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林 杨洪镔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人口大国之一,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且愈演愈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养老质量、提高老年人居住环境设施水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老年人生理、心理变化与需求研究为切入点,分析老年人居住的室内外环境以及设施的配置,通过相应的理论,探究如何营造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空间设计。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居住环境;设计
世界人口老龄化时代悄然到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问题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热衷关心的问题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心理等不同层面老化,必然导致老年人产生各种不同于其他年龄群体的特殊需求,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老年人居住的环境不仅涉及老人生活、享受和交流的需求,还关系到老人与家庭、社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改善老年人生活环境质量成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
1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2011年4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数据显示,0~14岁占总人口数量的16.60%,相比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的数据下降6.29个百分点,然而60岁及以上人口却高达13.26%,相比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的数据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占8.87%,相比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的数据上升1.91个百分点。国际统计惯例认定60岁以上的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的国家为老龄化国家,然而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从这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医疗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2 老年人特殊生理需求与居住环境分析
人们通常认为45~65岁为初老期,65岁以上为老年期,这个人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形态和机能逐渐凸显不同层次的衰老现象,要想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和居住空间,就需要了解他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需求。(1)解决感知能力下降的问题。老年人的感知能力是指老年人对周围环境信息的知觉感受能力,主要体现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晶状体弹力下降,眼球调节功能减退,对近距离观看事物较为模糊。同时听力下降,嗅觉、味觉功能明显减退。基于此特征,绿化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视野上应具有良好的开阔性和通透性,绿化所选择的植物不宜过高,不要使绿化成为视觉的障碍,确保老年人视野范围开阔。其次,绿化设计应注意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叶面面积和绿量,还要充分考虑到植物物种的生态学特性,合理选配季节性植物,四季交替明显且各有千秋。再次,注重植物选择的功能性,老年人更需要恬静安逸的生活环境,恰当的植物搭配可减少噪音,其中灌木、草花、草坪的组合绿化模式,不仅具有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等一般植物的功能,更具有消减噪音、降低分贝的作用。(2)针对免疫功能减退的设计。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衰退更表现在免疫功能的逐渐减退,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体内分泌减少,适应能力减弱,健康状况容易受到影响,常常因为天气的冷热交替而引起感冒等病症,也会因为寒冷或大风带来风湿病复发的疼痛。因此,有必要把一些户外的活动移入室内,可增至阳光室,使老年人虽然在室内活动但仍能享受室外缕缕阳光的温暖和舒适。此外,蚊虫是细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多选择防蚊虫的盆栽置于室内外,对于抵抗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感染和疾病的传播。(3)根据活动能力差异的设计。老年人因年龄和体质的差别,身体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活动能力也具有明显差别,《老年建筑设计规范》对老年人的划分有三大类别:1)自理老人:生活行为完全可以自理,不依赖外力协助的老年人,他们体能心态都比较健康,适应能力较强,生活行为与普通非老年人无太大差异。有些老年人虽然年龄偏大,然而自理能力也很强,也应属于此类。2)介助老人:生活行为具有一定的障碍和困难,走路、上楼梯需要依赖扶手、拐杖、轮椅等帮助的老人,他们的年龄不一定很大,也可能由于偶然事故,从自理状态突然转化为介助状态。3)介护老人:生活行为不能自理,需要他人护理的老人,这部分老人一般很少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都需要关怀,在设计中更要多层面考虑,以满足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不同需求。适当的活动、适量的锻炼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的改善,所以,良好的活动场地、多样性的运动设施和活动空间尤为重要。老年人因身体原因锻炼和活动的主要方式是散步或借助健身器材进行简单的活动:首先,老年人活动环境道路的设计多以绿化优美、空气清新的曲折小路为主,以小型鹅卵石或其他磨砂材质为主要材料,一方面起到防滑、按摩等功能,另一方面营造田园外景的氛围。再者,减少活动场地出入障碍物设施,尽量避免台阶、大角度转弯和高坡度道路。除此之外,活动环境中的座椅、路灯、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注重其功能性和艺术性,亦可安装紧急呼叫装置,以方便老年人突发情况下的紧急呼救。
3 老年人心理需求与交流空间设计分析
“我看见过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秋风中步履蹒跚的身影,我听见过空巢老人一天只为等孩子一个电话的那种焦急的声音,我也能感受到一些闲极无聊的老人麻将度日的无奈。我在想,老年人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养老等物质方面,而应该活出自己独特的精彩。”创建于2010年9月名为“老年社区”的论坛曾以这样的文字描述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人是社会的人,不能离群索居,孤立生活,必须和别人交往,对于特殊人群的老年人来讲,心理诉求更是不容忽视,老年人害怕孤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和别人交流,需要别人的尊重理解和社会的共同关怀,使老人们真正“老有所乐”,因此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上,就要充分重视这种心理需求,提供给他们相应的场所,如健身、娱乐、社交等,为老人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交往场所。一方面,鼓励老人自理、自立的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交往环境的主要服务主体是整个老年群体,因此考虑不同健康状况老人的使用情况,不仅满足自理老人的使用,也要考虑介助老人甚至是介护老人的方便使用,为此要有一定的无障碍设计和良好的可达性,除了安全和方便还要有舒适的环境,明亮的空间和一定的私密性与开敞性,使得他们乐于前往,激发老年人进行社会交往的自主性和自立性;另一方面,为老年人交流提供多样的选择,增加个人选择的机会,老年人因人生经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为此设置不同的活动交流场所尤为重要,如图书馆,阅览室,网吧之类的交往场所,可能会很受知识型老人的欢迎,而棋牌室,健身房等房间则可能受到一些非知识型老人的青睐。另外,健康老人和介助、介护型老人也会有不同需求。健康老人可能更喜欢到户外去活动,而行动不便的老人则更倾向于其卧室周围的活动空间。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老人的不同使用特点,为他们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
4 小结
老年人属于社会的“角落”群体,生活质量有待提高,他们需要清晰的光环境、安静的声环境、健康的空气环境、易于识别的安全环境,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的是社会的关注和家人的关爱。
参考文献:
[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2011.
[2] 老年建筑设计规范[M].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6.
[3] 阎春林.老年居住建筑的创造新建筑[M].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