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观察

2014-08-08 02:15谢洪辉吴浩源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控制率放射治疗鼻咽癌

谢洪辉 赵 娜 张 凌 吴浩源

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观察

谢洪辉 赵 娜 张 凌 吴浩源

目的 探索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与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期采用后程3D-CRT技术(46例)和常规分割放疗技术(CF)(38例)治疗的84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5年,从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的角度分析2种不同方法治疗鼻咽癌的实际疗效。结果 后程3D-CRT组与CF组比较,1、2、3、4、5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后程3D-CRT技术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尽管后程3D-CRT技术与CF技术相比,在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有增高趋势。

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放疗;生存率;局部区域控制率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4,29:1647~164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影像和放疗技术的进步,针对鼻咽癌的治疗出现了多种新技术,其中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具有照射靶区精确、剂量高,靶区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低,放射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疗效[1]。本课题组分析自2005年1月起,以3D-CRT技术与常规分割放疗技术(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CF)治疗的84例NPC患者情况,跟踪随访5年,从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方面观察2种技术的实际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初次确诊并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4例NP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D-CRT和CF。3D-CRT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41岁;92福州分期Ⅰ~Ⅳ期病例数分别为8例、22例、13例和3例;T分期T1~T4期病例数分别为11例、19例、11例和5例;N分期N0和N1期病例数分别为30例和16例。CF组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18~70岁,中位年龄42岁,92福州分期Ⅰ~Ⅳ期病例数分别为7例、15例、15例和1例,T分期T1~T4期病例数分别为8例、17例、10例和3例,N分期N0和N1期病例数分别为21例和17例。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92福州分期、T分期及N分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放射治疗

1.2.1 CF组放疗计划 分两阶段设野。第一阶段放射治疗采用常规面颈联合野左右对穿野+下颈切线野照射,先予放疗DT:36 Gy,用不规则挡铅技术保护脑干、脊髓、口腔、眼球、垂体等正常组织和器官;第二阶段为避脊髓小面颈联合野对穿照射DT:36 Gy+全颈前切线野照射DT:20 Gy。如颈部有淋巴结,则继续行电子线野局部补量照射DT:10~16 Gy。分割剂量:2 Gy/次,5次/周,1次/日。Ⅲ、Ⅳ期患者分别给予铂类和5-FU为主的诱导和(或)同期和(或)辅助化疗。

1.2.2 3D-CRT组放疗计划 分两阶段设野。第一阶段放射治疗采用常规面颈联合野左右对穿+下颈切线野照射,用不规则挡铅技术保护脑干、脊髓、口腔、眼球、垂体等正常组织和器官,常规分割放疗DT:30 Gy/30次。第二阶段在常规照射后改为3D-CRT技术放疗推量,根据原发病灶形态决定保护健侧腮腺。针对PTV-c作三维适形照射30 Gy/15次(90%等剂量曲线剂量)。然后针对PTV-G进行缩野照射DT:12 Gy/6次,鼻咽原发病灶照射DT:72 Gy。颈部淋巴结引流区行全颈前切线野放疗DT:26 Gy/12次。如颈部有淋巴结,则继续行电子线局部补量DT:10~16 Gy。Ⅲ、Ⅳ期患者分别给予铂类和5-FU为主的诱导和(或)同期和(或)辅助化疗。

1.3 随访

所有病例均采用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放疗结束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每6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自放疗开始日起截止到2013年6月。3D-CRT组、CF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5~66个月、22~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0个月、62个月。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失访者数据未纳入本研究。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方差检验组间资料可比性,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存率比较

3D-CRT组5年内死亡1例,发生在随访的第4年(第45个月),死因为NPC局部复发。CF组5年内死亡3例,分别发生在随访的第2年(第21个月),第4年(第45个月)和第5年(第58个月),其中2例死于NPC局部复发,1例死于NPC并发症。3D-CRT组和CF组1、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100.0%、97.8%、97.8%和100.0%、97.4%、97.4%、94.7%、92.1%,3D-CRT组生存率略高于CF组,见图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3D-CRT组和CF组生存率的比较

2.2 无进展生存率比较

3D-CRT组5年内有1例在随访的第5年发生鼻咽部复发,有1例在随访的第3年发生颈部淋巴结复发。CF组5年内有2例分别在随访的第2、5年发生鼻咽部复发,第4年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复发。3D-CRT组和CF组1、2、3、4、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97.8%、95.7%、93.5%和100.0%、94.7%、94.7%、89.5%、89.5%,3D-CRT组无进展生存率略高于C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图2 3D-CRT组和CF组无进展生存率的比较

