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宿迁方言中的动词重叠

2014-08-08 05:57:31许磊
企业导报 2014年7期

许磊

摘要:本文探讨宿迁方言中特殊的动词重叠形式。动词重叠是汉语中常见的重要语法手段之一。本文将从宿迁方言中正反问句,陈述及祈使句中探讨方言的动词重叠。因为方言是汉英互译的重要部分及难点,所以本文也对研究汉英的互译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宿迁方言;动词;重叠一、绪论

何融曾指出动词重叠的条件:重叠后应词性不变,句法成分不变;除词尾外,不能有其他成分插入间开;重叠后有新添的意义。何融把AA(A包括单、双音节)和A了A作为动词重叠的形式进行讨论 。虽然他的提法有待完善,但基本上阐释了动词重叠的含义。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目前在汉语语法学界仍有分歧,外延划得很窄的学者认为,确定动词重叠式的标准应当很严格,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不能插入任何成分。按此标准,动词重叠只有AA式和ABAB式两种,其他格式均不属于动词重叠范围。李人鉴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他指出:“我们认为只有单音节的动词‘A重叠为‘AA和双音节的动词‘AB重叠为‘ABAB才是动词重叠,像下面所列举的种种结构,都不是动词重叠。如A-A、A了A、A了-A、A着A着、A啊A、A了又

A、A来A去等等。”本文倾向于李人鉴有关动词重叠的界定,从动词重叠在正反问句、陈述及祈使句中的运用来研究宿迁方言中典型的AA式、AAB式、ABAB式。宿迁方言的正反问句采用动词的重叠形式(AA呔)(AAB呔)。如果提问部分是单音节,直接重叠该音节;如果提问部分是多音节,则只重叠第一个音节。例如:(1) 单音节:走走 (走不走 )、看看(看不看);(2) 多音节:晓晓得 (知不知道 )、吃吃得苦 (吃不吃得苦 )

二、正反问句中的动词重叠

宿迁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动词重叠结构,它既非词语的构词形态亦非词语的构形形态,既不表示动量小、时量短,也不表示尝试义,可以被看作是正反问句中省略“不”的一种特殊结构(句法上的省略)。这种动词重叠形式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AA呔”,另一类是“AAB呔”。我将从动词重叠形式、动词特征、动词重叠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方言比较等方面对这种重叠结构进行描述。

(一)动词重叠形式及动词特征。正反问句动词重叠式的使用基本上对应于普通话的A不A( O)形式,即普通话使用A不A( O)的地方,宿迁方言都没有否定词“不”,表达为“AA( O ) ”。至于普通话使用A没 A( O)的地方,由于语义上的区分,宿迁方言一般保留中间的否定词“没”。

从音节角度来看,宿迁方言中这种特殊的动词重叠大致可以分成两类:(1)单音节动词重叠(AA呔)。这类动词重叠形式很单纯,可以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如:你喝喝呔?(你喝不喝?),你究竟吃吃呔?(你吃不吃?); 可以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 你怕怕呔?(你怕不怕?),你烦烦呔?(你烦不烦?)可以是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如: 在在呔?(在不在?),死死呔?(死不死?); 也可以是一些特殊的动词:判断动词“是”:是是呔?(是不是?),能愿动词:能能呔?(能不能?),趋向动词:来来呔?(来不来?)。从例中可以发现,方言中正反问句动词重叠式可以重叠的动词范围大于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如表示能愿、趋向、判断的动词小类都不可以进入传统的普通话的动词重叠式,但是可以进入宿迁方言的动词重叠式,如:会会呔?(会不会?) 等。某些非持续性动词也只能进入宿迁方言的动词重叠式,如:来来呔?(来不来?)等。(2)双音节动词重叠(AAB呔)这类重叠的动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重叠的部分往往是动词的第一个音节。如:学习:你还学学习呔?(你还学习不学习?);知道:你知知道呔?(你知道不知道?),关心:你关关心他呔?(你关心不关心他?),喜欢:你喜喜欢他呔?(你喜欢不喜欢他?),道歉:你道道歉呔?(你道歉不道歉?), 愿意:你愿愿意呔?(你愿不愿意?),出去:你出出去呔?(你出不出去?),承认:你究竟承承认呔?(你究竟承不承认?),答应:你到底答答应呔?(你到底答不答应?)。

