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琴
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侵害他人身体或用言语攻击侮辱他人的表现。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叫喊名字、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而且也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若不及时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并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的甚至还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88-02小班新生报到注册的那一天,爷爷牵着小熙来到办公室,对着孩子说:"小熙,叫人,再给老师们背个a、o、e……。" 小熙畏畏缩缩地躲在爷爷身后,用很低的声音背着。还没等孩子背完,爷爷又急着说:"好了,再给老师们做个算术题,15加12等于多少?"孩子瞪着无神的大眼睛翻了翻说:"二十七。"爷爷高兴得哈哈大笑:"老师,我们家小熙一百以内的加减都会做,很聪明。"看着小熙爷爷的得意、孩子胆怯木讷的样子,老师们无语,笑着点了点头。
开学了,小熙背着书包在爷爷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班,进了教室,就顺着爷爷手指的位置坐了下来,拿出本子开始写数字。因为第一天开学,许多孩子哭哭闹闹,我也没太在意他。游戏活动开始了,当安排小熙坐到别的位置时,他"哇"的一声尖叫,打掉我正准备拉他的手,并试图向门外冲。面对小熙愤怒而又激动的样子,孩子之前的沉默与今天对位置变换的激动、抵触是我始料未及的。我想,也许是因为大家初次接触,孩子还不能接受我们,我需要与孩子拉近距离,需要建立起孩子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凭着我对工作的热情,对孩子无私的爱,幼儿园内这么多丰富的活动,总有让他动心的那一刻。
可是情况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刚开学没几天,小熙开始频频对班上的小朋友发生攻击:抢玩具、抓人脸、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大坏蛋、大坏蛋……"。光这一天他就攻击了四五个幼儿,询问了被打幼儿,大致了解了小熙打人的经过,但由于小熙的一言不发,我始终无法了解其打人背后的真正动机。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时时处处对他实施"监控"。在实施"监控"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他时;玩玩具将玩具随便乱扔时;当小朋友画画将颜色涂到外面时;小熙都会像小刺猬一样,迅速竖起全身的刺,去攻击别人。我们对这个特别的孩子的关注、"监控"终于有了收获,我们发现,孩子虽然较频繁,较严重地侵害他人,但他的动机或出发点更多地是保护自己、提醒别人。面对这样的状况,追其缘由,关键还是因为孩子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应该怎样与这个不善言辞的孩子交流,如何帮助他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呢?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给了我新的启示:打开孩子的心门,从孩子的情感入手。
一天中午,孩子们陆续起床了,在帮孩子们整理好衣服之后,我开始帮助女孩子们梳头发,等梳得差不多了,看到小熙站在旁边,一直盯着我手上的梳子,一声不吭。我蹲在他身边问:"小熙,老师也帮你梳梳,好吗?"他还是一声不吭。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很认真地在他头上梳了几下。这时,我看到小熙的眼中带着笑意,满意地回位置了。我心里猛然一怔:这个带着纯净、甜美微笑的孩子还是那个冷漠的小熙吗?原来,外表冷漠的他其实内心里也充满了对爱的渴望和抚慰啊,只有爱才是打开孩子心门的万能钥匙。
小熙的冷漠、无助和粗暴一直是我心中的牵挂,虽然实施了一些方法,也曾看到一点希望,但师生之间的交流并未有太大的进展,为什么收效如此甚微,带着茫然和失落,继续前进着。课间活动时,带着孩子们玩"开火车"的游戏,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兴奋地拉成一列长长的火车,我们的火车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转,充满着刺激,这时我也猛然发现,不准别人拉他衣服的小熙这时正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我有意领着火车开到他身边,邀请他上车,他没有做声,把头转向了一方。即便如此,我还是看到了一线希望,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我要用游戏来吸引他,课间活动时,搭班老师正带领着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熙坐在一边随着同伴们的欢笑也咧开了小嘴,我轻轻地蹲在小熙身边说:"小熙,鸡宝宝都出去玩了,我这个鸡妈妈好孤单,你做我的鸡宝宝好吗?" 小熙没有拒绝,于是,我牵着小熙的手拉住我的衣服,他扭扭捏捏地跟在我后面走着。虽然,开始是很勉强,但至少他已经不拒绝我了,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此,课间,我总是单独陪他玩"开火车"、 "切西瓜"、"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渐渐地,我尝试安排小组集体游戏,带领小熙溶入群体。慢慢地,小熙对老师和朋友的排斥已经有了些许减轻,尤其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身边的"小刺猬"也温顺多了。
游戏时,小熙虽偶尔能加入集体,但攻击同伴的行为并未有太多的好转,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矫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重点在于使孩子掌握解决矛盾的方式和方法。小熙之所以经常和其他孩子产生冲突,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不知怎样跟别人相处,而且由于不太擅长言语沟通,他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般孩子。一个偶然的机会给了我启发,那天早上,小熙奶奶送孩子来园时,孩子哭哭啼啼,奶奶很生气地说着:"烦死了,天天要穿这个奥特曼的衣服。老师,你看看。"而小熙呢,还紧紧地抓着身上已经脏兮兮的衣服就是不肯换。我轻轻地拉过孩子问:"你很喜欢奥特曼吗?"孩子含着泪点了点头。我安慰走了奶奶,对小熙的行为也已经找到了根源,并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经过了一番讨论,孩子虽有所触动,为了进一步帮助孩子改掉不良的习惯,我还多次与小熙家长沟通,提醒家长能给予孩子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溺爱;提醒家长能把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建议他们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玩耍时间和玩具,不让孩子看有暴力镜头的电影、电视,不让孩子玩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玩具,不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性色彩的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