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作为社会公益性质的组织,高效而到位的管理显得异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呢?笔者认为,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基础管理上,以“五精”(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为实施内容,以“四细”(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为途径,重视基础和具体、重视细节和流程、重视质量和收效的学校管理模式。
一、学校精细化管理主要内容
1. 精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导向。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更是一种管理理念。这种理念只有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很好地结合和融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如果说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的硬模块的话,那么精细化管理所要达到的“精华”便是组织的软模块。这个模块关乎“精神”,是整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而,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导向,然后把学校多年办学的“精神”与精细化管理进行有机地结合。学校是一个充满着文化气息的组织,以知识作为主要的传播载体,以“精华”作为自身管理的精神核心,精细化管理才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可能。
2. 精髓——学校优越的管理机制和优秀的管理队伍。管理机制的创新在精细化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管理机制不同于整体的管理模式,它关注的是学校处理具体问题的决策方式和运行手法,是管理模式在微观方面的表现。但一套创新的管理机制并不是一朝一夕促成,它需要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长期地探索和改善。由于精细化管理无法一蹴而就,更无法一步到位,因此,精细化管理的引领者(通常是校长)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在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起步阶段,引领者的思想和改革意向将左右这样一个管理模式的全面推行。
3. 精品——学校的教书育人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对学校教书育人的质量进行关注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之意。学校精细化管理关注学校“精品”的出现,而学校能否成为社会组织中的精品就需要关注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了。学校是否能够与社会做有效的互动?是否能够以“海纳百川”听取不同的声音?是否重视家校关系的合理发展……如此种种,均关乎学校能否成为社会组织中的精品,能否拥有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因而,从中可以看出,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要面向学校内部,更应延伸到学校的外围。内外兼修,方能成大器。
4. 精通——各层次各学科的完善而优秀的师资力量。如果说,“精华”是一个人的精神所在,“精髓”是一个人的大脑和骨骼,那么,“精通”就是一个人的血液,贯穿全身而服务心脏。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两个关键群体,师资力量在学校中的地位不言而喻。那么,精细化管理应该致力于发展拥有什么样特质的师资力量呢?笔者认为,首先,学校以多年级、多学科的知识传导体系为运行主体,那么,各个层次和各个学科的师资力量应该是完备而优秀的,并且是持续发展的,这就需要学校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从细节中挖掘以期有持续的改进;其次,不可忘记的是,教师也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主角。精细化管理在发展师资力量方面更应关注,让教师的个人理念与学校的理念进行接轨,让“精华”成为每一个教师的精神。唯有如此,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5. 精密——互为补充并自成一体的学校制度体系。第一,岗位设置。按需设岗,人尽其才,力求让学校人力资源与工作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匹配。第二,工作目标与程序编制。目标设置要覆盖各方面,并让成员都能从心底里认同,使目标(标准)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从而产生强大的动力源。这就要求内容要全面、程序目标要适当,并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运行机制。第三,评价机制。评价以目标(标准)为依据,考量目标过程的效率,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并辅以适当的激励。努力使评价与目标过程适切度达到最大化。
二、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
1. 细分对象。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从大的方面来说,有这样基本的四类人员:普通教师、学生、职工、行政人员。传统的管理只是把这四类人员的初步分类作为管理的对象,没有再作细分。但是,学校若想实行精细化管理,对象的细分便不可避免。如果想让“精华”成为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精神,那么“因人而异”的引导便十分重要;如果想让“精通”成为所有教师追求的个人目标,那么,有差别的绩效评估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助推器……因此,学校应该把管理的对象继续细分,并把这种细分和制度联系起来。
2. 细分职能和岗位。职能和岗位是学校在进行某项工作责任分工时候的具体依据,但是,精细化管理所要达到的是把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因而,流程化了的学校工作就需要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的岗位要求。细分学校每一个岗位和岗位职能,实际上就是为了让“身在其位”的人更好地更加细致而完善地“谋其政”,只有每个人都在细致而专注地做每一件事的时候,精细化管理的血液才真正地渗入了学校的机体。
3. 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一项具体的工作通常由“决策、监督、计划、执行、协助”这五个角色分工构成。细化分解学校工作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步骤是让例行工作制度化、流程化,也是让例外工作形成自然分工的重要条件。
4. 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细化管理制度以后关键是落实。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也是没有用的。即使制度的拟定非常充分,并充分实现了人尽其才,但由于落实个体对制度措施的认识理解不一致,制度落实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突发性事件。因此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仍然需要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制度的落实过程进行跟踪控制。对制度落实的跟踪管理并不是对职工的不信任,而是基于落实过程信息沟通的需要,避免出现理解不一致导致落实结果偏差的需要。
三、学校精细化管理实施误区
1. 事无巨细,全部都管。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够,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有学者指出,校园里出现的“集体失语”现象与扭曲了的精细化管理思维不无关系。
2. 机械操作,情感缺失。由于比较强调制度化运作,人文性、人性化较易被忽略,从而产生人情味缺失的状况。
3. 目标前置,创新不足。由于目标均存在事先提出,所以成员在实施计划时缺少考虑通过自主创新突破计划目标,久而久之影响创新积极性。
老子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从细处着手,并因为其精细了的制度化运作结构而形成相对简便的管理方式,从细处出发,却不流于小节;以制度作为承载体,却不机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正如开篇所强调的,首先是一种理念和文化,然后才是一种学校管理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一小学?摇?摇?摇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