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以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共圆“中国梦”

2014-08-08 08:05张春艳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4)02—073—04

[内容提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征途上,在万众一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进程中,放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时不我待、“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关键词]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我坚信,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坚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之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两个百年的“中国梦”,道出了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共同心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百年“中国梦”的首要目标

中华民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首先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第一阶段目标。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进程,这一目标的实现已经为期不远了

(一)三十几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展的基础更牢、优势更大、实力更强、起点更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第二大外商投资吸引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5%;贸易进出口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的4.2%提高到2011年的10.4%;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20%;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推动力量。这些“当惊世界殊”的成就的取得,为我们今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和平的国际环境是发展最大的保障条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的优先课题,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和平发展的方向转变;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参与全球化的世界各国带来合作共赢的发展机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论是世界科技革命的新突破还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新发展,都将为中国驱动经济发展再创辉煌创造新的条件。

(三)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当前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必将进一步破除发展的体制障碍,释放发展的新活力,为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力。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必将促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增长,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三是产业格局重组、升级的战略调整,必将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型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给发展带来新机会。四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互动融合、同步发展,必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的后劲。五是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入持续实施期,区域经济由不平衡发展到协调有序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新中国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世纪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二、实现“两个百年之梦”必须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一)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首先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征程中,以独有的精神风采和风貌,形成和发扬了具有特定内涵、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时代精神。从中我们触摸到的是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到的是民族团结的力量。今天,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精神力量的作用也愈加凸显。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对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的高度概括,深刻地揭示了精神力量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的民族灵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紧跟世界与时俱进的时代灵魂。

(二)把爱国主义写在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旗帜上。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坚强团结的精神力量。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抵御重大自然灾害时的众志成城,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汇聚每个人的梦想,成就伟大的中国梦;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最根本的是大力提升国民素质,靠更高的素质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提升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中国梦”的当务之急。

(三)以改革创新激励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力量。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经济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到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全面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彻底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但是,改革没有完成时,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进行改革顶层设计,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四句话,就是对改革创新精神的具体概括。

理解这四句话:第一,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历史性进步都与解放思想密切相关。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大繁荣。实践“中国梦”,更迫切地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第二,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历史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完全正确,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第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要凝聚十几亿中华儿女的力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同心同德,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同向同行,不为任何干扰所惑。第四,“攻坚克难”就是要求我们对21世纪第二个10年多方面问题的复杂性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提高,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也将随之不断显现。我们一定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出发,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不断攻坚克难,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自信和共识,有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有助于团结全国人民,凝聚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中国力量。

(一)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本价值观,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要求,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观。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三)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由价值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样,没有自由也不会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使人更加成为自主、独立的主体,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权利,从而增强了社会的活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四)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正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为了维护这个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五)培育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自身和谐的社会。要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解决人与人的和谐问题;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设两型社会,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以广大人民过上物质富裕、工作体面的生活,过上精神充实、道德高尚的精神生活,解决人的身心和谐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让人民群众在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指数的统一中感受到中国梦的真正价值,自觉自愿、信心百倍地为之努力奋斗。

现在,“两个百年”的前景已经可期可及,令人神往,催人奋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征途上,在万众一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进程中,我们放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时不我待、“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

责任编辑/汪 洋

收稿日期:2013-11-16

作者简介:张春艳,女,沈阳工程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中国梦
浅析弘扬中国精神与激发改革创新实践活力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浅析师范生中国精神培育的路径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