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治疗11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评价

2014-08-11 07:20顾文红
关键词:疗效

顾文红

【摘要】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例患儿和57例患儿,治疗组用热毒宁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发现,治疗组治愈50例,总有效率86.20%。对照组治愈41例,总有效率71.93%,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2.79±1.43d,对照组平均疗程3.89±1.03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中男性患儿有73例,女性患儿42例,患儿的年龄为2.5到30个月平均年龄为14.8个月。患儿入院时的平均病程为3.142.23天,临床症状主要为答辩为蛋花汤样或者是稀水样的,大便的量不等,没有脓血和腥臭味。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便中有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大便培养结果显示没有细菌生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粪便的轮状病毒呈阳性。其中有55例患儿在发病初期伴有发热、呕吐以及轻度脱水等症状,有11例患儿中度脱水,酸中毒以及低钾血症患儿分别有2例。

治疗方法:首先,对两组患儿均给予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口服液,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对于伴有发热和呕吐的患儿对症处理,在这些治疗中均不适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组的患儿采用热毒宁进行治疗,其用量为0.5~0.8ml/(kg·d),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的患儿采用病毒唑进行治疗,用量为10ml/(kg·d),静脉滴注。

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治疗72小时之后患儿大便的性状以及次数都恢复到正常,全身所有的临床正传都消失;有效是指治疗72小时之后患儿的大便性状以及次数都明显好转,全身的所有临床症状都基本消失;无效是孩子患者的大便性状和次数都没有改善,临床症状也没有好转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有P<0.05,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讨论

人类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病毒的形状为球形的颗粒通常直径为60~80nm,病毒体是由两层衣壳组成的,其中内衣壳上的颗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现放射状的分布方式,这些放射状的排列与外衣壳之间就汇合形成了车轮状的辐条,因此医学上根据菌体的构成,将该病毒成为车轮状病毒[1]。这种病毒的核心是由两条RNA链组成,抗原是外壳蛋白质VP4和VP7组成,特异性抗原是内壳蛋白VP6组成。近年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的病毒,可能对人体的多个器官产生感染,其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血症、呼吸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循环和血液系统损害、消化器官损害以及肠道感染等多种疾病。轮状病毒在肠道感染时具有非常特异的细胞趋向性,其感染人体小肠时,只作用于小肠绒毛顶端的肠上皮细胞,使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大量破裂,引起肠蠕动加快,分泌物质增多,降低小肠黏膜双糖酶的产生以及钠的运转功能,进一步使小肠回收水和电解质的能力降低,引起渗透性水样腹泻[2]。

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经常伴有发热、呕吐、蛋花汤样或稀水样大便等多种临床症状,患儿在发病其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如果不能够对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失水性休克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

本次研究可以看到采用热毒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时能够极大的缩短治疗的疗程,同时在治理治疗过程中还不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尽早发现并使用热毒宁进行及早的治疗,能够通过控制和杀死轮状病毒,保护患儿的组织细胞免受破坏,促进病情的尽早康复。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旰珠,周锋,黄茂,等.热毒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002-1009.

[2]王秀坤.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21-2422.

【摘要】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例患儿和57例患儿,治疗组用热毒宁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发现,治疗组治愈50例,总有效率86.20%。对照组治愈41例,总有效率71.93%,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2.79±1.43d,对照组平均疗程3.89±1.03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中男性患儿有73例,女性患儿42例,患儿的年龄为2.5到30个月平均年龄为14.8个月。患儿入院时的平均病程为3.142.23天,临床症状主要为答辩为蛋花汤样或者是稀水样的,大便的量不等,没有脓血和腥臭味。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便中有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大便培养结果显示没有细菌生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粪便的轮状病毒呈阳性。其中有55例患儿在发病初期伴有发热、呕吐以及轻度脱水等症状,有11例患儿中度脱水,酸中毒以及低钾血症患儿分别有2例。

治疗方法:首先,对两组患儿均给予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口服液,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对于伴有发热和呕吐的患儿对症处理,在这些治疗中均不适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组的患儿采用热毒宁进行治疗,其用量为0.5~0.8ml/(kg·d),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的患儿采用病毒唑进行治疗,用量为10ml/(kg·d),静脉滴注。

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治疗72小时之后患儿大便的性状以及次数都恢复到正常,全身所有的临床正传都消失;有效是指治疗72小时之后患儿的大便性状以及次数都明显好转,全身的所有临床症状都基本消失;无效是孩子患者的大便性状和次数都没有改善,临床症状也没有好转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有P<0.05,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讨论

