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梁昭华
摘 要:布贴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本文从色彩表现的角度出发,以延川布堆画为例,以求更加深入认识和理解陕北民间布贴艺术的色彩魅力。
关键词:陕北;民间布贴;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象征性色彩
0 引言
陕北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近代由于陕北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这片土地上较多保留了原生态的艺术特质,陕北的布贴艺术就是这片土地上一个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不论是从传统文化还是现代设计的角度审视,都是极具艺术研究价值的。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延川的布贴画艺术也逐渐被发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境界对当代艺术设计将产生很好的启迪作用。
1 陕北布贴艺术的历史脉络
布贴是以各类花色布块拼出纹样并贴缝在服饰或织物上的一种装饰形式,布贴普遍流行于民间乡里。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是由妇女给孩子打补丁演变而来,在缝补过程中,人们有意剪成一定的形状,别出心裁的变成花草鸟兽,细针纳补。原始布贴的应用范围都是日常用品,如布贴枕头、被褥、布贴门帘以及儿童布制品,是以实用原则为主体的装饰形式。在陕北,大多数民间艺术都是代代相传,布贴的图案和花样也是通过前人流传下来的,其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通过长辈对于故事的讲述,产生对民间口头文化的基本认知,如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和戏文人物等等。体现着陕北人古老的生殖崇拜和祈福心理。民间布贴艺术形式根植于人民群众,也正是这种口头的技艺传播,才得以保留和延续了我们今日所见的独立而自然的黄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服装上打补丁的时代早已结束,而快节奏的生活已经逐渐影响了乡村的闲适,手工拼贴的装饰也已经被机器制作所取代。现今布贴的实用功能大为降低,但布贴艺术那种原始纯粹的艺术特征在今天却更显出文化价值,并开始成为一种艺术创作的行为,人们借用这种形式制作装饰画,布贴材料起初为服装的下脚料,后来逐渐发展为专门采购布料,染色,通过缝制、粘贴来进行创作,形成了今天家喻户晓的陕北布贴画。现今的陕北布贴画装饰性强、造型夸张,其中色彩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又具备了浓厚的黄土乡情,充分体现出其特有的色彩文化意蕴以及个性的地域特点。其中色彩的表达也成了陕北布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2 陕北布贴艺术色彩的构成分析
由于特殊的地貌特点和特定的气候环境,形成了陕北以暖黄色、灰褐色为主较沉重的环境色彩,一年当中有一多半时间寒冷和干燥,相对单调的色彩环境使得人们向往鲜艳色彩的心理更加迫切。因此,在延川布贴艺术创作过程中,人们喜欢利用强烈色彩对比,明快的色调来表达自身的心理愿望,这种对色彩的补偿心理,也体现出陕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无限向往。[1]这种简单、明快的色彩关系主要从以下方面展现。(1)色相要素的对比关系。色相对比是指由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从色彩学的角度看,最为强烈的色相对比是指色彩体系中处于180度的色彩组合,也称补色关系,是色彩配合中最饱和、最鲜明的对比。陕北民间布贴艺术色相对比是红与绿,明黄与暗紫等补色关系,这些色彩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色域对比,一方面具有活泼而丰富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人类最初的原色审美意识,凸显了布贴艺术原生态的文化特征。在延川布贴画中,颜色多以朱红、桃红、柠黄、粉绿为主,经常看到以大面积红色为底的画面,还有红黄、红蓝、黄紫等大块面对比。除此之外红蓝黄、红绿蓝、红黄绿以及与黑、白二色的组合搭配也很普遍,局部还有其他色系进行装饰,这虽然是最传统的设色方法,但却体现了深刻而非凡的色彩审美观。(2)色彩平衡关系中的调和运用。色彩调和是指当色彩产生不协调时对色彩的进行适当调整,色彩的平衡关系应符合人们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的现象。