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1003-7721(2014)02-0037-08
摘要:道教音乐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蕴涵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和潜在的市场价值,越来越成为我国文化产业与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有益资源。文章以“道教音乐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为背景,以武汉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组织的武汉道教文化产业暨旅游开发项目为契机,在对“经忏丛林”武汉长春观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对其道教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J61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4.02.004
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外,蛇山尾部双峰山麓,是武汉现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建筑古迹。其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21处重点宫观之一,1992年被湖北省列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武汉长春观道教历史悠久,元时,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为扩大道教在中原及南方的影响,遣弟子至荆湖之地的武汉创办道教丛林,后世弟子为了纪念长春真人丘处机,在松岛修建道观,取名为“长春观”。武汉长春观道教声名显赫,为中国道教全真天下“四大丛林”之一,且有“经忏从林”之美誉,乃道子云集之处,系黄冠披依之所,是武汉道教文化的发祥地,是众人向往的江南一大福地。
近年来,为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实施“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引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的号召,长春观利用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有利契机,结合“把武汉建设成具有滨江滨湖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中国中部旅游集散地和文明出游的客源地”引自张侠:《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12年6月27日。 的武汉旅游业发展目标,确立了以道教音乐文化为优先产业发展方向,希望通过道教音乐文化的建设,进而联动道观、道器、道功、道技、道艺、道仪、道医、道养等方面的全面开发,以增强道教音乐文化的转化力、创新力、提升力、凝聚力和辐射力,更好地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做贡献。
一、武汉长春观道乐文化产业
发展的建设条件武汉长春观有着悠久的道教文化传统,道教文化资源积淀深厚,经忏科仪在全国道教界久负盛名。当前,在湖北“文化强省”和武汉“文化兴市“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发展长春观的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1.政策优势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将武汉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大的“商务会展型和都市休闲型城市、旅游中心城市”,为实现这一既定目标,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成为合力兴旅的重要抓手。
“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将突破200万人次,接待境内旅游者达到1.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和外汇收入分别突破1600亿元和8亿美元,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5%以上”引自王媛:《武汉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出炉》,荆楚网:2011年1月14日。 ,全市旅游业的良好态势必将带动长春观的道教文化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武汉市还将实施“文化五城”建设,这更为长春观的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十二五”时期,武昌区还将重点建设长春观宗教文化街区,这也为长春观打造“道教文化、武汉特色、全国一流”的音乐文化品牌创造了有利条件。
2.区位优势
武汉长春观地理位置优越。长春观与武汉市标志性景观黄鹤楼景区毗邻,是全国为数不多位居都市中心的道教古观,此地不仅是道教徒修身布道的著名宗教场所,也是道教音乐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被誉为闹市中的清静福地,道内南来北往的云游“挂单”者络绎不绝,游客、信众基础资源优势突出,对武汉城市圈内道教名山宫观的道教活动也具有较大的辐射作用。
图1武汉长春观区位图