人类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病毒的形状为球形的颗粒通常直径为60~80nm,病毒体是由两层衣壳组成的,其中内衣壳上的颗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现放射状的分布方式,这些放射状的排列与外衣壳之间就汇合形成了车轮状的辐条,因此医学上根据菌体的构成,将该病毒成为车轮状病毒[1]。这种病毒的核心是由两条RNA链组成,抗原是外壳蛋白质VP4和VP7组成,特异性抗原是内壳蛋白VP6组成。近年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的病毒,可能对人体的多个器官产生感染,其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血症、呼吸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循环和血液系统损害、消化器官损害以及肠道感染等多种疾病。轮状病毒在肠道感染时具有非常特异的细胞趋向性,其感染人体小肠时,只作用于小肠绒毛顶端的肠上皮细胞,使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大量破裂,引起肠蠕动加快,分泌物质增多,降低小肠黏膜双糖酶的产生以及钠的运转功能,进一步使小肠回收水和电解质的能力降低,引起渗透性水样腹泻[2]。

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经常伴有发热、呕吐、蛋花汤样或稀水样大便等多种临床症状,患儿在发病其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如果不能够对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失水性休克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

本次研究可以看到采用热毒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时能够极大的缩短治疗的疗程,同时在治理治疗过程中还不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尽早发现并使用热毒宁进行及早的治疗,能够通过控制和杀死轮状病毒,保护患儿的组织细胞免受破坏,促进病情的尽早康复。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旰珠,周锋,黄茂,等.热毒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002-1009.

[2]王秀坤.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21-2422.

【摘要】目的:对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8例患儿和57例患儿,治疗组用热毒宁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病毒唑静脉滴注。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发现,治疗组治愈50例,总有效率86.20%。对照组治愈41例,总有效率71.93%,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疗程2.79±1.43d,对照组平均疗程3.89±1.03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很好的治愈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临床基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其中男性患儿有73例,女性患儿42例,患儿的年龄为2.5到30个月平均年龄为14.8个月。患儿入院时的平均病程为3.142.23天,临床症状主要为答辩为蛋花汤样或者是稀水样的,大便的量不等,没有脓血和腥臭味。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便中有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大便培养结果显示没有细菌生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粪便的轮状病毒呈阳性。其中有55例患儿在发病初期伴有发热、呕吐以及轻度脱水等症状,有11例患儿中度脱水,酸中毒以及低钾血症患儿分别有2例。

治疗方法:首先,对两组患儿均给予肠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口服液,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对于伴有发热和呕吐的患儿对症处理,在这些治疗中均不适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然后,对于治疗组的患儿采用热毒宁进行治疗,其用量为0.5~0.8ml/(kg·d),加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者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对照组的患儿采用病毒唑进行治疗,用量为10ml/(kg·d),静脉滴注。

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是指治疗72小时之后患儿大便的性状以及次数都恢复到正常,全身所有的临床正传都消失;有效是指治疗72小时之后患儿的大便性状以及次数都明显好转,全身的所有临床症状都基本消失;无效是孩子患者的大便性状和次数都没有改善,临床症状也没有好转甚至加重。

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如果得到两组数据之间有P<0.05,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讨论

人类轮状病毒属于呼肠病毒科,病毒的形状为球形的颗粒通常直径为60~80nm,病毒体是由两层衣壳组成的,其中内衣壳上的颗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现放射状的分布方式,这些放射状的排列与外衣壳之间就汇合形成了车轮状的辐条,因此医学上根据菌体的构成,将该病毒成为车轮状病毒[1]。这种病毒的核心是由两条RNA链组成,抗原是外壳蛋白质VP4和VP7组成,特异性抗原是内壳蛋白VP6组成。近年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是一种全身感染性的病毒,可能对人体的多个器官产生感染,其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血症、呼吸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循环和血液系统损害、消化器官损害以及肠道感染等多种疾病。轮状病毒在肠道感染时具有非常特异的细胞趋向性,其感染人体小肠时,只作用于小肠绒毛顶端的肠上皮细胞,使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大量破裂,引起肠蠕动加快,分泌物质增多,降低小肠黏膜双糖酶的产生以及钠的运转功能,进一步使小肠回收水和电解质的能力降低,引起渗透性水样腹泻[2]。

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肠炎经常伴有发热、呕吐、蛋花汤样或稀水样大便等多种临床症状,患儿在发病其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如果不能够对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及时的治疗,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失水性休克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

本次研究可以看到采用热毒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时能够极大的缩短治疗的疗程,同时在治理治疗过程中还不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尽早发现并使用热毒宁进行及早的治疗,能够通过控制和杀死轮状病毒,保护患儿的组织细胞免受破坏,促进病情的尽早康复。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旰珠,周锋,黄茂,等.热毒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体外实验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7(9):1002-1009.

[2]王秀坤.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2):2421-2422.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