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时值节奏的识谱解读

2014-08-08 13:36张继农
黄钟 2014年2期

文章编号:1003-7721(2014)02-0181-06

摘要:20世纪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安在他的现代音乐作品中,探索并且大量使用了“附加时值”和“不可逆节奏”这两种节奏形式。文章针对“附加时值”的节奏特点,从视谱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性的解读。

关键词:附加时值;不可逆节奏;节奏特点;解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3.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2.021

1944年《我的音乐语言技巧》出版,标志着以奥利维埃·梅西安为代表的作曲家在音乐节奏方面也有了系统的理论创新。在《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中,梅西安系统地阐述了节奏创新的许多内容,其中“附加时值”的节奏手法突破传统节拍观念,使大多接受传统节奏训练的学习者与演奏员视谱困难,甚至短时内无法视谱,其节奏手法值得关注。

“附加时值”节奏是梅西安尝试突破常规节奏的第一步。1935年,其作品《救世主的圣诞》(Nativité du seigneur)中的主要节奏特点即为“附加时值”。这是他在作品中第一次尝试使用这种节奏系统。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出了“不可逆节奏”。

一、“附加时值”的概念

“用一个很短小时值(像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或相等时值的休止符)插入正常的节拍中,可以打破四平八稳的方整进行,取得一种特殊效果。这时的小节线已不可能作为划分节拍单位的记号,而只是作为分句参考以及取消临时升降记号的作用。”奥利维埃·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连宪生译,台北:中国音乐书房1992年版,第19页。 这是梅西安对“附加时值”节奏法的最初概述。“附加时值”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方整的节拍强弱规律,“取得一种特殊效果”。梅西安认为“附加时值”的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常规节拍中用音符、附点或休止符的增值或减值文章中选用的谱例均来自于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附加时值的节奏”章节。

谱例1增值节奏型

a

b

c

以上三例,第二小节都是在第一小节基础上增加时值,形成附加时值节奏。“附加时值”不仅包括增加时值,也使用部分缩减时值的方法变化节奏,如下例:

谱例2减值节奏型

该例第一小节为原型节奏,第二小节将第二小拍节奏时值缩减一半,第四小节将第三小拍时值缩减一半。这种增加或减少方整节拍中时值的做法,模糊了节拍感,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早期音乐的形态,或者说与早期音乐的形态有某些相似之处。

2.按固定的比例每个音各自变值:

各自扩大一倍;各加1/2即为;各减1/2即为。也可以按不固定的比例如先以1/2增减后,再以1/4增减,但规律性就更隐蔽了。

3.按固定长的时值每个音各自变值:

各自增加十六分音符即为;各自减少十六分音符即为当然,也可在不同节奏型中加入或减去固定比例时值如:增加后

4.按特定总数变值:

保持这三个八分音符值每个递增:。

5.不规则变值:

上例2、3两拍是1、2拍的不精确扩大,第二小节是1、2拍的倍数扩大。或者也可以将上例变化理解为各种变值方法的混合利用。

二、附加时值的解读

附加时值的记谱形式看起来直观,但由于附加时值的单位很小而且频繁,对演唱(奏)者产生很大困惑,即便经过传统节奏感训练的有经验的演奏员也很难象演奏传统规律节拍的乐谱那样快速视奏。为了准确的解读每一个附加时值节奏,需要仔细地分析最小单位时值。

谱例3

以上谱例可以有如下解读

谱例4

此例是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中例68和例69中对附加时值的解释。从上例来看,梅西安作品中的附加时值节奏,并不是完全无章可循。谱例3看似完全无节拍,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节奏,在谱例4中,经过3/4拍的重新排列,让读者清晰的读懂了附加时值的节奏。

谱例5

此例中的“附加时值”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分析,可以将乐谱的最小节拍单位确定为十六分音符,因此在乐谱中加入小的拍号,就可以顺利读谱了:

