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初中数学"课改"课

2014-08-07 06:42周林梦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改教学模式数学

周林梦

摘要:初中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高中数学全程,因此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显的尤为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自主学习精神,加上在充满热情的课堂气氛中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主动地学习,可使我们的教学成绩稳中有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兴趣;创新;自主学习;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27-02新课程标准实施促使教育不断的向开放,和谐发展。在这种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六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只是注重了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却没有在乎。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2.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但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课堂上不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具体应用,"掐头去尾烧中段"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数学教学仍旧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只会解答某一种类型的应用题、概念题等,却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笔者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比如,教学"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3.课堂提问要有"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由封闭式的教学变成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即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将课堂变成了"答记者问",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学生的参与,有师生的合作;而实际上是按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的进行,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学生根本没有经过思考,也没有思考的时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只不过把原来"一言堂"中老师要说的话变成了学生翻阅教材后代替老师回答而已。这和传统填鸭式的"满堂灌"没什么区别!

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然而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有启发作用,只有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是否达到顿悟,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钻研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否有进一步发展等等,决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活跃。课堂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是正确的,但要区别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参与还是形式参与,是全程全员参与还是部分局部参与。

4.自我反思,开拓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 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 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首先,针对数学课堂教学而言,高效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教师要积极挖掘每个教学模式的功能,防止陷入单一死板教学模式的误区. 其次,从教学改革方面看,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运用,自身就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应该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的传统优势,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促使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形成更具独特的教学风格.

猜你喜欢
课改教学模式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