武汉长春观旅游布局完善。长春观位于武汉市“两江四岸”旅游集聚区辐射点,是武昌区“十二五”规划中“一核两带、三区八景”“一核”:黄鹤楼,“两带”:蛇山——洪山——珞珈山旅游景观带、中南路——中北路旅游景观带,“三区”:古城文化旅游区、湖泊休闲旅游区、滨江商贸旅游区,“八景”:黄鹤楼景区、首义景区、东湖景区、户部巷——都府堤景区、长春观景区、昙华林景区、宝通寺景区、滨江商贸区。 布局中“蛇山——洪山——珞珈山旅游景观带”的支撑景区,同时也是武昌“宗教文化游”武昌“宗教文化游”核心景区为长春观、宝通寺、昙华林、龙华寺教区。 的首个核心景区,与武汉名胜黄鹤楼、辛亥首义广场遥相呼应。从周边人口分布看,长春观座落的武昌城区常住人口密集,据武汉市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2011年度数据。 ,武汉市常住人口为978.5392万人,其中武昌区常住人口为119.9127万人,居武汉市各区之首,如果加上洪山区和青山区,传统意义上的三镇武昌地区人口达273.3936万人,因此,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的产业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文化消费市场。
3.资源优势
武汉长春观道教历史地位突出。长春观历史上高道辈出,人文荟萃,其中许多是精通乐律的名师,如近代陈明昆、王世南、喇万慧、韩高超、闵智亭闵智亭,全国政协第十届常务委员,第六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等著名高道都曾在此修行访道。据《长春观志》记载,清初长春观著名高功潘九阳“十六岁入武当山出家学道,惟好吟咏经韵,从事有所得……辑《道藏》中超死救苦祈祷之文,名《广成辑要》”,所以,武汉长春观的法务活动历来在道教界享有盛誉,且远在江西的庐山历史上也设有长春观的下院。
武汉长春观道教文化活动频繁。长春观具有重视道教文化建设的优良传统,仅自1995年以来,曾先后举办“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庆香港回归祈祥道场”、“罗天大醮”、“第九届全国道教音乐汇演”等规模盛大的道教文化活动。宫观的经乐法务团自建团以来,先后赴北京白云观、山西绵山、辽宁千山、吉林辉南龙潭宫、新加坡城隍庙、沈阳太清宫、马来西亚莲湖山道院、山东碧霞祠、崂山太清宫、海南玉蟾宫、浙江新昌重阳宫、河南鹿邑太清宫、河南登封中岳庙以及港、澳、台湾等地,举行道教法事或参加庆典活动,还面向全国举办过“政策法规、道教‘高功·音乐学习班”,尤其是2009年,武汉长春观举办了方丈升座庆典,本观主持吴诚真道长成为中国道教历史上的首位女方丈,武汉长春观名声由此益隆。
武汉长春观道教乐团基础良好。“武汉长春观经乐法务团”是目前武汉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经乐团,于2000年在原武汉长春观经忏班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现有高功、经师、乐师40余人。多年来,在吴诚真会长的倾心支持和雷宗南等道众的共同努力下,“武汉长春观经乐法务团”除添置乐器、法器等基础性建设外,还积极鼓励年轻道众学习道教音乐文化知识,并请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等专业院校和文艺团体的专家教授,长期担任道众的音乐指导,对前来挂单且擅乐律的道友均多方挽留。如今,“武汉长春观经乐法务团”名声渐起,已经成为江城道教音乐文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武汉长春观道乐文化产业
发展的建设措施武汉是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文化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宗教文化色彩斑斓。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建设,具有良好的人文基础与自然条件,其发展应向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笔者以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武汉长春观的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可通过“制定好一个规划、建设好两个工程、完成好三个项目、打造好四个品牌”的举措,大力整合武汉地区的道乐文化资源和力量,挖掘文化资源蕴涵的经济价值,不断推动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1.制定好一个规划
2003年,按照《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武汉长春观进行了“三路四院”的建设总体规划,力求将道教宫观建设与道教文化风景线打造和谐统一,其中的规划将西路主要定位为道教音乐和道教养生文化。经过十年多的建设和发展,长春观作为武汉城市旅游的开发重点和旅游窗口单位,历次被纳入武汉城市的整体规划并不断得到发展。当前,长春观根据《武汉市宗教事务条例》和宫观建设现状,应积极主动对接武汉“艺术之城”和市、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中国武汉·长春观配套设施建设规划》2013年7月29日,武汉市规划局《武汉长春观整体规划设计方案》讨论稿。 的新蓝图,相应制定好《武汉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建设目标上要本着“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谋划道乐文化产业发展;要有创全国一流的雄心壮志;在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建设中则本着“何以生根,如何落地”武汉市委领导对武汉长春观道乐文化产业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 的务实作风;要有远期、中期和近期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要体现道教文化和武汉特色;要利用长春观建设“宗教文化交流休闲区,朝拜区,生活景观区,生态景观区”《中国武汉·长春观配套设施建设规划》,http://www.whccg.com,2013年。 的阶段目标,力争通过道教音乐产业的规划和实施,努力将长春观打造成武汉道教音乐文化的博览之地、演绎之地、传播之地,进而有效融入“武汉宗教旅游文化专线”笔者建议可利用武汉市宗教文化的资源优势,将佛教文化资源(汉阳归元寺、武昌宝通寺)、伊斯兰教文化资源(汉口民权路清真寺、武昌起义门清真寺)、天主教文化资源(上海路圣苦瑟教堂、武昌花园山圣家堂)和基督教(荣光堂、救世堂)与武汉长春观和黄鹤楼等道教文化资源整合,打造特色“武汉宗教文化旅游文化专线”,让游客从中感受梵呗、清音、圣咏和妙乐的文化魅力。 ,以此优化武汉市旅游结构,升华武汉市旅游文化品质,增加旅游演艺、旅游会展、旅游餐饮、旅游住行、旅游购物中的文化特色,形成以道教音乐为纽带的宗教文化旅游观光产业链。
