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学生的学习特点及相应数学教学策略思考

2014-08-08 13:26孙建青
2014年12期
关键词:职高自控数学

孙建青

与普高学生学习相比,职高学生学习具有独特性:职高学生中入学成绩最高分往往低于普高的最低分,他们对学习的动机、兴趣、态度、意志以及在感知、理解、记忆、整合方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职业高中的学习具有显著的专业特点,专业理论和操作所用课时超过了文化课;他们的学习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毕业后的工作而非进一步升学等等,因此,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职高学生的学习显现出以下特征:

一、自控性与他控性辩证统一

对于“未成熟待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教师的指导控制都是永远有必要的,尤其是职高学生。相对来说,职高学生的自控能力更弱,特别需要教师以一种不伤其自尊的方法关心、督促他们的学习,同时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自控能力。但是他控性不可能代替自控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行为的本质是自主的、自控的,是在外在条件的总体控制下的自控行为,教师的控制能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配合接受并转化为自控行为,而且从长远来看,他控性力量毕竟有限,终身学习的意义要求学生不仅要在校“自控”,更要在离校步入社会后能做到“自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很好地起到教师的指导控制作用,理解尊重学生很重要。开学初,有一个学生上课不专心,连续几次课堂提问都是三个字“不知道”,口气很不耐烦,课后了解原来她的数学成绩很不好,以前的任课教师从不提问,现在我提问她了,她就认为我在找她的麻烦,于是我赶紧找个时间与她个别交流,首先纠正她对我的“偏见”,帮她补课,并约她以后仍要提问,她勉强答应,第二节课,她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在考虑问题难度和她的反应后,我提问了她,她很快地答出来了,得到我的肯定后,她显得很高兴,甚至有点激动,连眼神也由原来的冷漠厌倦变得生动和善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逐渐找回了自信,积极地参与学习,与我的关系越来越默契,成绩也节节提高,她后来悄悄地对我说:“我喜欢你,为了你我也要把数学学好。”学生是善良的,他们会用真心和行动来回报,与教师一同建立一个愉快而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间接性与直接性的辩证统一

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上的间接经验为主,职高数学的特点之一是为学生所学的职业技术服务,因此往往给人错觉,认为职高学生只要掌握些公式即可。但强调间接性,忽视直接性是不妥的。因为使学生能够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掌握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尽量让学生“直接”经历数学史上的一些进步发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应用知识,得到宝贵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书本知识是源于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完善的,对书本知识的感悟也是结合实践,并随实践而不断得到加深。这对学生的终生教育十分有益。

职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障碍在于数学因与现实的脱节而显得乏味,教科书中“科学结论几乎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爱因斯坦语)再加上有些教师授课不得法,使得不少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甚至生厌。其实“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普通常识发展的过程”(弗洛登塔尔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带着学生“回到数学环境恢复精神,回到本源”,要善于用生活中浅显明白的常识来阐明数学概念、原理。将数学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对称美、简单美及奇异美一一展示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去发现数学是有趣的、美丽的、令人兴奋的。

三、个体性与集体性的辩证统一

所有人类的学习都带有社会性。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学生的学习具有显著的集体性,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学生与其他人的关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职高学生的自律性相对较弱,很容易接受他人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暗示,教师若忽视学生学习的集体性,会让不良影响乘虚而入,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缺乏独立自主的个体学习的班组授课,也是徒具集体教学形式的群体,盲从学习会妨碍学生主体性的正常发展。学生学习的个体性与集体性是辩证统一的,集体学习和思维必须以个体的学习和思维为基础,反过来又影响个体学习和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有情感和有个性的学习主人,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感受,保护他们的学习自尊,承认他们之间有个性差异,挖掘他们的潜能,呵护他们的每一朵思维的火花,让他们在爱和理解中有安全感和学习的快乐。当学生们在学习上有进展时,我赞扬:“真不错,会动脑筋”;退步了,我不生气:“让我们一起查找原因”;学生思维有障碍,我不着急:“换个角度再想想”;有新思路,我高兴:“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表扬当众进行,简单而有效;批评个别处理,委婉而中肯。

四、认知性与情感性的辩证统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认知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动机、兴趣、意志等情感过程 ,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职高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学习过程很容易发生认知困难,引起畏惧、退缩心理,这种心理又必然导致下一轮认知障碍,如此恶性循环,以至厌学。所以正确处理认知性与情感性关系,使它们相互促进,一方面能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发展。

曾经有一位男生,脑筋挺快但不用功,成绩总在中下游徘徊,个别交流过几次,略有好转,但期中数学考试时却交了白卷。我当时很生气,真想马上把那学生叫过来狠狠地骂一通,但想想又忍住了,觉得还是应该先了解原因。原来,那天他因与校不良青年发生纠葛,被学生处老师批评,心里不服气想退学,根本没心思答题。我不提交白卷的事,与他一起找到相关老师更妥善地处理了纠纷的事,也使他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不足。至于白卷的事我沒多说,但从此以后他明显认真了,从他眼中我看到感激、信任,还有一丝愧疚。对他迅速上升的成绩,我颇感欣慰,同时也感受到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性与情感性的相互促进作用。

五、有意性与无意性的辩证统一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性”的,即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按既定的目标、计划,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活动。但在潜意识支配下的主体不自觉的学习行为“无意学习”也客观存在,其对象与内容即所谓的“隐蔽课程”。学生对“隐蔽课程”的学习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但教师运用“无意学习”的规律,开发建设“隐蔽课程”却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是“有意识”的和“自觉”的,这一方面教师大有文章可做。

因此,我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还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思想方法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千差万别,但万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又可使之相互转化,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常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实践问题科学化,这正是数学的化归思想;人们常常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视为一个整体以便统一进行研究处理,这种整体思想就是数学中的集合思想;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将之“数学化”提炼成数学模型,通过研究数学模型的方法来了解认识万物本身在我们的所见所闻中更是屡见不鲜……这样,让数学教学置身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中,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接触到与数学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领悟数学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社会责任心,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提升学生。

猜你喜欢
职高自控数学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成功来自于自控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固体清洁剂自控装置
外科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