谱例6

再如

谱例7

此例来源于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的例33,是梅西安又一重要节奏理论“不可逆的节奏”的典型例子,其中附加时值比比皆是。如果仔细分析可知其基本单位应是十六分音符,解析如下:

谱例8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见,“附加时值”解读的关键在于首先分析其有无节拍上的规律,或者利用较大拍子解读(谱例4中3/4拍诠释);或者寻求较小的基本单位(时值),譬如十六分音符解读,如谱例5-8。

三、附加时值的应用

“附加时值”是梅西安研究东西方早期音乐的成果之一。早在梅西安之前,就有一些西方作曲家对此进行了探索。在欧洲作曲家为了追求音乐的新颖别致及异国情调,会尝试加入东方音乐风格的音乐素材,例如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等等都是近代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

巴托克作品中如5/8拍、7/8拍、11/8拍的“质数节拍”,还有保加利亚式节奏【(2+3+3)/8、(4+2+3)/8】等等都是对传统节奏的突破。

谱例9巴托克《小宇宙》(103条)《小调与大调》

斯特拉文斯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春之祭》,其节奏方面已显现出“附加时值”的特点。

谱例10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对当选少女的赞美)第1-3小节

上例的节奏从谱面上来看是5/8、9/8拍,而在实际听觉中,其特点更接近“附加时值的节奏”的描述。

这些前辈作曲家对节奏的尝试,对梅西安附加节奏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同为法国人的德彪西作品中,那些特殊划分时值的节奏如3、5、7、11连音的运用,模糊了乐句,并且由于音乐旋律快速移动,其节拍的韵律感渐趋消失。这种仿佛是即兴之作的节奏感,相信也对梅西安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前人的探索和音乐节奏的新奇感,触动并指引梅西安不断深入挖掘、研究,加上他本人作为一个鸟类学家的新思维,终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节奏形态。

“附加时值”节奏,是梅西安研究节奏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梅西安通过对前人的大量节奏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认真学习其节奏成果,可以让我们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二十世纪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的音乐演奏与创作服务。梅西安宁可使用难读的记谱方式而不使用易于解读的记谱,相信会让更多人深入广泛的研究。

作者简介:张继农(1969~),男,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武汉430060)

收稿日期:20130910

(责任编辑:刘莎)

How to Read the Rhythm with Additional Duration

ZHANG Jinong

Abstract:Olivier Messiaen, the French compose in 20th century, explored and extensive used "additional duration" and "irreversible rhythm", two forms of the rhythm in his contemporary music. From the viewpoint of reading music, this paper interpreted the rhythmic features of "additional duration" on the researchoriented.

Key Words: additional duration; irreversible rhythm; rhythmic features; reading method

endprint

文章编号:1003-7721(2014)02-0181-06

摘要:20世纪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安在他的现代音乐作品中,探索并且大量使用了“附加时值”和“不可逆节奏”这两种节奏形式。文章针对“附加时值”的节奏特点,从视谱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性的解读。

关键词:附加时值;不可逆节奏;节奏特点;解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3.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2.021

1944年《我的音乐语言技巧》出版,标志着以奥利维埃·梅西安为代表的作曲家在音乐节奏方面也有了系统的理论创新。在《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中,梅西安系统地阐述了节奏创新的许多内容,其中“附加时值”的节奏手法突破传统节拍观念,使大多接受传统节奏训练的学习者与演奏员视谱困难,甚至短时内无法视谱,其节奏手法值得关注。

“附加时值”节奏是梅西安尝试突破常规节奏的第一步。1935年,其作品《救世主的圣诞》(Nativité du seigneur)中的主要节奏特点即为“附加时值”。这是他在作品中第一次尝试使用这种节奏系统。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出了“不可逆节奏”。

