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香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实施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企业监管机构以及投资管理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内控规范》)颁布之后,要怎样结合自身情况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以我国《内控规范》的施行为契机,从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
关键词:内部控制规范;信息技术;全局性;战略管理如今内部控制的实施已逐渐成为了我国企业监管机构以及投资管理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但是我国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主要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例如,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根据《内控规范》中规定,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资产安全、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同时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以及促进企业实现战略,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到底是以何种目标作为主导,应该如何明确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是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另外内部控制实施思路是基于风险结构,同时在单项设计方面是基于业务结构,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应该要如何处理企业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新的内部控制规范之间的关系,这同样是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要仔细分析,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保证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稳步发展。
一、企业战略与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逻辑关系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能够反映出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根据我国的《内控规范》中内部控制的目标以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三大指引的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如今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主要是侧重于外部监管。这其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因为根据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战略目标,同时实施战略目标与实现价值创造也是企业发展根本动力以及主要追求,因此如果企业只是在“要我控制”的压力下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却并不关注组织整体战略,就会很容易产生一种企业与监管机构对立的情绪,同时也就不能够满足企业创造价值的需求。
其实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本质出发,企业要想实现组织目标,不仅需要规范战略,同时还需要实施战略。企业内部控制的任务主要是确保组织内各项具体任务的实现,但是如今大部分企业却是将纠错防弊作为核心,这种做法只是站在了会计审计的角度考虑外部监管要求,并没有站在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去考虑投资者与管理者的本质需求,企业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其本质原因是企业没有实现战略目标而使得经营的业绩不佳。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应该要将以财务报告为导向转变成以价值创造为导向。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因为会受到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的影响而采取多种战略,因此企业应该要以战略驱动来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机制的原则
(一)内部控制规范应该以实施战略为导向。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时,应该要明确战略目标,这也是一个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根本要求。而企业在确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战略实施机制,如今我国许多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战略作为核心,比如企业在业绩评价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战略目标的实现作为前提等,这样就会造成内部控制的实施得不到应有的成果。
(二)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企业要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并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取得进步,就必须要借助信息化平台对管理控制系统给予有力的支持。在利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如今我国的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都比较淡,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有的企业也只是注重生产的信息化,而没有注重管理的信息化,这样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并不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要有全局性。全局性不单单包括企业自身,还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时,要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各方面因素,不能过高要求企业,这样过分强调内部管理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也不能停滞不前,跟不上当前主流管理。同时,还要适应目前的经济政策,比如国家进行紧缩政策,限制某些行业发展,因此,内部控制规范要及时向管理层提出预警,防止因政策失误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三、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机制构建
以战略管理为依据,再结合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与相关的指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主要需要考虑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权变考虑内外部环境。通过对我国《内控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主要还是以规则指导为主,其中对企业的各个方面以及具体的方法与措施都有相关的规定与指引,但是对每一个企业来说,每个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每个企业的内部条件也不相同。这种封闭的思考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一个开放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要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整个内部控制系统中应该要保护非正式的控制因素,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不能够机械般的直接套用,企业应该在遵循内部控制基本规则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权变分析来选择合理的控制程序与控制方法,最终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内部控制。
(二)区分控制层级实施。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通过对我国当前的内部控制规范与指引分析,我国当前不仅有多重控制目标,同时还有多种层次的规范指引。因此我国企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要区分控制层级,这样才能够将企业的战略导向体现出来,通常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可以划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以及作业控制。其中战略控制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前提,而管理控制是核心,最后的作业控制是基础,因此企业可以引入这种层级对内部控制的实施顺序进行划分。其中战略控制的重点是战略目标的制定,并且在战略控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事项识别以及风险评估,同时需要有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而管理控制主要是对组织战略的落实过程,也就是决定应该怎样通过业务经济来达到战略目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的职责是企业的经营层,具体的实施过程,企业首先需要将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中,其次还需要检查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员工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战略之后所取得的效果。而企业的作业控制的重点是某项具体业务或者是具体项目的完成,这各个控制过程主要是企业内部具体岗位的职责,各种具体的应用指引以及操作规范都属于作业控制中的内容。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企业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信息化。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中并没有将信息技术的作用体现出来,企业要想更好的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让企业内部的控制达到应有的效果,信息化技术是一件重要的工具。在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能够降低内部控制实施的成本,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信息技术能够将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及时且快速的反馈,从而能够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信息技术还能够将企业的各项管理技术融合起来,可以把企业中的各个科室或者部门的信息事项共享,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其他管理控制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过程中,应该要重点考虑信息技术的利用,要将企业的业务结构、组织结构以及风险结构的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更好的实施。
总之,在充分遵照国家制定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企业要仔细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规范,保证企业经营秩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章超,《论上市公司如何建设实施内部控制》,《中国集体经
济》,2014年第01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4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