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李晓+任远鹏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96(2014)02—045—04
[内容提要]高校内党派人才荟萃,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效如何,是参政党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的典型代表,直接关系到参政党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能否达到极致。高校基层组织是构成民主党派的重要基石,它的活力能否被有效激发,直接关系到参政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加强参政党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是各民主党派当前工作的一项迫切和重要任务。从民主党派角度,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处于业余办党、兼职参政的状态,如何提高基层支部活动质量,激发其活力是目前高校党派基层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力质量;路径
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其基层组织是联系其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对成员进行教育、管理、学习和服务的最基本单位,是参政党的组织和工作基础。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反映参政党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形象,关系到参政党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高校基层支部是构成民主党派基石的有力组成部分,由于其是高级知识份子集聚的地方,它的活力能否被激发出来,直接关系到参政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加强参政党高校基层组织建设是各民主党派当前工作中的一项迫切和重要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包括高校在内任何一个小微组织,都离不开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现实”,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一般情况下是按区域划分和行业划分,组织结构呈现多样化,党员布局呈现有同单位的集中性和多单位的分散性,单位成分复杂,并呈现多元化趋势,党员学历普遍较高,但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党员思想活跃,参政议政愿望强烈。而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教师还是业余办党、兼职参政,那么如何开展活动,才能提升民主党派高校基层组织活力质量呢?根据以上现状和工作经验,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9个方面加强高校基层组织活力质量。
一、高校基层组织(支部)建设的关键是领导班子建设
基层组织建设是民主党派实现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基础和保证。高校是基层组织广大党派成员开展活动、组织发展、学习交流、情感沟通的基本单位,是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对外表现的载体组织。支部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能“打硬仗”的队伍,作为民主党派基层支部的领导者或负责人,一定要有奉献精神,热爱党派工作,灵活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善于通过自己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底蕴影响他人,显朝气、养才气、生灵气、筑底气,来提高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二、高校基层组织应定期组织学习,传达政策与决议
高校基层支部一定养成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的良好习惯。一般人认为,支部集中学习可能会浪费全体党员许多宝贵时间,其实则不然。高校支部活动应该不拘泥于单一形式,提倡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如集中学习和分散相结合,除上级党派组织或工作单位集中学习要求外,可经常采用分散学习的方式,由于现代IT技术的普及,我们可以通过建立QQ群的形式,将需要学习的相关资料传送到网络共享平台,每名教师党员随时可以下载和学习;还可以就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或参政议政问题,共同交流,相互启发,一定程度上会超越传统的、禁锢的思维定式;还可进行在费用允许范围内的户外学习和调研考察。除此之外,还可通过E-mail、微博、个人空间等其他聊天工具实现交流与沟通,传达各种政策与组织决议,以及基层支部的有效执行路径等。高校党派支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按照“学习有实效、参政有成果、岗位有建树”的要求,积极引导基层支部广大教师努力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三、高校基层组织应收集对社会的意见,实现双向沟通
民主党派高校支部是联系高校基层教师党员最直接的组织,利用高校支部交流平台,将大家共同认同的社会上争议的热点问题及建议汇集一起,定期反馈给县区工委会或市委会等上级组织,这些组织将择优反映给同级市政协组织,进而反映给政府部门。同理,将市政府或市政协的相关意见通过市、区两级民主党派组织反馈给高校基层支部组织,无论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一定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准确反馈意见,这样才能保证全体党员在不断认可和激励下实现自我价值,才能迸发出更强烈的参政议政意识。这需要高校、民主党派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搭建交流平台,在三向平等沟通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基层支部的“智囊团”和“桥头堡”作用。
四、高校基层组织应积极培养和推荐后备干部