2.建设好两个工程
(1)道教音乐场馆建设。近年来,武汉长春观的基础建设日新月异,但综合型场馆建设由于受到资金和场地条件等限制亟待加强。所以,依托长春古观建筑群切实解决好道教音乐场馆建设,是推动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建议在毗邻长春观的“皇城水都”区域,通过市、区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好产权属性,筹资改建或新建面积5000平米左右的长春观道教演艺厅,道教演艺厅与长春观总体布局既要有机统一,又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便于夜间开展演艺活动和加强安全管理。在建筑风格设上,演艺厅的内外建筑元素应有鲜明的道教色彩和地方特色;在建筑规格上,厅内舞台和观众厅的视听效果应具有高起点和高标准,场馆内还应配套建设道教影像视听室、道教法器陈列室和道教文化产品营销点,要力争打造国内道教精品音乐场馆。鉴于“皇城水都”可用地资源紧张的实际,道教演艺厅的座次建设可采用池座、楼座等分层设计,座位以500人左右的规模为宜,要能够满足现代各类中型演出和道教文化活动的需要。
为进一步增强长春观道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硬件条件,根据长春观的现有建设格局,可将观内中路道藏阁前的广场改造成为具有道教文化特色的音乐综合广场,中路的碑廊及周边适宜处建设道教音乐文化长廊,广场地面和四周建筑配置配套的灯光和音响设备,为日常及夜间户外大型道教文化活动提供硬件保障。
图2武汉长春观演艺厅、音乐广场规划图示
(2)道观停车场地建设。近年来长春观经过规划建设,道观内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停车场地的建设一直是制约长春观旅游发展的瓶颈。道观停车场地的建设,除资金外更需要建设场地。目前,有关专家曾提出三种建设方案供主管部门论证决策:一是在长春观东侧绿化地“竹林”上新建地下或地上停车场;二是利用武汉市“长江大道”建设规划在长春观对面择址新建停车场,在“长江大道”上架设天桥连接长春观和停车场;三是结合长春观宗教文化街区建设,积极利用长春观西端“武九”铁路可能拆线的良好契机,建设连接长春观和“皇城水都”架空停车场,同时还建议在大东门蛇山断裂处建设人行天桥,将蛇山连接起来,使黄鹤楼、长春观等景点无间断通行,以方便游客和吸引人流。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案,停车场的建设应与武汉市政规划和长春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相协调,要在科学调研、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停车场的新建或改造,为长春观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好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
3.完成好三个项目
(1)道教音乐剧项目。道教音乐剧是以道教人物、题材、主题等为主要内容所创作的表演脚本,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历史上,道教与戏剧的关系十分紧密,许多表现道教思想的戏剧作品脍炙人口且深受大众喜爱。所以,利用仙道题材,打造具有道教文化和地方特色道教音乐剧精品,必将成为长春观道乐文化发展的突破点和江城旅游文化建设的新亮点。
目前,一些利用艺术手段弘扬道教文化的创意活动已产生出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中国第一部道教文化大型原生态实景表演《太极神韵》2006年由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第六届道教音乐汇演”开幕式演出。 、“第二届国际道教论坛(南岳)”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2011年由中国著名活动运营机构新活动传媒策划执行。 ;还有具有道教文化特质的云南著名文化旅游品牌“丽江洞经音乐”等,这些为长春观道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对长春观如何开展道乐文化产业创意提出了新的课题。
笔者以为,结合江城文化特色和武汉长春观道教文化传统,可以“水以载道、乐以明道”的理念进行道教音乐剧的创作。
首先,道教自古崇尚“水”的哲学思想。老子在道学思想上曾烙下过厚重的江河文化印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水与世无争且润物无声,“水文化”实质是一种和谐文化,是对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中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一种阐发;老子还认为:“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道德经》第八章。 ,水能以柔克刚且能滴水穿石,这又可视为“水文化”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城市精神的另一种解读。所以,道教的“水文化”作为江城“阴阳互动”的城市旅游文化底色,为江城旅游文化平添了灵秀和生机。