一、“附加时值”的概念

“用一个很短小时值(像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或相等时值的休止符)插入正常的节拍中,可以打破四平八稳的方整进行,取得一种特殊效果。这时的小节线已不可能作为划分节拍单位的记号,而只是作为分句参考以及取消临时升降记号的作用。”奥利维埃·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连宪生译,台北:中国音乐书房1992年版,第19页。 这是梅西安对“附加时值”节奏法的最初概述。“附加时值”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方整的节拍强弱规律,“取得一种特殊效果”。梅西安认为“附加时值”的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常规节拍中用音符、附点或休止符的增值或减值文章中选用的谱例均来自于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附加时值的节奏”章节。

谱例1增值节奏型

a

b

c

以上三例,第二小节都是在第一小节基础上增加时值,形成附加时值节奏。“附加时值”不仅包括增加时值,也使用部分缩减时值的方法变化节奏,如下例:

谱例2减值节奏型

该例第一小节为原型节奏,第二小节将第二小拍节奏时值缩减一半,第四小节将第三小拍时值缩减一半。这种增加或减少方整节拍中时值的做法,模糊了节拍感,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早期音乐的形态,或者说与早期音乐的形态有某些相似之处。

2.按固定的比例每个音各自变值:

各自扩大一倍;各加1/2即为;各减1/2即为。也可以按不固定的比例如先以1/2增减后,再以1/4增减,但规律性就更隐蔽了。

3.按固定长的时值每个音各自变值:

各自增加十六分音符即为;各自减少十六分音符即为当然,也可在不同节奏型中加入或减去固定比例时值如:增加后

4.按特定总数变值:

保持这三个八分音符值每个递增:。

5.不规则变值:

上例2、3两拍是1、2拍的不精确扩大,第二小节是1、2拍的倍数扩大。或者也可以将上例变化理解为各种变值方法的混合利用。

二、附加时值的解读

附加时值的记谱形式看起来直观,但由于附加时值的单位很小而且频繁,对演唱(奏)者产生很大困惑,即便经过传统节奏感训练的有经验的演奏员也很难象演奏传统规律节拍的乐谱那样快速视奏。为了准确的解读每一个附加时值节奏,需要仔细地分析最小单位时值。

谱例3

以上谱例可以有如下解读

谱例4

此例是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中例68和例69中对附加时值的解释。从上例来看,梅西安作品中的附加时值节奏,并不是完全无章可循。谱例3看似完全无节拍,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节奏,在谱例4中,经过3/4拍的重新排列,让读者清晰的读懂了附加时值的节奏。

谱例5

此例中的“附加时值”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分析,可以将乐谱的最小节拍单位确定为十六分音符,因此在乐谱中加入小的拍号,就可以顺利读谱了:

谱例6

再如

谱例7

此例来源于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的例33,是梅西安又一重要节奏理论“不可逆的节奏”的典型例子,其中附加时值比比皆是。如果仔细分析可知其基本单位应是十六分音符,解析如下:

谱例8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见,“附加时值”解读的关键在于首先分析其有无节拍上的规律,或者利用较大拍子解读(谱例4中3/4拍诠释);或者寻求较小的基本单位(时值),譬如十六分音符解读,如谱例5-8。

三、附加时值的应用

“附加时值”是梅西安研究东西方早期音乐的成果之一。早在梅西安之前,就有一些西方作曲家对此进行了探索。在欧洲作曲家为了追求音乐的新颖别致及异国情调,会尝试加入东方音乐风格的音乐素材,例如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等等都是近代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

巴托克作品中如5/8拍、7/8拍、11/8拍的“质数节拍”,还有保加利亚式节奏【(2+3+3)/8、(4+2+3)/8】等等都是对传统节奏的突破。

谱例9巴托克《小宇宙》(103条)《小调与大调》

斯特拉文斯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春之祭》,其节奏方面已显现出“附加时值”的特点。

