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燕
摘 要:群众文化活动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重要的文化活动形式,近年来群众文化发展越来越繁荣,活动中广场舞蹈成为群众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文将对群众文化中的广场舞蹈进行详细解读,通过对广场舞蹈的了解认识,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更好开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广场活动;精神文明
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通过自发组织的进行娱乐和开发的自由活动形式,广场舞蹈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典型的构成部分。舞蹈具有其他艺术不具备的独特特征,通过肢体有节奏的运动,进行文化的沟通交流,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愉悦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1 广场舞蹈的特征
广场舞蹈在早起的原始社会就存在,集体狩猎、驱赶野兽都是较为简单的广场舞蹈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场舞蹈不断的变革,祭祀、祈祷都是广场舞蹈经历的形式。现阶段,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广场舞蹈形式,通过舞蹈传达人们想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广场舞蹈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舞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1)组织形式的差异性。广场舞蹈的重要特点在于组织形式的差异性。广场舞蹈的表演场地并非在任何场合都能进行,对舞台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广场舞蹈的表演者和观看者能够进行实时的互动,具有特殊的感官感受。广场舞蹈的组织人员是自发进行的,是一种业余爱好下组织的表演活动,广场舞蹈表演中使用设备和道具也都是舞蹈人员自发筹备的,这与其他舞蹈形式有着重要的差异。[1]另外,广场舞蹈的组织形式通常以集体形式存在,在场地宽阔、人员众多的情况下进行。这是广场舞蹈组织中的集体性体现。(2)舞蹈内容的自由性。群众文化自身存在一定的自由性,群众的参与是自发的,娱乐内容也是自发组织的。广场舞蹈也具有同样的自由性特征。在广场舞蹈中,群众通过自我娱乐进行内心情感的宣泄,在参与的过程中群众精神世界和内心得到充分地享受。广场舞蹈的自由性也是吸引大多数群众自发参与的重要原因。(3)舞蹈结构的独特性。广场舞蹈的表演结构严重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舞蹈表演,由于广场舞蹈所在场地、组织形式以及参与人员的特殊性,使广场舞蹈不具备较为严格的表演形式。在舞蹈结构上,通常以情绪取胜。广场舞蹈注重情绪的培养和煽动作用,以达到群体人员的热情和情感的表达。[2]由于广场舞蹈结构的独特性,受到大部分群众的接受和喜爱。
2 解读广场舞蹈——顺应社会发展 丰富广场舞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在现代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下,群众文化的广场舞蹈具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1)群众参与热情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开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进行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人们追求文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经济水平稳定的同时,更多的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对群众文化的参与意识逐渐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群众自我意识增强。群众自身希望更多地投入到社会群众文化活动当中,在集体活动中体现自身的存在感,寻找更多沟通和交流,得到来自社会和群众的更多的认可。[3]2)群众希望丰富自身生活。通过参与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生活的多样性,在活动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在广场舞蹈的参与中,能够全面释放自身的能力,打破约束,没有限制的进行自我表演,充分进行情感的发挥和宣泄,真实地感受到存在的真实性。同时由于广场舞蹈中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没有严格的规定界限,观众在主观能动的作用下容易成为参与者。自由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群众参与热情。(2)广场舞蹈使广场充满活力。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广场舞蹈从早期的生存行为到宗教、祭祀活动,后逐渐发展为民族、民间舞蹈,最终演变成为群众的娱乐、休闲、健身文化活动。其内涵不断变化,逐渐从宗教、祭祀活动中剥离出来,实现了由“娱神”功能向“娱人”功能、“自娱”功能转变。广场舞蹈作为沟通民情民意的载体,展示群众风采的舞台,可以在群众心理上培养起相近的审美趣味,进而培养起相近的道德感与共同体的认同意识,给群众以精神愉悦,使他们在闲暇时间轻松自如地得到心理的和精神的快乐。它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一种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娱乐文化。广场舞蹈作为一种群众文化,反映着人们的生活情态、文化情趣和娱乐趣味。在当下,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人民群众实现文化权利、满足文化需求的最好形式。广场舞蹈的热潮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
3 雅俗共赏下,广场舞蹈的重要意义
尽管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对广场舞蹈的态度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群众文化中,广场舞蹈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1)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下,大多数人由于工作或生活压力产生消极情绪,生活的紧张和工作的疲劳对人们的影响重大。通过广场舞蹈有利于人们有效缓解疲劳情绪,在自由和随意的空间内,进行情感的宣泄和释放,达到缓解压力的作用。[4](2)有利于群众的身心健康。广场舞蹈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同时运动强度较小,适合大多数人参与。在充满趣味性的舞蹈运动中,对肢体进行有节奏的控制,有利于促进人们的肢体协调和身体健康。由于广场舞蹈自身存在的特性,对参与人群的要求较低,适合中老年人进行休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3)促进群众交流。广场舞蹈没有固定的形式和要求,且舞蹈的种类也较为繁多,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广场舞蹈在人民群众工作之余带去更多的是精神的放松。在广场舞蹈中,舞蹈者和光看者的界限没有明确界定,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存在过多的约束性,使群众自身感受到存在性和欢愉性。广场舞蹈的环境下,能够促进参与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有利于友谊的建立,促进沟通,释放情感,缓解压力。(4)促进社会和谐。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促进社会和谐是活动建设的重要目的。广场舞蹈自身的文化交流形式和情感宣泄途径,都十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透过广场舞蹈中欢快的节奏,美妙的乐曲,和肢体之间有效的摆动,构成了一个和谐友爱的沟通环境。通过广场舞蹈能够培养人们之间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能力,在沟通交流的同时,完善人们自身整体素质。通过广场舞蹈的沟通,能够促进人们在舞蹈中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提高自身团结意识,感受集体的力量,提高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构建。
4 结束语
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对我国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广场舞蹈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构成部分,要提高对广场舞蹈的重视程度,更好地促进广场舞蹈的发展,发挥出广场舞蹈自身的独特功能。广场舞蹈能够有效帮助人们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在群众文化活动建设中,要注重对广场舞蹈的重视,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完善广场舞蹈的多方面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活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张琳.广场文化在我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方作家,2012(07).
[2] 杨继红.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给人轻松愉悦的精神享受——浅谈广场舞蹈[J].剧作家,2012(11).
[3] 王红涛.芜湖市广场舞的开展现状与推广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4] 邹荣.对广场文化美学问题的探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