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服饰文化初探

2014-08-08 11:31戴子红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布朗服饰文化

摘 要:施甸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土著民族,有语言无文字,文化传承主要靠言传身教,至今尚保存着自己独有的民族服装,行成独特的服饰文化。

关键词:布朗;服饰;文化

1 布朗族服饰源流

施甸境内的布朗族是古哀牢国土著民族“百濮”后裔。主要聚居在木老元、摆榔两个民族乡。目前境内共有布朗族8201人,至今尚保存着自己独有的民族服装,沿袭着古朴的服饰习俗。布朗族服饰据史书载:“初,蒲人皆着贯头衣。”晋《新唐书、南蛮传说》:“蒲人妇女以幅布为裙,贯头而系之。”[1]景泰《云南图经志书》记:“蒲蛮男子以布二幅缝为一衣,中间一孔,以首套下”。[2]天启《滇志》载:“蒲人……堆髻跣足,套颈短衣。手铜镯、耳铜圈。”[3]由此可见该族先民服饰的一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布朗族服饰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妇女服装颜色多以绿、红、青、紫为主,衣裤色彩跳动较大,袖口、衣领、裤脚多以彩色布条装饰,或丝线绣花,花色较为艳丽,因而获得了“花蒲蛮”的雅称。布朗族的男性服装,一般是上身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青布褂。头上缠黑布包头,包头末端用红线穗装饰。下穿大腰宽腿布裤,脚穿火麻草鞋。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性服装已逐渐汉化。本文着重介绍至今仍保存尚好的女性服饰习俗。

2 布朗族服饰审美情趣

布朗族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服饰色泽亮丽,且多装饰,具有“花铺满”美称。布朗族妇女身着土蓝布或白布衫,高领,长袖,大面斜襟;长袖口上绣有绿、红、蓝花布横条。高领绣花朵,领上钉有十二个银泡。外套一短衫,领下翻,领尖两边各挂一条银链,分别吊有针筒、挖耳等银器,胸前围着布围腰,长达膝前,下着长至膝下一寸的宽长裤,扎蓝布裹腿,跣足。发髻挽于头顶,头缠两幅一丈余长的青布包头,形似三角,外缠扎一道五色玻璃珠带。装饰品精美而繁多,有头链,以七色玻璃珠串成,四条一束,缠于少女头部,银项扣(扣于颌上的银扣带,以黑布折叠缝制而成,红绿丝绒滚边,边角镶12个银泡,银泡两端钉一副银扣,扣上铸一朵梅花),银链、银耳坠、银针筒、银三须(由银币和环、链筒三部分组成,套筒内设两个小筒)、银手镯、银戒指等。[4]除此外,花草鞋是布朗族服饰中的一个亮点。草鞋由火麻绳编织而成,从鞋尖到鞋跟均用七色绒线团来装饰,穿在脚上,花团锦簇,艳丽夺目,煞是好看。而且它还是布朗族青年男女表情达意的媒介物。姑娘如果看上那个小伙就会将自己亲手编织的花草鞋送给对方,以示爱意。

布朗族新娘服装又别具一格,包头需三层,里层裹住头发,中间层叠成“Δ”形状,外层是黑布套住,前面与中层对齐,后面则长至腰间。衣服里面穿青布长至膝下,外穿一袭大红色衣服,比里件稍短。红衣的袖口、领子上刺绣亮丽的花朵。胸前除挂银链、三须等饰品外,还挂有一面镜子和一把剪子。手执一把黑伞,意为除去路上的一切邪气,平安到家。新娘的外衣较长,无围腰,它代表着顺畅幸福之意。布朗族妇女的服饰除色泽亮丽,精美讲究外,它还可以让人直观地分辨出是否婚配 。未婚少女的发辫缠于包头外,发辫上针有银泡,缠有彩线和七色珠链。已婚妇女则头发挽髻于顶,青布裹头,包头上无装饰品。未婚少女围腰四周嵌有彩花边,已婚妇女则把嵌花边的这面系朝里,外露整块青布。年纪稍长者不配戴花而重于胸链和手镯、耳坠等,衣服色调以青、黑、蓝为主。

3 布朗族服饰文化内涵

布朗族遇喜事,穿着装扮色彩鲜亮,装饰繁多。遇丧事,衣色则以黑、青、蓝为主,不戴饰品。给新娘裁做衣服时,怀孕及坐月子的妇女不能用手去摸,布朗族认为这样会给新娘带来晦气。妇女衣服上的银泡和纽扣也有特殊意义,衣领的银泡是12个代表着一年的12个月。衣褂的24对对襟纽扣,代表着24个节气。妇女袖口缝有三道黑、红、蓝彩色布条,黑代表大地,红代表火塘,蓝代表天空。它讲述着一个布朗族远古的历史故事。传说,天地蒙荒之时,大地涌动,布朗山两块巨大的阴阳石磨合为一,碰撞出了生命的火花,一对布朗族先祖从此诞生了,这对布朗族男女成了家,世代繁衍生息。布朗族认为天地万物有灵,天地造就了先祖,火塘繁衍着后代,“日子不断,火塘不灭”。布朗族将信仰刻记在服饰上,穿在身上,是对万物和祖先崇拜的一种最好表达。

布朗族的服饰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漂亮的包头不仅是装饰,还起到遮挡太阳的作用,宽大的裤筒便于山地劳作而且比较凉爽。跣足和绑腿则是山地民族的服饰特点,跣足便于攀爬和行走,绑腿除美观外还防止腿部被荆棘划破和虫蛇叮咬。而围腰功能最多,除了做装饰外,可以临时当作孩子的背腰和盖被,也可以用来装兜东西。

4 布朗族服饰发展

施甸布朗族的服饰造型优美、色泽艳丽且习俗独特,与临沧、版纳地区的布朗族大不相同。可以说施甸布朗族古朴的服饰习俗是独一无二的,1988年,我县布朗族服饰在云南省民族服饰展中曾获二等奖,在各级文艺展演赛中,把布朗族服饰改良后搬上舞台,得到了广大观众及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认为布朗族服饰不仅漂亮而且独特。从中可以看到了这支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2006年,大型情景歌舞《金布朗》到省市演出,旋起了一股金布朗风。进一步使布朗文化得到了宣传,扩大了影响。县内布朗服饰文化产业也应运而生。姚新玲的“花蒲蛮”牌系列产品就地取材,生态环保,远销到韩国马来西亚、阿玉女制作的布朗服饰风情浓郁,做工精致,符合大众审美情趣,也远销到北京等地,部分成了服饰爱好者的收藏品。

布朗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农村闲散劳力提供了上千人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脱贫致富渠道,同时也使布服饰文化得到了保护和良性传承。

参考文献:

[1] 晋《新唐书、南蛮传说》[M].

[2] 景泰《云南图经志书》[M].

[3] 天启《滇志》[M].

[4] 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M].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戴子红(1963—),男,云南施甸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民俗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布朗服饰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动物“闯”入服饰界
Legendary British Climber Joe Brown乔·布朗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你好,我是布朗熊
你好,我是布朗熊
谁远谁近?
丹·布朗主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