谱例10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对当选少女的赞美)第1-3小节

上例的节奏从谱面上来看是5/8、9/8拍,而在实际听觉中,其特点更接近“附加时值的节奏”的描述。

这些前辈作曲家对节奏的尝试,对梅西安附加节奏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同为法国人的德彪西作品中,那些特殊划分时值的节奏如3、5、7、11连音的运用,模糊了乐句,并且由于音乐旋律快速移动,其节拍的韵律感渐趋消失。这种仿佛是即兴之作的节奏感,相信也对梅西安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前人的探索和音乐节奏的新奇感,触动并指引梅西安不断深入挖掘、研究,加上他本人作为一个鸟类学家的新思维,终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节奏形态。

“附加时值”节奏,是梅西安研究节奏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梅西安通过对前人的大量节奏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认真学习其节奏成果,可以让我们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二十世纪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的音乐演奏与创作服务。梅西安宁可使用难读的记谱方式而不使用易于解读的记谱,相信会让更多人深入广泛的研究。

作者简介:张继农(1969~),男,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武汉430060)

收稿日期:20130910

(责任编辑:刘莎)

How to Read the Rhythm with Additional Duration

ZHANG Jinong

Abstract:Olivier Messiaen, the French compose in 20th century, explored and extensive used "additional duration" and "irreversible rhythm", two forms of the rhythm in his contemporary music. From the viewpoint of reading music, this paper interpreted the rhythmic features of "additional duration" on the researchoriented.

Key Words: additional duration; irreversible rhythm; rhythmic features; reading method

endprint

文章编号:1003-7721(2014)02-0181-06

摘要:20世纪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埃·梅西安在他的现代音乐作品中,探索并且大量使用了“附加时值”和“不可逆节奏”这两种节奏形式。文章针对“附加时值”的节奏特点,从视谱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性的解读。

关键词:附加时值;不可逆节奏;节奏特点;解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3.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2.021

1944年《我的音乐语言技巧》出版,标志着以奥利维埃·梅西安为代表的作曲家在音乐节奏方面也有了系统的理论创新。在《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中,梅西安系统地阐述了节奏创新的许多内容,其中“附加时值”的节奏手法突破传统节拍观念,使大多接受传统节奏训练的学习者与演奏员视谱困难,甚至短时内无法视谱,其节奏手法值得关注。

“附加时值”节奏是梅西安尝试突破常规节奏的第一步。1935年,其作品《救世主的圣诞》(Nativité du seigneur)中的主要节奏特点即为“附加时值”。这是他在作品中第一次尝试使用这种节奏系统。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出了“不可逆节奏”。

一、“附加时值”的概念

“用一个很短小时值(像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或相等时值的休止符)插入正常的节拍中,可以打破四平八稳的方整进行,取得一种特殊效果。这时的小节线已不可能作为划分节拍单位的记号,而只是作为分句参考以及取消临时升降记号的作用。”奥利维埃·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连宪生译,台北:中国音乐书房1992年版,第19页。 这是梅西安对“附加时值”节奏法的最初概述。“附加时值”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方整的节拍强弱规律,“取得一种特殊效果”。梅西安认为“附加时值”的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常规节拍中用音符、附点或休止符的增值或减值文章中选用的谱例均来自于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附加时值的节奏”章节。

谱例1增值节奏型

a

b

c

以上三例,第二小节都是在第一小节基础上增加时值,形成附加时值节奏。“附加时值”不仅包括增加时值,也使用部分缩减时值的方法变化节奏,如下例:

谱例2减值节奏型

该例第一小节为原型节奏,第二小节将第二小拍节奏时值缩减一半,第四小节将第三小拍时值缩减一半。这种增加或减少方整节拍中时值的做法,模糊了节拍感,在不知不觉中又回到了早期音乐的形态,或者说与早期音乐的形态有某些相似之处。

2.按固定的比例每个音各自变值:

各自扩大一倍;各加1/2即为;各减1/2即为。也可以按不固定的比例如先以1/2增减后,再以1/4增减,但规律性就更隐蔽了。

3.按固定长的时值每个音各自变值:

各自增加十六分音符即为;各自减少十六分音符即为当然,也可在不同节奏型中加入或减去固定比例时值如:增加后

4.按特定总数变值:

