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能矿山推进煤炭工业生产方式变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智能矿山建设,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实现劳动密集型向“两化”融合、人才技术密集型转变,促进煤炭工业安全平稳运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于近期在陕西神木县召开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陕西省副省长李金柱、神华集团副总经理韩建国、中国神华能源公司副总裁翟桂武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主持。
会上,王显政分析了煤炭行业短期结构性过剩,煤炭消费总量长期适度增加、但增幅回落、比重下降的发展形势,并指出,煤炭行业两化融合与智能矿山建设代表了煤炭工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带动了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和煤矿装备的现代化,带动了煤炭人才综合素质提升,促进了煤炭行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程度和煤炭企业管理水平,是打造煤炭工业升级版、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煤炭行业不断加快智能矿山建设,不少企业在煤矿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和可视化,实现开采资源和环境数字化、技术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管理决策科学化,大大提升了“两化”融合水平,也为企业效益的提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技术抓手。王显证强调,实现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正视短期的严峻形势,更要树立长期的发展信心。在此基础上,要按照“一个深化、五个推进、六个转变”的改革发展总体思路,积极探索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加强科技创新和煤炭文化建设,增强煤炭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为打造中国煤炭工业升级版、全面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峰作题为《依靠科技创新,建设智能矿山,大力推进煤炭工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工作报告。他指出,智能矿山就是对生产、职业健康与安全、技术和后勤保障等进行主动感知、自动分析、快速处理的无人矿山。据统计,我国年产煤炭产量为美国的3.6倍,产业工人却为美国的50倍。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之所以与先进国家存在差距,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众多的煤炭企业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发展阶段,企业用工多,尤其是井下作业人员多,我国实现采煤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息化,转变煤炭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关乎煤炭行业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
智能矿山在煤炭行业的建设,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煤炭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生产安全可控。具体体现在实时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决策支持等功能。智能矿山建设能有效地使煤炭行业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及科学决策支持。
据了解,我国煤矿智能矿山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矿山信息化阶段,以实现矿山各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采煤为标志;第二是矿山数字化阶段,以数字的形式呈现,实现矿山虚拟现实、自动化采煤;第三是矿山智能化阶段,以对矿山自动感知、分析和智能化决策并实现远程控制的智能化开采为标志。
2012年,受工信部委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开展了煤炭行业首次“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工作。通过对85家煤炭企业评估样本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确定煤炭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中级水平阶段”,与机械、电子等先进行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漫长的发展路程。
有关专家强调,煤炭行业应该从五个方面提升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建设水平。在横向覆盖范围方面,从单个工作面向单个煤矿,再向煤炭企业集团,甚至整个矿区延伸;在产业领域延伸方面,从煤炭生产的信息化向煤矿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再向煤化工、煤电、物流等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化延伸;在应用系统集成程度方面,从专业系统集成向部分业务局部集成应用,再向相关系统全面集成应用拓展;在操作手段方面,从人工近距离操作向无人远程遥控,再向系统自适应调控延伸;在发展层次方面,从技术应用向更高层次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升。
会议期间,神华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工信部国际信息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淮北矿业集团、合肥工业大学、神华宁煤集团、国家安监总局通信信息中心、铁法煤业集团、华为集团进行了技术交流。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中国神华神东煤炭集团锦界煤矿、大柳塔煤矿、榆家梁煤矿和陕煤化集团红柳林煤矿。
“智能型矿山在煤炭行业的建设,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煤炭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生产安全可控。具体体现在实时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决策支持等功能。这些建设能有效地使煤炭行业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运营效率、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技术及科学决策支持”。锦界煤矿总工程师艾井石如是说。
近年来,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百万吨死亡率持续下降。2009年,我国煤炭百万吨死亡率降至1以下为0.892,随后逐年下降,2013年降至0.288。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第4大产煤国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每百万吨死亡率仅为0.014左右。采煤工作面是发生煤矿事故的最主要地点,减少井下作业人数最终实现“无人采煤工作面”是保证安全的最有效途径,智能矿山建设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支撑。
红柳林煤矿作为全国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型智能矿山现场会另一个主要参观点,年生产能力达到1800万吨,是国内采高最高、装机功率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化工作面。该矿的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融合了采煤机智能记忆割煤、液压支架跟机自动化、运输系统煤流负荷平衡、智能集成供液、远程遥控等高新技术,实现了正常连续生产过程中采场无人操作,工作面作业人员由过去的14人减少至5人,从而大大提升了煤矿生产安全性,降低了吨煤完全成本。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分管领导及生产、信息、机电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煤机装备、信息、通信企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代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共40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
(责任编辑: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