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
〓〓活动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应当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以此达到教育的目标。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与自然、社会进行近距离接触,产生切身的体验和感悟,积累经验和增长智慧,获得对自我、对生命、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及发展。那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去创设德育主旋律——活动,以达到良好的道德生成。
〓〓一、把握目标——活动求实
〓〓教育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新德育新课程要求改变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把德育渗透到实际生活中,让生活成为孕育道德的土壤、阳光和水分。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行动中形成健康的态度,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高尚品德驻扎心田。创设活动形式和内容,都应当围绕教育目标而展开,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立足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道德素养总是蕴涵于人们细微的行为和日常的生活之中,任何脱离现实生活、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使学生觉醒不够,唤起学生的真诚不足,道德素养的培育都比不上从生活来得效果明显。因此,在实践活动中,学校应把德育教育的目标确定在加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等最基本的问题上,把加强《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放在训练和教育的首位。以“五自行为习惯养成”(指自我教育习惯、自我学习习惯、生活自理习惯、自我调控习惯、自我评价习惯)作为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着重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入手,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制定《五自行为习惯测评表》,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家长评、老师评,从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立足于教会学生从小学会真诚地爱。现今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错误地认为父母、他人的真诚关心和热情服务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也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有的人甚至没有任何的感激之情。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传统教学,一味地生硬灌输和空洞说教,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感觉不到“人人为我”的生活现实,更激不起“我为人人”的思想情感。为了教会学生真诚地爱自己的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学校开展“记住父母亲的生日”、“为母(父)亲制作生日卡”、开展“为困难的同学献爱心”、“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等系列活动。开展“弯弯腰,捡一捡”、“环保-节约-助学”爱护环境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明显提升了学生德育水平。
〓〓二、贴近生活——活动求真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与着眼点。儿童的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丰富的。在德育工作中,应当树立“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注意教育与学生生理特征及现实生活的联系,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活动化育学生品德。
〓〓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学校注重对德育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力求每一项活动都具有真实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切实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活的快乐。通过少先队活动主渠道,调动队员的主人翁意识。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每天一专栏:“时事之窗”、“每周一歌”、“英语趣味园”、“小小故事会”及“小主人信箱”等,所有活动均由学生干部轮流负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大队部定期进行主持人培训工作,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交际能力、演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辨析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到尽情发挥。在少先队活动中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活动。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通过书法、摄影、独唱、独奏、独舞、剪纸、泥塑,办个人绘画展,名画、名曲欣赏大课等,唤醒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的品德不断“高尚起来”。为了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聘请英模作现场报告会。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小学生独立思考及良好习惯的养成与研究”科研课题研究、“红领巾‘金钥匙万人读书”、“全民齐参与,创建读书型家庭”、“我和好书交朋友”等系列活动。开设“读书园地”,展示交流各班级的读书心得,并以故事会、读书卡、好书推介、制作电脑小报等形式。促进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形式多样——活动求效
〓〓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需要各种活动来加以深化和巩固,这说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道德认识和丰富道德情感是多么重要。
〓〓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开展班级系列教育活动,有效地占领德育阵地。通过围绕各月的教育专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尊师长、守纪律”、“爱祖国、继传统”、“讲文明、乐助人”、“学本领、做主人”等教育,激发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自觉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品德。
〓〓结合传统节日教育,开展爱心活动。举办“献爱心”、“化废为宝”、“垃圾分类”、“我爱大自然”、“寻足迹,创未来”等主题活动。
〓〓坚持从身边的典范、生活中的闪光点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教育熏陶学生。大力宣扬优秀学生的典型事迹,使学生学榜样,赶先进,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以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抒发跨世纪的新一代热爱祖国之情,激励他们勇当跨世纪的主人,树立跟“雏鹰齐飞”的远大志向。此外,根据少年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不断丰富和充实德育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寓教于乐。
〓〓四、校外延伸——活动互惠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家庭生活的渗透和父母言行的示范等,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保持同步,是德育的重要手段。
〓〓建立班主任家访制。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后或假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家访,除了解和沟通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外,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如家长的观念是否陈旧、教育知识是否贫乏、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家庭环境是否和谐等,据此做出切合实际的指导家庭教育的计划。
〓〓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年召开两次,聘请有代表性的家长参加,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典型,有力地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办好家长学校。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体育运动会、重大纪念日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到校观摩,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利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给予准确的定位,也利于掌握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克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或简单、粗暴的作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进行学校—家庭教育有益尝试。一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机制,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作专题讲座。二是让学生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三是加强学校周边文化环境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学校与派出所、消防队开展精神文明共建活动,聘请专区民警、消防队官兵为学校德育校外辅导员。使学校德育活动教育在校外得到延伸,大力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的生成、发展。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要以活动作为教与学的共同中介,积极创设求实、求真、求效、互惠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脉搏,体验成长的快乐,实现道德的生成与发展。
责任编辑〓黄日暖
endprint