2.3 局部区域控制率

3D-CRT组5年内鼻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各有1例复发。1、2、3、4、5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100.0%、100.0%、97.8%、97.8%、95.7%,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100.0%、100.0%、100.0%、97.8%,区域控制率分别为100.0%、100.0%、97.8%、97.8%、97.8%。CF组5年内有2例发生鼻咽部复发,1例颈部淋巴结复发。1、2、3、4、5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100.0%、97.4%、97.4%、94.7%、92.1%,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0%、97.4%、97.4%、97.4%、94.7%,区域控制率分别为100.0%、100.0%、100.0%、97.4%、97.4%。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国内外大量临床试验证明,3D-CRT技术与常规放疗技术相比,其在预防放射并发症方面具有不可置疑的优势,该技术能显著降低唾液腺和颞颌关节晚期放射并发症,显著降低放疗后口干、张口困难和听力下降的发生率,并且其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也低于常规放疗技术[2-3]。尽管3D-CRT技术在治疗NPC时具有上述优势,但在远期疗效方面,其与常规放疗技术只有相当的水平,并无明显优势,这一点国内外也有较多研究已经证实。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3D-CRT技术与CF技术相比,两者局部区域控制率无显著差异,即在预防NPC鼻咽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等方面3D-CRT技术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这与国内学者汤轶强[4]、吴伟莉[5]等的研究相一致。在生存率方面,叶玲等对51例早期(Ⅰ、Ⅱ期)NPC患者进行3D-CRT和常规放疗配对对比研究发现,2组在5年总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以及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6]。潘建基等[7]对37例NPC患者釆用后程3D-CRT治疗,与常规放疗组配对进行疗效观察,其结果也显示2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的研究显示,在总生存率方面,尽管治疗后第1、2、3年2组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在第4、5年,3D-CRT组明显有高于CF组的趋势。在无进展生存率方面,治疗后第1、2年两组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在第3、4、5年,3D-CRT组又表现出增高趋势,这与刘晓清等[8]的研究相似,这表明3D-CRT技术与常规放疗相比,在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方面似有增高的趋势,其优势之所以不明显,我们认为可能与研究样本量小、照射剂量不规范、照射靶区设计不精确等因素有关,这有待于科学、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尽管3D-CRT技术与CF技术相比,在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上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其应用前景依然诱人,相信随着治疗方法的规范以及治疗理论的完善,3D-CRT技术将能显示出更多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Spratt DE,Lee N.Current and emerging treatment option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OncoTargets and Therapy,2012,5:297-308.

[2] 王建玲,周慧芳,杨 东,等.鼻咽癌治疗新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21):1005-1008.

[3] Xu T,Tang J,Gu M,et al.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a clinical dilemma and challenge〔J〕.Curr Oncol,2013,20(5):e406-e419.

[4] 汤轶强,罗 伟,何智纯,等.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局部复发的因素分析〔J〕.癌症,2006,25(3):330-334.

[5] 吴伟莉,孙 艳,徐 博,等.初治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结果〔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32(5):480-483.

[6] 叶 玲,罗 伟,何智纯,等.三维适形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初治早期鼻咽癌的配对设计队列研究〔J〕.肿瘤学杂志,2009,15(4):272-277.

[7] 潘建基,林少俊,吴君心,等.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6,18(3):173-176.

[8] 刘晓清,罗 伟,汤轶强,等.三维适形与常规二维放射治疗初治鼻咽癌的配对设计队列研究〔J〕.癌症,2008,27(6):606-611.

(编辑:甘 艳)

Long-term Effect of Late-course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XIEHonghui,ZHAONa,ZHANGLing,etal.

DepartmentofRadiotherapy,JiangxiCancerHospital,Nanchang,33002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antages of late course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patients.Methods 46 NPC patients who treated by late course 3D-CRT and 38 NPC patients who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CF)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follow-up time for every patient was 5 years,and then the survival rate and local control rate were analyzed between the 2 groups.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1,2,3,4,5 year survival rats and local control rates between the 2 groups.But there was a rising trend in overall survival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s of 3D-CRT.Conclusion Althoug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rvival rate and local control rate between late course 3D-CRT and CF,but the overall survival and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s of late course 3D-CRT are highe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Late course 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Conventional 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Survival rate;Local control rate

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谢洪辉);330006 南昌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赵 娜,张 凌,吴浩源)

10.3969/j.issn.1001-5930.2014.12.044

R739.5

A

1001-5930(2014)12-1647-03

2014-02-24

2014-04-30)

猜你喜欢
控制率放射治疗鼻咽癌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拉萨市城关区2014 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分析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