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魏文娟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精囊炎血精症是精囊腺的非特异性感染或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射精或遗精时精液中混杂有血液或镜下发现红细胞。其病因有精囊炎、前列腺炎、精囊囊肿、前列腺囊肿、结石、肿瘤等,但以精囊炎为多见。由于其症状的隐蔽性、病程的缠绵性,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笔者于2012年10月—2013年8月间使用牛角二至地黄汤治疗30例精囊炎血精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男科门诊患者,计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年龄21~55岁,病程1周~2年。对照组年龄22~53岁,病程1周~1.5年。2组的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与《中西医临床性病学》[2]拟定。1)射精时排出血精,可伴射精痛、性功能减退或下腹会阴和腹股沟胀痛不适,或尿急、尿频,或血尿,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2)肛门指诊前列腺两侧缘有触痛,精囊肿大。3)实验室检查:精液中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4)B超检查:精囊肿大或囊壁毛糙,囊内透声差。5)精液培养可找到细菌或微生物。6)排除精囊肿瘤、精囊结核及前列腺癌的血精。具备1) 3)两项和其他1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为慢性精囊炎血精症。
1.3 排除标准 凡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精囊扩张、精囊囊肿、精囊淀粉样变性、精囊恶性肿瘤、精囊损伤、精囊结石、副中肾管囊肿,异位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炎引起的血精,全身性疾病如肝硬化、血吸虫病、高血压、肾结核等引起的血精。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胶囊,0.2 g,2次/d。治疗组采用牛角二至地黄汤化裁。药物组成:水牛角片20 g(先煎),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生地黄10 g,牡丹皮(炭)10 g,泽泻10 g,茯苓10 g,山茱萸10 g,山药20 g,苎麻根10 g,白茅根10 g,栀子10 g。随证加减,盗汗加牡蛎、糯稻根须,腰酸加续断、杜仲、桑寄生,头晕加枸杞子、沙苑子、甘菊,气虚乏力加黄芪、党参,小腹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遗精加莲子心、金樱子、芡实。上方中药1剂/d,水煎,分早晚2次饭后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正常性生活每周1~2次。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药治疗炎症学》[3]制定。
2.2 治疗结果 经1~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30)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60例患者中,对照组有4例服药初期出现头晕,胃部不适,治疗组有2例患者服药初出现胃部不适,服用1周后症状消失。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一般能耐受,未影响治疗,且均完成全部疗程。
精囊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由尿道、前列腺感染直接蔓延,其次是由淋巴感染或血行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4]。血精指患者排出的精液为粉红色、红色或棕红色,或精液中带有血丝。据其程度不同分为肉眼血精和镜下血精,是精囊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以血精为首发症状来就诊[5]。精囊是由高度卷曲的管道及其分支构成,故发炎时其炎性产物不宜排出,这也是一部分精囊炎反复难愈的原因之一。血精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多有恐惧和惊慌心理反应,甚至导致性功能障碍。长期慢性精囊炎致精囊萎缩亦可影响生育能力[6]。
中医药对血精的认识较早,以其独特的辨证体系,在治疗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隋·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诸候》中就有血精的最早记载。文中指出:“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虚劳则生七伤六极,气血俱损,肾家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也。”认为血精症发病是因为劳伤肾气、肾虚精失所藏导致,血精症为“七伤六极”发展的一种严重虚弱的表现方式,明确提出血精症是以肾虚为本,当属于“虚劳”的范畴。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贯集·杂症谟·血症》中也提到:“精道之血必自精宫血海而出于命门。盖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凡劳伤五脏,或五志之火致令冲任动血者,多从精道而出。”过度房劳,久则伤肾,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甚于梦交或性交之时,欲火更旺,热扰精室,迫血妄行,血从内溢,乃成血精[7]。强调血精症以肾虚为本、精血同源、肾虚不藏的病机。
