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刊编辑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2014-08-10 03:11:56李正秋
传播与版权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轩内刊稿件

□ 李正秋

学界对编辑工作的讨论多集中在大众发行的图书编辑、杂志编辑、报纸编辑、网络编辑等领域,对内刊编辑的关注较少。学者胡博在2012年发表的《论我国房企内刊发展的历程与趋势》一文中梳理了房企内刊的起源、成长、壮大与迅速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重点探讨房企内刊未来发展的四个主要趋势:职能扩大化、传播整合化、内容个性化和形式网络化①胡博:《论我国房企内刊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出版科学》,2011年第1期。,但是对内刊编辑及其工作没有展开讨论。内刊作为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对内与员工交流、对外展示公司形象的平台,在现代企业中居于要位。据统计,国内内刊种类上万种,企业每年对其投资过百亿元。内刊编辑是内刊的主要执行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刊的品位层次与宣传成效。因此,探讨内刊编辑工作对内刊的创办、企业的形象宣传与长远发展意义颇深。结合学界研究的欠缺与内刊编辑在实践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拟以某企业内刊《文轩人》为例探讨内刊编辑工作的困境与出路,以谋求在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内刊的新发展。

《万科周刊》《SOHO小报》这两份归属万科公司的内刊是不得不标榜的典范。但是,在广泛的内刊领域能和这两份内刊比肩的少之又少。因此,本文选取名不见经传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刊《文轩人》作为个案分析的对象,探讨内刊领域普遍存在的编辑工作困境,并提出解决对策。《文轩人》自2006年创办至今共出版刊物40余期,以双月刊居多,在企业分属于战略企划部,从创办至今一直保持两个专职编辑,编委数量十到二十个不等。

一、内刊编辑工作的困境

不同种类的编辑在工作中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图书编辑要求具有长远意识、市场意识,报纸与杂志编辑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工作强度大,网络编辑更强调对“把关”的解构和建构以及对多种数字技术的掌握。但是,以上编辑多数位于一个专业化的编辑队伍中,所供职企业的主业与编辑工作密切相关,并且依靠编辑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新闻出版总署1997年发布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内刊是“内部资料,免费交流”,“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刊登广告,不得在社会上征订发行,不得传播到境外,不得拉赞助或搞有偿经营性活动”②新闻出版总署1997年12月30日第10号令:《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在法律法规的层面规定了内刊编辑对所属企业财政的依附性,决定了内刊编辑在工作中面临的独特困境。

(一)工作涉及面广,人员欠缺

从《文轩人》编辑流程图可明显看出,两位编辑在两到三个月的内刊周期中需要完成学习摸底、构思选题、召开编前会议、内容分配、采访、撰写、邀稿、集稿等二十余项工作,涉及一份公开期刊出版的方方面面。《文轩人》杂志由资讯扫描、特别关注、创业论语、前言采风、文化生活等几个栏目组成,囊括行业、公司、员工等各个方面,内容庞杂,对编辑的策划、组稿能力要求较高,并强调编辑的整合意识和审美意识。除两位专业编辑外,《文轩人》还有一位兼职美编,工作仅是封面设计。

图1:《文轩人》编辑流程图

和《文轩人》的情况类似,国内绝大部分内向型与内外兼顾型内刊都仅有一两位编辑,有些甚至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一两位编辑主办一份内刊已属不易,但是作为内刊编辑,文字编辑工作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选题、校对、排版、发行、组稿甚至写稿等一系列出版发行工作均需编辑完成。另外,内刊编辑还需协助企业其他成员完成部分行政性工作等。人员少、任务重,成为内刊编辑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二)组稿困难,稿件质量低

内刊大多没有职业通讯员供稿,基本靠企业员工自发投稿,但企业员工各司其职,给内刊供稿属于自愿行为,与绩效考核脱钩。现代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普遍提高,但由于长期脱离文字,较生疏,难以写出高质量的稿件。《文轩人》的主办企业属于文化企业,其员工长期浸染文字,文学素养较高,但在给《文轩人》供稿时普遍存在应付心理,难以写出高水平稿件。《文轩人》所在企业有员工6000余名,长期与编辑联系的通讯员仅有几十位,这些人按供应稿件种类的不同被划分为新闻类稿件通讯员和文化生活类稿件通讯员,各自负责两类稿件的供应。《文轩人》杂志每期80个页码左右,新闻类稿件占二分之一,文化生活类稿件占四分之一,其余是编辑的重头工作,即策划专题栏目进行深度报道,如创业论语、我的故事等。组稿困难、稿件质量低等问题在《文轩人》中较为突出,在其他内刊编辑工作中也普遍存在。

(三)编辑主体地位低

各种编辑在具体编辑工作中除了受制于媒体机构定位的影响之外,还要受编辑原则的限制。内刊编辑由特定企业供养,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服务。领导的意见对于内刊编辑而言至关重要,有时领导意见与编辑原则相左,内刊编辑不得不牺牲编辑原则,遵从领导意见。如此一来,内刊编辑的主体地位降低,在工作中的自由度减小。《文轩人》在编辑之上,有十几位编委,编委之上又有顾问,即公司高层领导,层层领导的限制使得内刊编辑在工作中难以自由发挥,受限诸多。