其次,江城具有丰富的“水”文化资源。武汉是一座水城,素有“江城”和“百湖之市”之称,全市拥有166个湖泊、165条河流,水体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4,江城生于水、兴于水,蕴涵着“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江水蛇山”的黄鹤文化,“众志成城”的抗洪文化……,城市的文化之根实质就是水文化。所以,“寻找城市旅游文化底色的根本目的在于依托文化形成强有力的旅游产品。相对武汉其他较小较散而又缺乏物质载体的文化,只有依托‘水文化,联动其他文化,才有可能将城市旅游产品做大做强”马用《得“水”独优 武汉旅游文化的底色——“水文化”》,http://www.sina.net 2006年11月14日 14:55 《汉网》。 。“大江、大湖、大武汉”是武汉城市的文化景色,也是城市旅游的品牌形象,武汉长春观在道乐文化产业建设中也应大打“水”牌,努力将“水”的文化资源转变成为“水”的旅游产品。
第三,武汉道教具有“水”的阴柔特征。清末民初以来,武汉道教中的不少坤道以女性独立自强的性格屡担大任,为湖北道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据道教学者王平向笔者介绍:民国时期武汉地区的道教宫观有100多所,其中许多为坤道道观。1933年,武昌土皇宫、南岳庙两主持、坤道方园德、黄至诚与吕祖殿道人段合烟共同募捐,集资将张之洞路的“天符庙”扩建为武汉三镇第一座“坤道丛林”,为四方坤道的活动提供了宗教场所。解放后,部分长春观的坤道当选为新中国第一届道教协会成员。1994年,在武汉市第六届道教协会代表大会上,长春观坤道何至发当选为武汉市道教协会会长。如今,在武汉长春观的道众之中,坤道人数多达一半以上,尤其是武汉长春观住持吴诚真道长升座成为中国道教史上的首位女方丈,进一步彰显了武汉长春观坤道在道教界的显著影响力。
因此,武汉长春观道教音乐剧本的创作要紧紧围绕“水”的文化主题,要以“遵道贵德”为核心,要将江城的城市特色与道教文化资源有机整合,如以江城某位坤道代表性人物的成长经历为生活原型,将道教音乐、书法、养生、饮食、太极多种道教元素运用其中,通过歌、舞、乐等综合艺术手段,运用现代多媒体的演示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水文化”对江城道众的孕育和滋养,音乐剧内容应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并兼及寓教于乐的文化功能,要使游客和观众能够切身体验“黄鹤楼上吹玉笛,经忏丛林闻清音”的艺术感受。所以,长春观以其丰富的原创节目、精美的舞台设计,必将开启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2)道教艺术节项目。自2007年以来,武昌区连续举办了五届“长春观中国年民俗庙会”,民俗庙会除迎春祈福外,还有楚剧、评书、武术等地方特点的文艺演出,以及道乐、茶艺、素食、养生、文物鉴赏等文化展示活动,成为春节期间武汉市民和游客体验武汉风情、感受道家文化的理想之地。
由此可见,以“长春观中国年民俗庙会”为基础,能够努力创建“道教音乐文化(含武术)艺术节”文化品牌。与以往民俗庙会的不同之处在于:“道教音乐文化(含武术)艺术节”是长春观春节民俗庙会的提档升级,是道教优势文化资源的凝炼,是面向武汉旅游市场所进行的文化产业开发。所以,要科学论证“道教音乐文化(含武术)艺术节”举办的时间和周期,认真分析艺术节与长春观春节民俗庙会的相互关系,优化音乐、武术等活动的内容和方案,充分发挥道教音乐的艺术功能和作用,引导游客、信众、市民广泛参与艺术节各项活动,让人时时体验到道教艺术节所给予的“好吃(道教餐饮)、好效(道教医药、养生)、好看(道教音乐剧)”,通过旅游观光和耳闻目睹感受道教文化魅力,在晨钟暮鼓中使长春观能够更好地留客、留人,释放规模经济。
(3)道乐养生馆项目。道乐养生馆可视为长春观道教养生文化的新生增长点。长春观虽居都市繁华地带,但却远离尘世喧嚣从而闹中有静,具有清净淡雅、宁静幽深的休闲养性环境,现已规划“打造中国第一家道医健康人生研究示范中心”刘固盛:《武汉长春观道教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武汉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武汉道教文化产业研究”课题,2012年。 ,并拟在观内的龙门精武养生馆基础上成立“武汉长春观养生院”,开展道家养生讲座和进行道教医药产品研发。道乐养生馆项目的建设,则是将音乐融入长春观道教养生文化产业建设的有益尝试。
道教音乐具有养生功效,奉道者认为:音乐“能通神明”,是经以载道、摄养身心的重要途经,在晨钟暮鼓与融融和和的声乐中,周而复始地持诵早晚功课经不仅可以调节身心,而且可以融摄天地之灵秀以至悟道成真;对信众和游客而言,通过音乐能唤起人的某些体验,进而产生共鸣,获得释放与支持,所以清静无为的自然华章与纯净、幽雅的道乐演绎活动,不但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还有助于消融世俗杂念,获得精神慰籍,由此达到心身的平衡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正因如此,在长春观道教养生文化产业建设中,若能开辟专区或建设专馆,使游客和信众通过道教音乐的赏析、体验,从中获得怡悦身心的效用或疗效,同时还可结合道家系列性的养生知识讲座活动,将道教音乐的理论和艺术活动转化为养生实践,必将进一步丰富道教养生文化的内涵。
4.打造好四个品牌
(1)道教乐团。“武汉长春观经乐法务团”作为“经忏丛林”的一张文化名片,在武汉长春观的道教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武汉长春观经乐法务团”的建设,必须注重经乐法务团的建制建设;注重经乐法务团的人员培训;注重经乐法务团的艺术管理。单从道教音乐的开发与利用而言,目前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的市场转化能力还有待加强、有待竞进提质。首先,由于道众的流动性和团员道教音乐知识的个体差异等因素,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和基本的人员编制以确保乐团的建制建设;其次,由于一些年轻道士从道习艺的时间不长,其音乐知识和技能还有待于提高,所以,要大力加强年轻道士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他们对道教经忏科仪音乐的演练;第三,要加强经乐法务团的艺术管理和艺术策划,要形成道教音乐的宗教性与艺术性、传统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使道乐活动能在继承传统中能突破陈规开拓创新,最终形成道乐文化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弘扬道乐文化的良性互动。