牛角二至地黄汤由水牛角、二至丸与六味地黄汤合方化裁而成。本方本该应用犀牛角,因其为保护动物犀牛之角,属于稀缺、禁售之品,故现在已无药源,改为水牛角替代。有实验已证实了水牛角和犀牛角的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很接近,差异很小,从某种意义上两者的药理作用、功能主治基本相似,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8]。明·赵献可《医贯》言:“惟犀角能下入肾水,引地黄滋阴之品由肾脉而上,故为对证。若阴虚火动,可借用成功。”现代药理研究[9]证明其有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炎、镇惊、解热等作用。二至丸源自明代《扶寿精方》,原名“女贞丹”,由女贞子、墨旱莲2味药组成。方中女贞子味甘苦平,补肝肾,泻相火;墨旱莲味甘酸凉,滋肝肾,凉血热。女贞子冬至日采,墨旱莲夏至日采,故以二至丸为名。前人多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等症,是平补肝肾的代表方[10]。现代药理研究[11-12]证明有调节免疫功能、清除氧自由基、抗衰老、保肝降酶、抗骨质疏松、抑瘤、抗炎及促凝等作用。六味地黄汤源自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所谓六味者,其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药组成。方中酸苦甘辛咸淡,六味具备,故有其名。方中熟地黄主入肾经,长于滋补肝肾、填精益髓;山茱萸,主入肝经,滋补肝肾,秘涩精气;山药主入脾经,健脾补虚,涩精固肾。3味补药相配伍有滋肾、养肝、健脾的作用,称为三阴并补。又以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敛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既助泽泻以泻肾浊,又助山药补脾,且防熟地黄滋腻有碍运化。功效滋补肝肾,三补三泻,专治肝肾阴虚,兼加虚火上炎、阴不内守之疾,乃治疗肾虚之主剂。《医方论》提出:“药止六味,有开有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或云湿热一层,尚未顾及,其实六味即为标本同治之方。现代药理研究[13]证明有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毒性反应、延缓衰老、抗氧化、提高精子质量等作用。苎麻根、白茅根、栀子则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现代药理[14]证明,凉血止血药物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及抗炎等作用消除外源性致病因素,从而阻断疾病的发展。全方虽可清热,而又滋阴;虽可止血,而又祛瘀。瘀去新生,阴滋火息,可为本方探本穷源之法。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标本兼顾,切中血精症的病机演变规律,共奏补益肝肾、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之功,故疗效显著。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生活方式的干预。治疗期间嘱患者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此外,依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观点,血精患者治疗期间应适当增加性生活的频率,避免绝对禁欲,以促进瘀血败精排泄及新鲜精液再生,有利于精囊腺内病理产物的代谢。在促进疾病痊愈的同时,可改善患者性功能及精子质量[15]。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疗程短,所选病例仍在跟踪观察中,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大样本长期的观察总结。此外,目前尚无全面的、客观的、可以量化的疗效评判标准,应该设计类似评价慢性前列腺炎的CPSI(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和评价勃起功能障碍的IIEF(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一样,从血精的减少情况、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等方面,设计统一的临床问卷,这样有助于客观评价药物治疗血精症的疗效,也有利于中医学血精症的临床交流和发展。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9.
[2]欧阳恒,王明忠.中西医临床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57.
[3]潘鸿鹄.中医药治疗炎症学(续本)·精囊炎篇[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2001:5.
[4]Furuya S,Kato H.A clinical entity of cystic dilatation of the utricle associated with hemospermia[J].J Uro,2005,174(3):1039-1042.
[5]徐月敏,陈嵘,乔勇,等.42例血精症病因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泌尿科杂志,2003,18(1):289-290.
[6]吴宏飞.精道外科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311-315.
[7]徐福松.男科临证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8.
[8]陈赤.水牛角的研究与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4):72-74.
[9]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0.
[10]蔡秀红,丁安伟,姚卫峰,等.二至丸临床应用研究[J].吉林中医药,2011,31(8):793-795.
[11]席军,佟力.二至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外医疗,2009(29):98-99.
[12]蔡秀红,黄美艳,丁安伟,等.二至丸考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3):272-275.
[13]窦有业,王薇.六味地黄汤的最新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6):429-432.
[14]张泓.凉血止血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5110,5113.
[15]薛宇阳,叶佳,孙大林,等.金保方男科医案举隅及禁欲观念浅析[J].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81-108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