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杨苹,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在读研究生。摘要:货币需求是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研究工具,而货币供给量是研究货币总供给甚至总需求的重要政策变量。货币需求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表明货币需求在经济运行机制下具有短期和长期的调整规律,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解释了各内生变量对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以及通过方差分解分析预测了对应内生变量对标准差贡献的比率。研究表明货币需求函数不仅存在一定程度的动态稳定性,还发挥了对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调整作用。
关键词:货币需求;RPI;GDP;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一、 引言
现阶段对货币需求的长期变动的影响研究,日益成为经济和金融界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货币需求函数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长期以来得到了理论研究和政策操作的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利用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内代表性的有王元(2009)借鉴经典理论方法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货币需求函数[1];成卓(2006)应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方法对季度数据进行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研究[2];刘金全,张文刚,于冬等(2006)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月度数据的货币需求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3];黄正新、陈程、张波等(2007)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对长期的货币需求函数及其弹性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货币需求同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4]。
现有的研究大都是通过建立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反映各个影响因素对货币需求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变动修正关系,而缺乏对货币需求关于各变量标准差扰动项变化的具体响应以及对残差的标准差由不同新息的冲击影响的比例的分析预测。
二、研究变量与数据的说明
在货币需求函数的模型构建中,决定变量主要由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便变量两种类型的变量构成。凯恩斯提出了构成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投机动机和预防动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如果居民的收入普遍上涨,对货币的交易量就会增加,从而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个人预期利率的上涨,会导致人们普遍持有债券而不再持有货币,对货币的需求降低。另一方面,价格的变化也会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变化。所以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零售物价指数(RPI)作为解释变量,狭义货币供给量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的数据范围是1990-2012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及《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货币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M1、GDP与RPI的ADF平稳性检验
首先运用ADF平稳性检验得出ln(M1)、ln(GDP)和ln(RPI)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一阶差分后的各变量序列在10%的检验水平下是平稳序列。故可以考虑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二)货币需求的协整模型
ln(M1)、ln(GDP)和ln(RPI)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相应的残差项检验P值为0.0351小于0.05,残差序列平稳,说明狭义货币需求量、国内生产总值以及零售物价指数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式(1)所示。揭示了ln(M1)、ln(GDP)和ln(RPI)间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侠义货币需求量就增加1.148%,而零售物价指数每增长1%,狭义货币需求量就降低约0.685%。
ln(M1)=0.786557+1.148034ln(GDP)-0.684818ln(RPI)(1)
(三)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AIC、SC等准则可以得到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是3。由于VECM模型的滞后阶数是原VAR模型一阶差分的滞后阶数,因此VECM模型的滞后阶数应该是1。误差修正模型如式(2)所示,误差修正项是以0.033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向均衡状态,反映出修正项是负向拉动作用。同时Log likelihood检验值远大于AIC和SC检验值,认为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显著有效,模型的整体解释力强。
Δln(M)=-0.033ECMt-1+0.441Δln(M1)t-1-0.083Δln(GDP)t-1-0.144Δln(RPI)t-1+0.105(2)
(四)货币需求的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的波动在第一期只受自身的影响,而在第2期以后影响有所降低但,仍占主要地位基本维持在99%,国内生产总值和零售物价指数的影响有所增加,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和零售物价指数对货币需求量的拉动作用是比较小的。比较国内生产总值和零售物价指数对货币需求量的拉动作用,前者占了约0.3%,后者只占了约0.03%,显然国内生产总值对货币需求量的拉动作用更大。 同时国内生产总值在第1期除了受自身影响之外,还受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约占了28.6%,随着时间的增加自身的影响逐渐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逐渐增强,占据影响的主要地位。RPI对GDP的影响作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缓慢的增长,但这种拉动作用比较小。 RPI在第1期对自身的影响作用占主要地位,第2期以后自身的影响作用减少,迅速失去其主要影响地位,货币供应量成为最大影响因素大约占83.5%,尽管某些时期这种作用有所下降。GDP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这种影响作用相对较小,约占7.6%左右。由此可见,货币供给量对零售物价指数的影响作用是很明显的,可以将其作为讨论RPI的一个政策性变量进行考虑。
四、结论
通过运用计量方法研究了国内生产总值和零售物价指数对货币需求量的评价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国内生产总值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是正向拉动,拉动的程度是前者每增长1%,后者增长1.148%,而货币需求关于零售物价指数变动的反应是反方向的,即后者每增加1%,前者却减少0.685%,货币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相对于零售物价指数的变动,反应更敏感。
(2)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对货币需求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反过来货币需求的快速膨胀也会较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而零售物价指数对货币需求却不是始终呈现正向拉动,即到达某个阶段会呈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现实角度来看,物价指数对经济的发展也并不是单纯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就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制定“均衡”的宏观政策,以保证经济健康、快速、稳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中国货币需求研究[J].经济纵横, 2009,(9):24-28.
[2]成卓.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稳定性的实证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36-49.
[3]刘金全,张文刚,于冬.中国短期和长期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06(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