(2)道教音像制品。道教音像纪念品是道教旅游文化中特殊商品,制作好长春观道教音像制品,不仅可使游客加深对长春观景区的印象和记忆,还能起到积极的对外宣介作用。
长春观在道教音像建设上已经有过一些积极的尝试,如录制《盛世送吉祥》道教音乐影像等光碟,但这些音像制品主要作为内部资料赠送,暂未进行市场化运作,要达到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作用,需要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市场开发。
长春观的音像制品的制作创意,在内容上应具有系统性,如可尝试制作长春观经忏科仪音乐影视专辑;制作道教元素的创作音乐专辑;道教餐饮背景音乐专辑、道教茶寮背景音乐专辑、道教武术背景音乐专辑;道教养生音乐专辑,等等。从音像制品的用途上看应具有实用性,便于携带和收藏,格式兼容性强,适用车载和各类播放器。从音像制品的效果上看还应具有艺术性,音频和视频的制作应力争达到广播级标准,以确保画质和音响水平,甚至还可进一步大胆探索和创新,如以道教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长春真人丘处机或本观传奇人物为脚本,量身制作武汉长春观专题电视剧,结合游客信众的喜爱推出具有道教特色的卡拉OK光碟,如此林林总总,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宣传措施和普及手段,达到宣传长春道观和弘扬道教文化的目的。
(3)道乐期刊。道教领域的专业杂志一直是传播道家、道教文化思想的重要媒介,但目前国内还少见道教音乐的专业杂志或刊物,在现有的一些道教刊物中,通常只在文化艺术等栏目中刊载道教音乐的相关内容,道教音乐的研究有待加强学术阵地和平台建设。由此建议,可以武汉道教文化研究会、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道教音乐研究中心等研究人员为基础,集中武汉地区道教音乐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专业编辑部,在“经忏丛林”创办全国首家“中国道教音乐”学术期刊杂志。还应重视道乐文论中有关长春观的理论研究和专业报道,在现有“武汉旅游文化丛书——长春观”的基础上,继续加大长春观宣传手册和导游图的制作,通过道乐的书刊和宣传资料的全面建设,传播道教优秀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4)道乐网站。目前,武汉长春观网站作为武汉地区最大的道家、道教网站之一,其中的音乐栏目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随着道教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的不断深入,其专业性、时效性和主动性亟待加强。针对这一现状,可在武汉长春观网站的基础上,斥资增添网站硬件设备,集中江城道教音乐文化专业和技术人才,建设全国首家专业性的“中国道教音乐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站(武汉)”,网站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道教音乐专业数据库建设和网站日常维护,努力实现以统一管理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个性化的创新服务和管理服务为主要目标,在道教音乐的传承保护、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对外宣传和产业开发等方面,提供多种导航供用户使用。
“中国道教音乐数字化信息资源网站(武汉)”建成以后,可在长春观旅游咨询中心、观内主要景点乃至对口接待宾馆等地,建设终端式触摸屏旅游电子信息系统,不断提升道教音乐的信息化程度,也可通过与智能手机系统供应商的合作,开发道教音乐信息系统软件,供游客和潜在游客下载使用。总之,在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建设中,通过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实现其经济效益。
三、武汉长春观道乐文化产业
发展的保障措施建议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建成立“武汉地区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宗教、旅游、文化、文物、规划、城建、园林、水务等多个旅游资源管理行业和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建立重大事项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和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全面统筹长春观的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建设,努力实施“政府创造环境,部门操作管理,宫观实施运作,社会积极参与”的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建设模式。
1.加强资金投入和管理