正反问句中多音节动词重叠时只能重叠第一个音节,当然,在宿迁方言中,对于多音节动词重叠式。在普通话中,完全重叠的动词形式比较常见,而在方言中重叠第一个音节的动词重叠形式比较常见。在这点上,宿迁方言尤为明显。

总而言之,宿迁方言中问句的这种AA呔、AAB呔结构,既不关系到词的构词形态,也与词的构形形态无关,而是正反问句中不保留否定词“不”的特殊方言现象。

(二)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及语法意义。宿迁方言正反问句中单音节或双音节动词重叠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A:表短暂。以往,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词重叠表时间的短暂,也有认为表示“定量或不定的少量”的。如例句:“我刚买了一辆车,你看看呔?”这里动词重叠便体现了短时,少量的特点。但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例外,如对于“你看看呔?”同样一句方言,若情境是亲人住院,说话者询问对方是否要去探望。这里的“看看”就不局限在短暂这个点上了。所以在宿迁方言中,重叠动词是否表短暂是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的。

B:表过程的延续(量)的增加。何融先生认为动词重叠表示的是“绵延的频繁的动作”,本文赞同此观点。如“明明住院了,你看看呔?”,这里,“看看”不但不表示短暂,反而表示量的增加。

三、陈述或祈使句中的动词重叠

宿迁方言陈述或祈使句中的动词重叠具有正反问句中动词重叠的某些特征,如动词重叠的能动性,以及表短暂或过程延续等特点。如表示量的增加的例子:

(1)今天有时间咱就多逛逛吧!“逛逛”表示说话人想把过程加以延续,从而提出自己的意见。(2)他们在聊聊天。“聊聊天”表示过程在延续。(3)时间还早呢,我们再看看书。这里动词重叠表示量的增加或者说是过程的延续。(4)劳驾,边上靠靠,再上一个人。 (5)再往下沉沉就到底了。(6)让他吐吐就好了。此例是期待好的结果,而结果的出现正是以“吐”这一动作的延续为条件的。

对于动词重叠强化能动性的特点,有的动作、行为如“打哈欠、打呼噜、流眼泪、说梦话、咳嗽”等完全是自发的过程,但是,如果用重叠式来表达,便表明说话人实际已把这些动作、行为看成当事人的有意行为了。如: 他每天晚上睡得早,没事还打打呼噜,让其他人睡不得。

对于方言中陈述句及祈使句中动词重叠的普遍特征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区别于正反问句的动词重叠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表“尝试”意义。对于动词重叠表尝试,学术界众说纷纭。赵元任、朱德熙、王力等人认为动词重叠可以表“尝试”义。但是,也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李人鉴认为有些尝试义是由所在句子或者是与重叠式同义的“看”、“试”表现出来的,朱景松、邵敬敏等学者持有同样的观点。不过,在我们方言中,动词重叠具有尝试义是可以的,但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具体分析,如“哭”、“生”等动词。举例:(1)你哭哭,她就不走了。 (2)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由例句可以看出,动词重叠式在上述句中都表达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这些动词重叠实际上表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动作。李人鉴认为动词重叠是表示不定量的,对于尚未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可以持续或者可以重复。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曾经持续或者曾经重复。可以持续和曾经持续,并不是说动作行为是永远持续下去的。而可以重复和曾经重复,也不是说它是永远重复下去的。他的观点前一句表达了动作行为的量,后一句则阐明了动作行为是有结果的。所以对于我们方言中的例子应当理解为在“生”孩子之后,才知道做母亲的甘苦。这是结果,而不能从量的角度去理解。

结语:综上所述,宿迁方言中的动词重叠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文旨在阐明它的共性及个性。主要通过举例分析重叠动词在正反问句和陈述句、祈使句中其语法和语义上的特点及意义,来论述宿迁方言的动词重叠。使读者在共性中感受宿迁方言的个性特征,在个性中体会宿迁方言作为语言的共性,在异同中更深刻地了解宿迁方言的动词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