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超
摘 要:中国画中的形与神是中国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探析中国画形神的演变从萌芽到形成之间的流变,分析其形成形神兼备观点的原因,对于中国画在新世纪的艺术实践中继续弘扬光大以及对新时期的艺术创新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中国画;形神;演变
1 中国画形与神的产生与形成
形与神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先秦时期,事实上美学形神之辩的产生和发展正是由历史上的哲学形神之辩孕育的,前者的成熟程度取决于后者向审美领域融入和发展的程度。在古代哲学的形神之辩的理论的作用下,艺术家对审美形与神之辩做了深入的研究,实现了中国美学上比较成功的理论体系。同时中国画的形神审美理念在这一时期也同时也趋于成熟。形与神是中国画艺术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最高程度审美的和谐统一,神是借形来体现和实现的艺术,形神的统一是中国画艺术表现的最高程度。以形寓神、神形兼备是中国画艺术表现与创作的审美标准。中国画艺术的表现形神美学理论创发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魏晋时期,发展延续至今,虽然当代中国画在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上都受到了西方绘画理论和技法的影响,但中国画的“形神”审美原则仍然对我们今天的中国画艺术创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仍然需要我们对其认真研究,使其延续和发展。
2 中国画形与神的本质
形与神是中国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他们的表现与内涵将决定一幅画的成败与艺术价值。中国画是随着中国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与审美思想而发展至今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美学家开始将哲学中的形神论引入到中国绘画领域中,其标志是东晋顾恺之在人物画中提出传神论。在顾恺之之后,围绕“形神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使神的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曾多次提及神的概念,先是“以神法道,法道的结果是嵩华有秀,玄牝有灵,万趣融其神思”,也就是说客观万物中含有“神”;然后是“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形容的是神进入画面的形象。因为神是无形的,所以须依赖于有形的事物来表现,这就是说画面形象上可以含有神;最后是“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意思是在主观中也会有神。按宗炳的论述,神存在于客观的山水、主观的思想和画面形象三者之中。而按照我们现在普遍的理解认为:神是创作者所呈现出来的性格、表情、心理活动、精神气质等比形更为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所以写生或创作时,不仅要抓住对象的形,还要抓住对象的内在气质。
形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要素,在处理形的艺术表现上,绘画艺术就是要力求通过对外形的塑造,揭示出美的本质。所以“形”必须是按照艺术的要求来创作,要达到艺术的要求就必须对“形”进行简洁精炼的高度概括,有取舍的选择与有目的地对形进行加工处理。“形”是绘画的基础,是绘画的起点,所以“以形写神”也就是在熟练地把握住对象外部特征的基础上,去揭示出事物的艺术本质。这样,形就具备两层含义:一是写实的形,即创作者在面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时,先以第一感觉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做到“形准”,即解决形象的造型问题;其次是写意的形,也就是说在“形准”的基础上,按照艺术的要求,对“形”进行二次加工,概括提炼,创造出美的作品。
3 中国画形与神的关系
形与神,孰重孰轻是中国画当代研究的核心问题,“形神兼备”是衡量一幅中国画的审美标准,是中国画的美学原则。从创作角度看,我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形神兼备的绘画作品。但是,从艺术审美方面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都离不开“形”与“神”。“形”与“神”在不同时期的绘画中有着不尽相同的含义。“神”的概念一般来说受到当时哲学思考的直接影响,而“形”的观念则更多地涉及了造型艺术的本质特征。如果仅仅由于“神”在人们传统思想意识中的较高位置而忽略了“形”的表现,只重视“神”,其结果必然是出现造型艺术范围之外的一些抽象、玄虚的概念。“神”赖“形”而存在,借“形”来表现,没有“形”,“神”只能空洞的存在。绘画作品中“形”“神”的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孰重孰轻是基于创作者的生活基础,艺术实践与学识修养。创作者在完善艺术实践和学识修养的同时,通过对生活感受,以不同于常人的新的发现,获得的创作绘画,这样的绘画作品才是具有形神兼备的美,是不可言喻的。
4 结语
纵观中国画历代作品表现形与神的关系,是中国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形神兼备,形神统一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理想,这是中国画美学传统的精华,也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把“以形写神”与“以神写形”这两种绘画观点与一般艺术理论范畴联系起来考察,就可以看出“以形写神”更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特征,“以神写形”则是注重浪漫艺术注意特征。形与神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促进了中国画艺术理论发展,也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 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侯安智.中国古代艺术形神论刍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 李似珍.论中国古代形神观的现代概括[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2(1).
[4] 葛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1982.
[5] 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画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6] 俞建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