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摘要:把握学生年龄的行为特点,狠抓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建立良好的班风,培养良好的学风是班级建设的基础工程。
关键词:中学生;竞争意识;转变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55-02对于刚入学的初一年级学生来讲,新的环境,新的知识,一切都是新的,要想适应新环境的生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它不仅是智力的跨越,也是一次生理和心理的跨越,升入初中后,学生们的求知欲,才能和创造性都比在小学时有了很大发展。如何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快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快实现从"小学生"向"中学生"的转变,为系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广泛,他们不只是对科学发明、文学、艺术等有趣的东西发生了兴趣,而且试图对这些事实进行独立思考,对它们作出自己的评价……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自我教育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如果他们在兴趣及道德品质修养方面得不到教师的指导,那么,这些兴趣会沿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变成无谓的消磨时间;道德品质的修养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形成不良的道德意识形态,最终将无法纠正。
因此,如果要作为班主任--要组织召开"我是一名中学生"主题班会,让学生畅谈理想、畅谈升入中学后的感想和体会,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发展求知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另外还采取知识问答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基本要求,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一名中学生就有的自豪感、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集体、遵规守纪、奋发学习,与班级共荣辱的意识,为形成坚强的班集体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用好干部,带动全班
"我是一名中学生"的意识,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已形成。他们有的活泼好;有的老成稳重,……但又都有在新环境中抛掉以往的自我,渴望上进的愿望,因此就要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在班中较快的建立班核心,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主任在选配班干部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民主,要经过全班学生自由选举产生,这样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次竞选的机会,班主任又能从中发现人才,还使得学生得到了锻炼。而这样选出的干部会更加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本职工作做好。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班干部配备得当了,班级有了核心,班级就会像一部性能良好的机器正常运转了。班干部就会像排头兵一新带动、影响全班同学,把班内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3.用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马卡连柯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人对前途的希望。"斯大林也曾讲过:"伟大的毅力来自伟大目标。"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首先要让确立自己奋斗的目标,即学生经过努力以后能达到成就,学生定下目标以后,学习的积极性、自学性就会提高,在学习中才能做到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当然,学生制定的目标要有层次性、渐进性,应当由小到大,由近到远,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要让学生在目标的制定上应当一个目标比一个目标高,只有在阶梯式不断提高的目标引导下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向更高目标去努力。例如期中考试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该让学生制定出期末的学习成绩标准,各科的进步辐度应多少等,这样使学生形成努力——成功——再努力——再成功的良性循环。
另外光有学习目标还不是主要目的,班主任还应不断培养学生们具备竞争意识,核心就是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科技的高度发达,而科技需要大理人才,而人才应我们学生之中,只有让学生有这种紧迫感 ,才会增强竞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都有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才能的愿望,班主任应抓住这一点创造更多的竞争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切身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如:作业评比,首要标准是认真整洁,其次是正确无误。这样就可以调动所有学生都来参与,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也只有一个竞争气氛浓郁的班集体,才能具有一种奋发向上的学习环境,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学风。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初中起始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今后工作,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升学问题,影响到学生是否德才兼备的问题,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班主任工作,才能使班集体的建设步入正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有用人才,才能带出一流的 出色的班集体,才能使学生健康的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