民主党派政治权利有序交接,必须从基层支部做起。高校基层支部也必须不断发现和挖掘有潜力、可塑造的后备人才,并有意识加以培养和历练,当时机成熟时再推荐给市委会或者高校党委,将这些人才作为党派或高校未来发展的后备干部,并建立市级(或校级)后备干部储备库,并逐步形成老、中、青三代的后备干部梯队,保证无论任何时候进行政治权利交接时,都有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后备干部群等待组织的选拔与任用,然后加以考核,让这些高校后备干部从基层部门干部做起,随着阅历与能力的不断增加,逐渐走上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在整个高校干部的培养与推荐过程中,高校基层支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基层组织非常了解基层教师党员的一言一行,举荐干部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党派或高校未来的干部群体的整体综合素质,因为党派或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代表的是整个参政党或单位,于国于党应该举荐慎行。
五、高校基层组织要关心党员的工作和生活
每位高校教师党员既是参政党中一员,又是高校中“传道、授业、解惑”的实践者,同时也是千千万万普通社会主义工作者。作为高校基层组织支部,要时刻关心每位教师党员的工作是否有什么困难和需求,如同行的工作支持、以强带弱组建工作团队、工作中传帮带好习俗的传承等,高校支部要像家长关爱自己子女一样关心他(她)们是否在一直健康地成长。在生活中,每位教师的生病、婚嫁、丧事、生日、特殊困难期等时刻,急需高校基层支部出面为党员提供帮助之时,支部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组织全体党员群力群策,帮助党员临危救困或运用集体关爱方式,使党员时刻感到组织的温暖,并使幸福感急剧增加,日后定会以感恩的心回馈组织和社会。
六、高校基层支部应经常组织党员参加社情民意调研活动
了解当地的社情民意是每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高校民主党派成员也应义不容辞承担这一历史责任。高校基层支部作为人才荟萃的主力军,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党员就社会或社区的一些人们普遍关心或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深入的专题调研,并将调研材料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给有关的政府部门。这些调研活动,一方面调查研究社会整体运行情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普通百姓的思想动态,包括幸福指数的高低、生活的满意度、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变化等,为了更好参政议政,提供第一手的真实素材。
七、高校基层组织应加强与中共高校党委的联系
由于每位教师党员都有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必须接受中共高校党委和民主党派市委的双重领导,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摆在高校基层支部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民主党派高校支部主委,首先应树立大局意识,支部从事的所有工作都应围绕国家、社会和高校而服务的,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派合作的政党体制为基础的。所以,高校党员无论为中共高校党组织,还是民主党派高校基层支部工作,都是社会主义价值实现的不同渠道,其实并不发生矛盾,高校支部主委要定期并及时与中共高校党委沟通,以实现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工作共赢局面。
八、高校基层组织应开展特色活动为工作载体
基层组织活动的单一化已经成为民主党派的活动特色,如探望孤儿院和敬老院、送医下乡等等。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支部如何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以全新的视角去发现有意义的活动方式并提升活动质量,并具有时代特色,一直是高校民主党派组织需要思考和诠释的主要问题。高校基层支部可以从几个角度去思考:第一,在活动中,能否保持活动的连续性,而不是仅仅在儿童节或重阳节等特殊事情才是全体支部活动的“统一”时间;第二,在扶贫帮困中,能否运用高校相关的专业和能力特点,有针对性解决帮扶对象的深层次困难根源问题;第三,在开展各项活动中,能否结合高校课题和党派参政议政同步进行调研,实现“三位一体”活动形式,即开展活动+课题调研+参政议政,这样一方面实现一举多得,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总之尽量避免高校组织活动的同质化。
九、高校基层组织应以精选调研课题,积极参政议政
作为具有专业特色背景的高校基层支部,民主党派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专业资源,是民主党派一直探索的问题。高校基层支部可以组建各种调研专题研究组,定期开展课题专项调研,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收集大量有价值的原始第一手材料,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用于专业领域的深度探索,另一方面可以整理成为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参政议政提案或建议,积极从工作领域角度参政议政,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综上所述,重视和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是一个参政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保证,时刻促进民主党派高校基层组织不断创新与发展,对建设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要求的参政党会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2012年度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重点研究课题(GXTZ-B002)“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质量的动态研究”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陈洪超
收稿日期:2014-03-12
1.王刚,男,渤海大学金融与商贸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锦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辽宁省参委会委员。2.李晓,女,
渤海大学宣传统战部部长、研究员,锦州市政协委员。2人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
特邀研究员。3.任远鹏,男,渤海大学高职学院讲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