编辑作为主体,内刊作为客体,主体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体进行加工改造,主体的地位与工作一旦受限过多,往往束手束脚,难以充分对客体进行改造,影响客体的最终形成。

(四)数字化冲击,读者流失

技术改变世界,数字技术的出现、成熟及运用给编辑出版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编辑手段的丰富、出版渠道的多样化、稿件来源的增多使编辑出版工作更加多元,同时读者、市场对编辑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化语境下,大多数内刊由于依靠企业的财政支撑,没有生存压力而较少做出改变。但是,内刊的受众与其他受众一样在数字化浪潮下改变了阅读方式、生活方式等,从纸质阅读转向电子阅读,由整时间段阅读转为碎片化阅读。纸质杂志与读者电子化的阅读需求存在矛盾,长时间、整时间的阅读要求与读者碎片化、伴随式的阅读方式存在矛盾,这两者共同导致内刊读者的流失。

《文轩人》自创刊至今一直以纸质杂志形式出现。现在,企业除了内刊外,还借助网络、报纸等宣传企业形象,原内刊读者在高节奏、数字化的时代逐渐被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分流,读者越来越少。读者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辑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内刊质量下降,进而势必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又造成读者流失,如此陷入恶性循环,难以突破。

二、内刊编辑工作的出路

(一)平衡内刊定位与编辑工作的重视程度

内刊编辑难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能动性,难以组织到优秀的稿件,在很大程度上与内刊编辑地位低下、不受重视密切相关,与内刊的定位不明也有重大关系。《文轩人》定位为“企业视角 人文关怀”,整本刊物都站在公司的管理层面,上传下达,畅通内外,为塑造企业整体形象服务;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仅体现在每期的几篇反映员工生活的稿件上,重视程度不够。《文轩人》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处于战略企划部,负责以纸质文字的形式宣传企业,与网络宣传等其他媒体的宣传地位并列。“企业视角 人文关怀”的定位较明确,但是与内刊在公司的地位不相符,较低的地位与较高的定位存在冲突,难以实现办刊初衷。要解决此问题,公司需平衡两者关系,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内刊定位,另一方面提高对内刊的重视程度。重视内刊最终体现在对内刊编辑工作的重视上,如TCL公司的《TCL动态》设置在总裁办公室,由公司总裁直属管理,并参与稿件的组织、遴选工作,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企业除了提高内刊在组织架构中的地位之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内刊编辑的职位、增加其工资、改善其工作环境等来体现对编辑工作的重视。

(二)规范化管理

内刊编辑工作繁重,人手不足,在具体的工作中难以按质按量地开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增加编辑人员、提高编辑素质是首选。但是,在企业中内刊不能为企业盈利的特质决定了过多地将资金倾斜到内刊对于处于改革转型时期且普遍急于求成的企业来说不易实现。因此,如何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的条件下通过优化配置解决这些问题具有较大价值。

内刊工作涉及选题、组稿、编辑、校对、发行、发放稿费等几个重要环节。选题仅靠几位编辑不能出色完成,编辑岗位限制了其对企业的全局把握,不能站在较高的、长远的角度把握公司的整体情况。此时,可设置由各主要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编委会,他们既与部门员工朝夕相处,又常与企业高层领导打交道,在连通上下方面独具优势,他们提供的选题会更加鲜活、前沿和深刻。建立健全企业内刊通讯员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内刊编辑组稿困难、稿件质量低的问题。其中,企业可将通讯员供稿的数量、质量与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奖优惩差,奖勤惩懒。另外,完善稿费制度也会对通讯员形成激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校对、排版、发行等边缘工作可外包或由企业其他员工兼任,这样既可减轻编辑的工作负担,使其专心于编辑工作,又可扩大企业员工的参与面,在无形之中扩大了内刊在企业员工中的影响力。

(三)合理利用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体现在编辑具体工作中与内刊的最终展示、发行方式上。在具体的编辑工作中,内刊编辑可通过数字化通讯手段方便、及时地与通讯员、公司领导等保持联系,同时也可以通过此了解受众对内刊的反馈信息。另外,内刊编辑也可通过互联网搜集企业信息、行业动态,增进对行业、企业的了解,以求高屋建瓴地引导内刊的发展,完成其企业使命。

除此之外,在编辑手段上,内刊编辑可利用现代化、数字化软件对文字、图片等进行高效编辑,比如可以通过黑马校对软件快速校对文字,提高工作效率。在发行方式上,除了邮局发行之外,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行至关重要,以此扩大阅读群体,增强杂志在企业内外甚至行业内外的影响力,提振编辑信心。

内刊编辑工作在现代化企业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了解其工作的特点、难点,研究相关对策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内刊编辑工作同样受到了较大影响,如何在数字化语境下寻求新的突围、新的发展值得更多的人关注。

猜你喜欢
文轩内刊稿件
皎皎孤月无纤尘
南风(2023年1期)2023-02-18 01:20:20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内刊编辑的职业素质浅析
长江丛刊(2019年22期)2019-11-15 08:03:13
办好机关企事业内刊的几点思考——以温州市委组织部《温州党建》为例
新闻传播(2018年2期)2018-12-07 00:56:04
文轩在线:以智者之心做恒久之事
出版人(2018年2期)2018-02-28 20:17:53
梧桐
内刊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现代企业(2016年10期)2016-11-25 10:42:09
内刊加入期刊数据库有关问题分析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