行群众路线中识别考察干部的“能”,就要对那些不干事、好大喜功、善搞钻营的干部撤掉晋升的梯子;对那些善于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有感情,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办得成事、群众满意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让真正有本事、有方法、有魄力的干部脱颖而出。 (摘自《同舟共进》)

正确的政绩观教育是“务实”的根基

领导干部的政绩观,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成效。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干部真正搞清楚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谁来评价政绩等一系列问题,有效抵御急功近利的诱惑,克服短视折腾的干扰,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的偏颇,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实事求是、真抓实干,防止和杜绝唯GDP论英雄,切实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真正做到“务实”。 (摘自《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约束权力监督
什么是四个监督?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马和骑师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
落实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
持刀人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
人类性行为要受到约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