保持这三个八分音符值每个递增:。

5.不规则变值:

上例2、3两拍是1、2拍的不精确扩大,第二小节是1、2拍的倍数扩大。或者也可以将上例变化理解为各种变值方法的混合利用。

二、附加时值的解读

附加时值的记谱形式看起来直观,但由于附加时值的单位很小而且频繁,对演唱(奏)者产生很大困惑,即便经过传统节奏感训练的有经验的演奏员也很难象演奏传统规律节拍的乐谱那样快速视奏。为了准确的解读每一个附加时值节奏,需要仔细地分析最小单位时值。

谱例3

以上谱例可以有如下解读

谱例4

此例是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中例68和例69中对附加时值的解释。从上例来看,梅西安作品中的附加时值节奏,并不是完全无章可循。谱例3看似完全无节拍,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节奏,在谱例4中,经过3/4拍的重新排列,让读者清晰的读懂了附加时值的节奏。

谱例5

此例中的“附加时值”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分析,可以将乐谱的最小节拍单位确定为十六分音符,因此在乐谱中加入小的拍号,就可以顺利读谱了:

谱例6

再如

谱例7

此例来源于梅西安《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的例33,是梅西安又一重要节奏理论“不可逆的节奏”的典型例子,其中附加时值比比皆是。如果仔细分析可知其基本单位应是十六分音符,解析如下:

谱例8

从以上几个例子可见,“附加时值”解读的关键在于首先分析其有无节拍上的规律,或者利用较大拍子解读(谱例4中3/4拍诠释);或者寻求较小的基本单位(时值),譬如十六分音符解读,如谱例5-8。

三、附加时值的应用

“附加时值”是梅西安研究东西方早期音乐的成果之一。早在梅西安之前,就有一些西方作曲家对此进行了探索。在欧洲作曲家为了追求音乐的新颖别致及异国情调,会尝试加入东方音乐风格的音乐素材,例如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等等都是近代作曲家中的代表人物。

巴托克作品中如5/8拍、7/8拍、11/8拍的“质数节拍”,还有保加利亚式节奏【(2+3+3)/8、(4+2+3)/8】等等都是对传统节奏的突破。

谱例9巴托克《小宇宙》(103条)《小调与大调》

斯特拉文斯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春之祭》,其节奏方面已显现出“附加时值”的特点。

谱例10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中(对当选少女的赞美)第1-3小节

上例的节奏从谱面上来看是5/8、9/8拍,而在实际听觉中,其特点更接近“附加时值的节奏”的描述。

这些前辈作曲家对节奏的尝试,对梅西安附加节奏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同为法国人的德彪西作品中,那些特殊划分时值的节奏如3、5、7、11连音的运用,模糊了乐句,并且由于音乐旋律快速移动,其节拍的韵律感渐趋消失。这种仿佛是即兴之作的节奏感,相信也对梅西安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前人的探索和音乐节奏的新奇感,触动并指引梅西安不断深入挖掘、研究,加上他本人作为一个鸟类学家的新思维,终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节奏形态。

“附加时值”节奏,是梅西安研究节奏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梅西安通过对前人的大量节奏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认真学习其节奏成果,可以让我们更具体、更深入的了解二十世纪的音乐文化,为我们的音乐演奏与创作服务。梅西安宁可使用难读的记谱方式而不使用易于解读的记谱,相信会让更多人深入广泛的研究。

作者简介:张继农(1969~),男,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武汉430060)

收稿日期:20130910

(责任编辑:刘莎)

How to Read the Rhythm with Additional Duration

ZHANG Jinong

Abstract:Olivier Messiaen, the French compose in 20th century, explored and extensive used "additional duration" and "irreversible rhythm", two forms of the rhythm in his contemporary music. From the viewpoint of reading music, this paper interpreted the rhythmic features of "additional duration" on the researchoriented.

Key Words: additional duration; irreversible rhythm; rhythmic features; reading method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