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壁画在昆明世博园的应用与研究

2014-08-08 04:54李吉付淇
艺术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世博园壁画园林

李吉 付淇

摘 要:本论文以1999年昆明世博园中的壁画为课题的研究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园林景观环境中壁画艺术风格与形式的转变,有着总结、借鉴与发展现实意义的必要性。本文以昆明世博园中的壁画艺术为切入点和典型案例分析中国当代园林景观的中的壁画艺术特点、形式与美学风格,以期为我国壁画艺术在园林景观艺术中的壁画发展提供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世博园;壁画;园林;景观

昆明世博园的概况:“99昆明园艺世世界博览会”于1999年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其会址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公里。博览园占地面积约218公顷。园区整体规划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气势磅礴,云集中国各地区的地方特色和95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该园,既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也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的大观园。

1 昆明世博园装饰壁画的艺术特征

世博园各展馆的景观都独具匠心,在装饰风格上体现了各个地域的代表性文化,尤其是将具有公共艺术性质的壁画艺术融合在园林景观当中,同时又很好的契合“人與自然”这个大的主题。在满足环境需要的前提下,给原本属于静态环境艺术的园林景观注入新的主题、理念、情感和美感。总之,区别和联系其功能和艺术形式,昆明世博园园林景观中的壁画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昆明世博园壁画艺术要在整体考察建筑空间及其园林景观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尤其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心。外部空间由诸多复杂的环境因素构成,如整体规划的布局,建筑小品的布局以及园林景观的布局设计等,它们均形成互相连接的空间,划分为纵深的、水平的和彼此交错的空间界面,在视觉上形成规则形体和不规则形体,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壁画的画面结构,制约着壁画面积的尺寸,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镇南关壁画的创作必须因势利导地顺应外部空间和环境中各种具体结构形态,同时又与建筑和景观的结构逻辑之间保持着内在联系。在世博园中的壁画不仅借用了传统壁画的恢宏的叙事模式,在空间上也巧妙地利用环境中的上下、高低、凸凹那些内在要素的规律性和秩序性,使之既不影响内外空间结构又能弥补环境空间不足的缺陷,整体思考壁画尺度与外部空间比例的关系,取得和谐统一的尺度美感。 世博园壁画在整体性上符合现代壁画的公众审美特征。

其次,昆明世博园壁画艺术形式的建构,其关键因素是对空间的形式美感的把握。在昆明世博园的壁画中,整体布局决定了其整体形式美感的创建。而没一个场馆和室外展览馆的布局都是建立在对环境空间和壁画整体结构关系把握的基础上而完成的,布局是概念化的,但是壁画园林景观中却是具体是在,其具体形态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园林景观的视觉感官效果。好的形式布局,是建构壁画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而壁画构成元素成为像是美感的重要依据。例如,辽宁省的“辽园”的主题浮雕壁画,以辽宁的红山文化为主线,容纳了其历史人文的发展和变迁,是大型的历史和纪念性绘画,但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因果的逻辑联系方法,将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文化性的符号连接起来,是其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又具有象征性的审美特征。

第三,地域性文化和艺术元素大量提炼和运用。首先是装饰符号的选择上,无论是中国各省馆还是国外展馆都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民族化倾向。在壁画艺术中,以中国馆为例,本土化的装饰风格是显而易见的。大胆吸取云南特有的艺术画种——重彩画的艺术形式,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把西方抽象及构成与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来,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成的视觉美感,极大地增强了壁画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2 昆明世博园装饰壁画的艺术局限性

在昆明世博园的壁画组群与环境的交互性主要体现在壁画与建筑和园林景观的能动性关系。整体来说在建筑空间的限定下,体现了较强的人文色彩,包括宏观场景的营造,画面构图方式和构成元素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但由于其没有脱离宣传性的职能和目的,在题材的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的说教性特征。而历史性壁画的创作内容也鲜有突破。只有甘肃的“敦煌园”在手法上借鉴了敦煌壁画的手法,是难得的佳作。

3 昆明世博园装饰壁画的展望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公共环境艺术的不断成熟,当人们已不再满足那种平面性的装饰壁画,审美观也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变化。而且现代建筑向多功能化发展,虽然有各种纷繁复杂的形态,但大多数还是倾向于注重形式美感和材料的呈现,追求单纯、强烈、简洁、明朗等艺术特点,使用简单明确的线条,平面和体积组成规律性很强的几何形,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壁画创作者也从具象、古典、传统华丽的创作思维向几何化、图案化、整体化转向。壁画由于从隶属建筑,作为建筑的附属品转变成为环境艺术的焦点。其造型特点也经历着形式上的改变,壁画的造型设计也更具现代倾向。这要求环境艺术,特别是室外公共艺术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壁画形式语言,与公共环境中的建筑、园林园艺景观、水体、道路交通、灯光照明、导视系统、休憩设施及游乐设施等等的空间元素和谐统一、有机地互补。昆明世博园的壁画就采用传统和现代相融合是材料来形成主题空间的塑造和装饰视觉效果的体现,如大型的紫砂壁画《人与自然》。空间功能的更为明确和细致的划分,对在不同环境和职能空间中使用何种材料使壁画与环境更为协调同时又弥补环境空间的不足对于壁画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中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和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碰撞与交流,本土化和全球化思潮的冲突与共生,促使壁画艺术家对壁画艺术表现手段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壁画创作者将不断超越传统的文化观念,突破地域的限制,采用更新颖的创意和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创作出更具审美价值、功能更加完善、形式更为丰富的壁画艺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壁画艺术将在园林景观以及公共环境艺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仲,杨成凯,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2] 楚启恩.中国壁画史[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0.

[3] 唐鸣岳.壁画设计[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吉(1976—),男,四川内江人,西南林业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版画艺术。

付淇(1980—),女,重庆云阳人,研究生硕士,助教,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

猜你喜欢
世博园壁画园林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清代园林初探
壁画上的数学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沈阳世博园掠影
游昆明世博园
北朝、隋唐壁画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帮壁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