陕北民间布贴艺术的装饰色彩除了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外,其中利用黑白色达到色彩之间的调和平衡性。陕北民间传有“红喜绿,白为媒”的俗语,红色和绿色的搭配看起来过于刺眼,所以经常在红绿之间划一道白线;在黄色和蓝色的色块对比中,会加入绿色作为协调色,由此产生统一和谐的秩序美感。在众多布贴画中,我们也发现在布块与布块的连接处会上一圈黑边,把过于强烈的对比弱化。“深配浅,浓配淡,深浅浓淡要相间。”[1]由此可见,黑白的调和在布贴艺术用色中存在一定的原则性与规律性,这种看似本能的色彩搭配原则,体现了民间艺人天生的艺术气质,也是人类审美意识的最纯真天性,这正与我们现代的美学设计理念存在共通之处。陕北民间布贴画不管是从细节还是整体效果,都做到精心的布置,既展现了视觉上的冲击感,也保持了稳定、和谐的韵律。在延川布贴画中,对比效果一般体现在局部的色彩搭配中,画面通常以一种颜色作为底色,确定画面的基本基调,然后以小面积的色块相互对比、呼应来表现色彩关系,达到了远观色彩,近看细节的效果。布贴画以其高纯度的色彩,在画面中完美和谐的存在,这种黑白色的巧妙运用也是色彩体系中调和色彩平衡性的重要手法。(3)象征性色彩关系。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是表达情绪的最直接语音,由于色彩本身的象征意义,所体现出来文化理念也有所不同。陕北人对色彩的偏好,采用纯度高,对比鲜明的色彩,除了符合人们心理的平衡外,色彩的象征意义也极其丰富。人们用色彩寄托着某种寓意、情绪和心愿。根据不同场景,用不同的色相表达其隐含的色彩语言。陕北民间艺术以红色系为主色相,因为红色是中华民族群体的神祇崇拜色彩,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太阳崇拜和对生命热血的认识。它象征着红火、喜庆、吉祥之意,是最具象征意义的色彩之一。延川布贴画的主色调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色。这五色构成所有颜色的基本色,故称之为“五行色”。“青为五色之始,赤为五色之荣、黄为五色之主,白为五色之本,黑为五色之终”[2]这些是对民间色彩的象征性的归纳总结,由此也充分体现出延川布贴画的色彩境界蕴含深厚的文化。在对实物的考察过程中,不难发现暖红色是延川布贴画的常用色,它普遍存在于婚庆,节日喜乐画面中。所以红色系的象征意义普遍是乐观的、积极的,民间艺人更是利用这一点来祈愿幸福。“青”即是绿。在苍凉黄土地上,绿色即是生命的象征,人们也以此要寄托生殖繁衍的古老崇拜。在延川布堆画中,绿色的使用率很高,而大面积的绿色几乎是很少见的,普遍作为搭配出现,衬托画面的对比效果。绿色既不能没有,也不能过多,艺人们在运用绿色系时十分谨慎。关于黑白二色的运用,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起到了协调色彩平衡的作用。在郭如林的布贴画中包含着深层次的含义,其打破了原有华丽、浓艳的色彩观,象征意义也更加深刻,从中也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愫,它舍弃了画面火热的对比色调,而只用黑白加红的色调,以这样的色彩关系强化了人物的形象,场面宏大,气氛浓烈,效果不亚于色彩浓郁的作品。[3]在布堆画的世界里,色彩已完全成为一种象征性、心理化的表达,而不单纯是一种视觉感知的形式,人们对色彩的运用正是表达情感与文化的方式。所以说,顺应这些传统的色彩观念,也是积极、乐观、美好的象征。由此可见,色彩原始的象征性无疑是传统民间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依据之一。
3 结语
陕北民间布贴艺术所体现的装饰色彩文化,带有深厚的沉淀与积累,是本地区民众集体意识的艺术表现。其色彩的处理方式,如对比、调和、简化用色、抽象思维等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同时它超然脱俗的气韵,正是现代艺术表现形式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在视觉上达到色彩享受和精神愉悦的作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也为现代设计工作者的审美意识与思维创造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韦鸾鸾.陕西民间布贴艺术在现代壁挂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09:19,48.
[2] 彭德著.中华五色[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35.
[3] 周路.郭如林布堆画[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2.
作者简介:白晓(1989—),女,河南郑州人,西安工程大学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装饰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