加快长春观的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建设,需要加大引导性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长春观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行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长春观在道教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笔者建议,设立专项资金,除武汉市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政策性支持外,资金的筹措应按照市场原则,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共赢、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引导企业投入乃至吸纳民间资本等拓展投资和融资渠道。在资金的管理上严格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项目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努力提高文化产业资金的使用效能。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充分发挥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道教音乐研究中心、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国际武术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学术资源优势,使其有效融入武汉长春观道教音乐、武术产业、道教医药养生、素食产业建设,同时集合武汉地区道教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加强长春观自身人才培养和内部资源整合。还可采取市场运作模式,聘请或引进国内外道学宗师、文艺名家,利用其社会影响力和艺术感召力,大力推进长春观的道教文化产业建设。要通过设立专家人才库,为武汉道教音乐文化发展留住和引进人才,从人力资源上为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好“人才工程”。
3.加强市场宣传和营销
必须重视市场营销在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中重要作用,要根据长春观道教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广告策划、加强营销策划、加强产品策划和加强产业策划。在广告策划上,要通过广电、网络、报刊、画册、杂志、海报、户外广告等多种媒介形式,向游客、信众推介长春观的名人、名医、名剧、名曲和美景与美食;在营销策划上,可通过特色艺术节和文化产业高峰论坛等活动的举办,扩大长春观的社会影响,还可联合旅游和文化部门,组成专业营销团队,对长春观道教音乐剧的经营和演出进行市场运作;在产品策划上,除大力开发道教音像产品外,还可制作精致便携的法器、乐器产品模型和具有长春观特色的道教文化纪念品;在产业策划上,要将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产业与道教武术、养生、餐饮文化产业链相连接,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形成良性互动,通过顶层设计促进道教文化资源的优化和整合,促进长春观旅游文化获得更多旅游综合经济效益,正确处理正常宗教活动和文化产业开发的关系,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在传承和保护好武汉长春观道教音乐文化资源的同时,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关注其文化资源优势和市场价值,结合武汉地区文化传统和长春观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地发展好道教音乐文化产业,将音乐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精神财富转化物质财富,是武汉长春观因地制宜地发展道教音乐文化产业的努力方向。
作者附言: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道教音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D20122203)重点课题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胡军(1966~),男,史学博士,武汉音乐学院中国道教音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武汉430060)
收稿日期:20140127
(责任编辑:孙凡)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Taoism Music "Jingchan Conglin"
HU Jun
Abstract: As a special form of industrial economy, the culture industry of Taoism musical culture industry, with its im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resources superiority and potential market valu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useful resource indispensable to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Based on researching of "Taoism music with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ook the running Wuhan Taoism musical culture industry and developing tourism as an opportunity,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Jingchan Conglin" Wuhan Changchun Taoist templ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o developing of Taoism musical culture industry.
Key Words: Changchun Taoist temple; Taoism music; cultural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